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感研究

  • 投稿花生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90次
  • 评分4
  • 42
  • 0

翟琰吾

摘要:在高校,部分学生党员呈现出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思想滑坡、功利心强等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首先需要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感,文章通过分析学生党员缺乏身份认同感的表现、原因,探讨强化身份认同感的具体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感

高校学生党员在党员中文化程度较高、是最具有活力、创造力、最有前途的群体,是未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后备人选库,是我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这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对我党的认同、追求和归属,关系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决定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否最终实现。

近几年来,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党员数量不断增多,相比之下,对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部分大学生党员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滑坡、功利心强、先锋作用不明显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党后,思想上、行动上的入党不够,没有从内心强化自己的党员身份,缺乏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从而弱化了一个党员应该有的行动彰显。

身份认同,是人们对自身归属的主动寻求,它能让人从内心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的认同,是党员意识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能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石。

一、高校学生党员缺乏身份认同感的表现

有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普遍存在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淡化现象:时刻提醒并严格要求自己的仅占42.82%,只有在参加组织生活时意识到的占33.97%,身边党员对党有微词时意识到的占11.96% ,交党费时意识到的占11.24%。

1.入党动机不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显著

党员的入党动机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纯洁性,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为了就业需要、考公务员需要,是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有些同学为了“光荣”,可以更有面子,意识不到党员的重要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有的同学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认为入党是一种潮流,从众的心态导致其对党员身份意义一定程度上被淡化。

2.理论知识学习停滞,理想信念动摇

理论知识的缺乏是当前学生党员大部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在入党之前都有上党课,但是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理论、历史经验和教训了解的也不多,身处和平年代,政治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性不强,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缺乏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甚至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

3.自我放松,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起榜样带头作用。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渐渐忘记了党员身份,不能做到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在参与集体活动时不积极,只顾自己、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漠不关心,看到违法乱纪情况不能及时向上级汇报害怕承担责任,在评奖评优时只想到为自己牟利。这些都极大影响党员的光辉形象。

二、高校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感缺失原因分析

1.学生党员选拔标准主次模糊

当前环境中,高校学生专业学习成绩、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是硬性要求,而且也是显性指标,相比之下,学生思想品质、价值观等因素由于难以衡量,成为“软指标”,以“硬性指标”为基础的选拔相对来说更简单省事,因此,很多基层党组织缺乏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政治理论水平考核,硬性指标的考核标准跨越政治标准成为入党考核的首要标准。

2.学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有限

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分为两块:入党前的党课培训、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然而目前入党前的培训在走形式,以通过党课考试为目的,课程形式单一,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对于真正的政治理论知识吸收有限,重发展轻教育,对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培养不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不能完全跟上学生党员发展的速度,支部活动少,党内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得不到保证,很多学生党员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造成他们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出现思想滑坡情况。

3.学生党员身份多重性忽视党员身份

高校学生党员植根于班级,在“党、团、班委会”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相对于党员来说,团支部和班干部在班级工作中彰显更大的行动力,一些党员担任着学生干部,甚至是班长、团支书,有着多重身份,这也导致他们在工作时身份定位不明晰,不利于培养其身份认同感;另一些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党员,在班级事务中往往不会插手,更有身份被弱化的趋势。

4.社会错误观念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快,中国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地球也慢慢变成“地球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潜移默化向我国传播着资产阶级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青年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快,却缺乏鉴别能力,很容易被迷惑。再加上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存在,比如党内腐败、治安混乱、贫富分化等,学生党员对这些问题缺乏正确的理解分析,对党的执政能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影响了党员先进性意识。

三、强化高校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感途径分析

针对以上的这些原因,我院党组织经过研究分析,严格预备党员选拔制度,制定系列化、规范化的党员培养方法,创新党课形式及内容,重内化、贯始终,即重视党员身份意识在党员心中植根,将学习贯穿于入党积极分子时期至入党之后,提高身份认同感成为一种常态。经过实践,在提高学生党员身份认同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保证整个队伍质量的优异。

1.严格选拔标准,落实发展程序

要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必须从源头着手,全面把握和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通过入党申请书、档案查阅、个别谈话等途径了解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平时学习态度、工作积极性上考察学生思想动态。确定预备党员选拔标准:坚持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思想上有入党的迫切愿望,在实际行动中不断端正入党动机,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专业成绩是发展党员的重要条件,关心集体、热心参加集体活动是党员的必备素质,群众基础是考察的关键。

2.创新教育模式,丰富党课学习内容

党课学习是培养预备党员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党课课程设计、结业考核等内容能直接影响到党员同学身份认同感,本支部党课采取口头授课与视频学习相结合,课上学习与课后阅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最后通过研讨会、实践总结报告、作业提交的形式对学习成绩进行考核。

3.入党后开展规范化的党支部活动

“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松懈”是很多学生党员的弊病,所以,在入党后,开展规范化的、有效的党支部活动,保持支部内学习的风气、党员同学们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强化党员的身份认同,同时保持支部新鲜的血液。在本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支部活动。

⑴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及时积极对重要文件精神进行学习、讨论。理论知识的缺乏是现在学生党员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仅仅通过一次党课的学习还不够,只有长期处于学习状态,才能保证思想上的先进性。

⑵通过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形式,对党支部成员一个周期内的活动成绩、不足之处、以及对支部的意见建议进行交流总结。保证每个月都能够召开一次。

⑵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在新生入校时,我院党员同学组成“党员先锋队”,帮助新生熟悉校园,深入新生宿舍,解答新生的疑惑、为新生指引大学的方向。

通过规范花、一体化的党员选拔、党员教育模式,能够发现,当“中国共产党”这一身份在学生党员心中植根后,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均能够做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党员的身影活跃在班级、学生会、田径场、篮球场、舞台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昱梅,姜富元.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5):348.

[2]冯晨静,袁永军,王广友.高校大学生党员意识培养途径研究[A].管理创新、只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文集[C],2012:62-65.

[3]李绍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及创新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江苏:江南大学,2013:27.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