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6-05-30
  • 阅读量1051次
  • 评分4
  • 20
  • 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德惠市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方法和技术措施,以期为脱毒马铃薯的生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问题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detoxification potato planting techniques in existence questions of Dehui, proposed the method of detoxification potato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o provicde a reference for guiding the production of detoxification potato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tato; cultivation; problems 
  1 品种选择不当 
  种植马铃薯,如果品种不对路,产出的马铃薯不好出手,或者即使能卖出去,价格也不会很高。有的种植户没按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品种,结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还耽误了下一茬。个别种植户对脱毒种薯认识不足,对种薯从价格偏高难以接受,习惯于串换一次种薯连续使用多年的做法。 
  2 轮作倒茬做不好 
  马铃薯是忌连作的作物,不倒茬进行连作的地块,第二年就要降低产量,块茎质量也有下降,特别是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连作8年的马铃薯地块,疮痂病发病率能达到90%以上,青枯病、黑胫病等真菌细菌性病害的发病要高于换茬的地块。另外,连作的马铃薯由于营养吸收单一,可使土壤中钾肥含量很快下降,影响土壤肥力和下一茬的产量。轮作的前茬以谷子、麦类、玉米等作物为最好,最好不用茄科作物做前茬,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如果倒不开茬,必须连作,最高不应该超过两年。 
  3 种薯切块的误区 
  3.1 切块越大越好和越小越好都是错误的认识,太大浪费种薯,太小播种后容易烂薯,出苗瘦弱。正确的切法是薯块20~30g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若种薯小可采用整薯播种。 
  3.2 密集顶芽剜除不要的错误做法,马铃薯切块要充分利用顶芽优势,应尽量让顶芽多出薯块。 
  3.3 切刀不消毒容易导致块茎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一定要重视切刀消毒。 
  4 种薯催芽的误区 
  4.1 不催芽播种是生产中较常见的错误做法,认为催芽过程复杂,直接播种操作简单,不会影响种植效益。采取催芽播种可以保证齐苗,有了好的苗自然就会有产量。 
  4.2 催芽不需要见光,也是催芽过程经常发生的错误认识。长期黑暗催芽导致催出的芽细长、脆嫩,播种时易损害嫩芽,容易出现二次发芽,导致一个薯块出现好几株的现象,遇到低温还会产生闷生薯,影响产量。 
  5 施肥的误区 
  5.1 施肥量偏小。马铃薯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作物,只有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有高产量的回报。 
  5.2 偏施氮肥,氮肥施用量过多会推迟地下茎的结薯和块茎的成熟,使淀粉含量降低,不布耐储。 
  5.3 施用氯化钾,马铃薯是忌氯作物,施用氯化钾会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应选用硫酸钾最好。 
  6 种植密度、深度不合理 
  6.1 盲目的密植和稀植都不合理,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适当调整种植密度,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应密植,株距应在20cm左右,晚熟品种要稀植,株距应在30cm左右。 
  6.2 播种如果太浅,地下茎的浓度不够,对葡萄茎的形成和块茎的形成及膨大都不利。也容易出现葡萄茎“窜箭”的现象,块茎容易暴露出地面形成青头薯。适宜的播种浓度应当是开沟达到13cm左右,垄沟中回落坐土2~3cm,把种块播在距地面10cm的地方,在覆土镇压,粘土的可以稍浅一些。 
  7 水分管理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但抗旱力也较强的作物,马铃薯对水分的需要是连续不断的,要在马铃薯的各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才能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马铃薯的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如水分供应不平衡,会使块茎停止生长,形成畸形薯;另处,大干大旱后进行灌溉,还会使块茎出现裂薯现象;马铃薯生长后期如雨水过大会导致薯块腐烂不耐储藏。 
  8 中耕培土既晚又浅 
  在马铃薯现蕾开花前应完成中耕培土,如在之后培土,将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易损伤葡萄茎,也会造成窜箭的现象,会严重影响产量。如培土太浅,在块茎膨大期一下温度易升高,水分散失快,块茎露出地面形成青头,将影响品质。无论是一次中耕还是两次中耕,最终培土必须达到15~18cm,即从芽块上部量到垄脊。 
  9 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上,存在只治不防或重治不重防。马铃薯真菌细菌病害一旦发生只能控制,是难以治愈的,一旦大面积发生利用药剂也很难控制,因此应树立以防为主的正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