肥城佛桃,又和当年一样好吃了

  • 投稿Fan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51次
  • 评分4
  • 61
  • 0

多施含钙有机肥,增加桃的香气起垄覆膜导雨水,保持桃的甜度。

吕兵兵 刘群英

提起山东肥城的佛桃,人们的记忆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那个时候吃桃,轻轻一揭,皮儿就开了;再找个麦秸秆吸一吸,桃肉就化到嘴里了,那个风味,让人难忘。”大家津津乐道的“那个时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肥城桃誉满天下,但随后有一二十年,这种香甜便只存在于人们的回忆中了。

然而,今年秋天,在肥城市2014年佛桃评比大会上,人们又找回了“那个时候”的味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肥城桃研究所所长宋红日道出缘由:“这离不开山东农业大学果树专家的科技支持啊。”

果树专家帮扶桃产业

肥城桃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因其独有的色香味名满天下,明朝年间开始成为皇室贡品,被誉为“佛桃”。近十年来,肥城桃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重产量轻质量,严重影响了肥城桃的品质和效益,渐渐被市场冷落。每每谈起佛桃遭遇的尴尬,桃源镇北台村种桃大户阴法坤、新城镇西尚里村支部书记李庆伟和桃农李开友,既痛心又惋惜。

为了提升佛桃的品质,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山东农大的教授们就开始做佛桃的调查与研究。新世纪后,著名果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提出肥城桃改革思路,建议压缩桃园面积,采取综合配套技术,生产按个卖的肥城桃。2006 年,张连忠教授也来到肥城市进行精品桃栽培试验,让肥城佛桃既有产量也有质量。

2011 年,山东农大副校长高东升教授联合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承担起“肥城桃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建起了30 亩精品示范园。如今,精品示范园的精品果率从实行精品栽培前的5%左右上升到60%~70%。同样的地块,没实行精品栽培前每亩仅收入8 000 元,实行精品栽培后,2007 年收入1.5 万元,今年已突破3 万元。

集成技术提升桃品质

说起为提升肥城桃品质做的努力,高东升侃侃而谈。

传统肥城桃的品种相对单一,后来引进的品种不断丰富,有人怀疑是花粉直感现象引起了肥城桃品质的下降。为此,团队采集了159种常见花粉,进行套袋人工授粉,发现肥城桃是严格的自花结实。于是,团队把提升品质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土壤、水分和光照研究上。多年来,桃农们长期施用氮肥,影响了桃的香气。课题组试验发现,施用含钙量较高的有机肥,比如海藻肥和贝壳肥,有助于肥桃香气的形成。而为了控制桃的水分含量,课题组把大棚里的起垄覆膜技术略加改造,围着桃树,起垄20~30 厘米,覆盖上塑料薄膜,雨水就顺着薄膜流到了沟里,尽可能减少降水对桃甜度的影响。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技术,一些细微的改变就能带来巨大的收益。”高东升告诉记者,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在佛桃的品质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今年,课题组培育的肥桃含糖量最高的达到了23%,佛桃又变甜了。

老桃农又寻回老味道

高东升课题组综合、集成的这些技术,通过肥城相关部门积极地向桃农推广。

桃源镇北台村的阴法坤,拥有600 亩桃园。今年,老阴种的桃获得了肥城市佛桃大赛一等奖,他的女儿阴丽云则获得了唯一的特等奖。老阴的桃园,已经把起垄覆膜、施用有机肥、高光照这些技术都用上了。“上个月,高东升教授来,劝我下决心疏理过密的枝条;前几天,我给彭福田教授打电话,询问治理桃树流胶病的事情。”阴法坤说。

如今,老阴家树上结的桃根本不够卖。“来的都是精品店、超市等大户,事先电话约好。真的是有多少卖多少。”阴丽云还在网上建起了销售平台,桃子销到了香港、深圳、内蒙古等地。问起老阴今年的收入,他没说准数:“一亩地有25~30棵树,一棵树结200 个桃子没问题;通常8 个桃一箱,卖50 元;最好的桃6 个一箱,同样卖50 元。”

据高东升介绍,他们课题实施期是5 年,一些提质增效的技术会继续探讨并推广,让肥城桃拥有更好的滋味。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