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专业“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6-07-23
  • 阅读量506次
  • 评分4
  • 69
  • 0
 摘要:“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尚处于理论内涵研究阶段,但是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人才队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促进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水平。文章针对我校汽车类专业教师的现状和培养以建立“三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三师型”教师队伍;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62-0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给从事这一职业的高职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高职教师应不断适应新需求,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本文从“三师型”涵义展开对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提出 
  “三师型”教师是有关学者在“双师型”基础上对教师的进一步要求而提出来的。“双师型”教师是在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号)上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在相关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们对“双师型”的内涵和概念界定多样化,但总体可概括为“双证”,即“专业技术资格证+职业技术资格证”,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和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高职教育要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性、技术性与开放性,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但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良莠不齐,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员资格证书、行业职称证书等也比较容易取得、部分双证专业不对口。职业院校教师往往承担多课头和较多课时量,难以较好地兼顾教学和实践,全心到企业去学习,企业在短时间内也难于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教师。最后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流于形式化、证书化。因此,在“双师型”基础上构建“三师型”教师队伍,并落实相关建设对策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师型”教师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理论研究的阶段,很多教育学者对“三师型”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总结下来大致是强调教师的“专业指导、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能力,提出“双师+职业指导师”,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院校在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方面的改革,打造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专业功底与职业技能扎实、能够从多角度指导学生成长的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1]职业院校教师“三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还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师,[2]是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指导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三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我校汽车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我校于2002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地方四所中专学校合并成立,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开展中职职称系列转评和晋升高等学校职称系列评定工作,采取系列措施加强我校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下企业加强职业技能能力,到兄弟院校本科院校参加师资培训,为我校申报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注入坚实的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2006年我校通过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为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依职业技术资格证的“含金量”对专任教师进行了“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的评定,我校将较容易取得的职业技术资格证并承担相应教学工作任务的定为“双师素质”教师。鉴此,我校在2012年的“双师型”教师评定工作中评定245名教师为“双师素质”或“双师型”教师。这样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专业不对口的“双师”和有证无实的“双师”。在教学一线承担着理论教学任务,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技能教学能力较弱,更谈不上给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了。 
  2.我校汽车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我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分高职类和中职类学历层次,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共培养了300多名汽车类专业学生。学历层次决定了学生将来主要就业面在企业和自主创业,这就要求对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强化专业实践性。因此,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外,职业指导成为教学重中之重。 
  我校汽车类教师共21人,其中在编16人,内聘2人,外聘3人。在编教师中有9人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为非汽车类专业,且年龄均在40岁以上,是为成立汽车类专业经学校选派和本人兴趣双向选择之后再培训转岗的,其它8人为近几年新招录入的80、90后教师。21名教师中有35%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有35%的教师暂定为“双师素质”教师。汽车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转岗教师专业知识薄弱,年轻教师社会经验不足,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来自生产一线的内外聘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承担的专业教学任务较少。依“三师型”教师的涵义来看,我校汽车类教师距“三师型”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我院汽车类专业“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中要求的“三师型”教师首先应当是熟悉行业发展,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务实型“三师”。因此,从人才培养机制、团队建设等方面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是我校自上而下共同努力的过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设对策。 1.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 
  与当地人事机构沟通人才引进机制,放宽政策加大引进力度引进和聘用企业生产一线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来自企业一线的内、外聘兼职教师比例;改革传统招聘形式,避免招聘到社会化招考培训机构出来的“模块化”考生,招聘至少有3年本行业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考生,改革“面试”环节的大一统方式,采取“实践操作”的方式以引进能担任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能手;新招考进来的、实习的或内聘的专业教师实行一年考核制,严格筛选出优秀的人才;建立“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等,通过教师再教育培养、教师走入企业、教师自主创业等方式,使教师了解行业动态,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知道行业从业人员技能素质的新要求,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互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以优化教学,使“单师型”教师“双师”化,“双师型”教师合格化、“三师化”。 
  2.项目支撑的团队建设 
  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加强教师职业教育责任感,创造条件给予教师与行业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成立校内校外合作团队,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发,申报相关科研项目,深入探索专业及教学科研内涵。以教学启发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3.鼓励和扶持建设校内企业 
  高职院校在创建省范和国范的过程中都要走校企合作的路线,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校企合作,教师学到甚少,还浪费了培养时间和经费。如果要真正培养教师专业技能,学校可建立相关制度,鼓励和扶持建设校内企业,不仅提供教学实训的基地条件,还能让大多数教师兼职管理企业,随时掌握行业新技能新动态。 
  目前,我院汽车系已建成校内汽车修理场并开始营业,与校外企业合作也正在走“实”,诸多教师将积极参与到汽车行业实践中,汽车系老师首次联合校外企业专家联合申报项目也正在申请中。 
  综上所述,目前“三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还没有建立,在我国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是真实具有专业理论、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的“三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中教师培养的趋势,高职院校应该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形势中转变观念,深入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强大的教学队伍才能彰显高职院校的实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闷管,葛莉,宋海宁.“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桂林航天职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金崇华.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学科式的统一[J].教育与职业,2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