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 投稿小庄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89次
  • 评分4
  • 33
  • 0

张艳

摘要:延安精神中既有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又有“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同时还包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意志,它是知、情、意诸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就是指人的灵魂栖息地,是人的情感寄托与意志安顿之所。每个人都有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也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它是共产党人心理、情感和精神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中,包括许多具体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其中,延安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精神财富,它历经时间最长,实践地域最广,影响最大。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所逐步培育形成的凸显民族风格、民族特质的伟大精神。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又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栖息地,一直是鼓舞党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民主科学精神:精神家园中的理性基础

延安时期的科学民主精神,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共产党人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它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灵魂,也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彻底唯物主义科学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不拘泥于马列著作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结论,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全党范围内通过整风运动,克服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束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造性地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严肃科学态度的体现,也是最锐利最有效的武器。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也就是靠科学吃饭。延安时期,抗日统一战线的确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精兵简政”、“三三制”政策的实施等等,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而做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即群众路线,坚持一切工作从“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作为群众利益代表者的领导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将群众分散、无系统的意见收集起来,经过分析综合,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从而形成科学的决策。“到群众中去”,是指党员干部把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同时接受群众的检验与批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能够直接与为之服务的群众相接触,对于防止干部脱离群众,抵制自私自利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和人民打成一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又一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党正是靠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性格作风,在延安时期才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历史伟业。也正是继续靠着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才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党领导的事业和人民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以人为本”:精神家园的人文情怀

在政党精神家园中,有了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还不够,它还需要以人为目的的人文精神。精神家园最终还是人的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则满足了这样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精神就是强调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工具,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延安精神在价值层面的根本展现。“为了谁”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但这一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还是初步的。延安时期党的这一宗旨随着党的成熟而最终完备,毛泽东同志相继在《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作了充分的论述,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同时,把这一精神写进了党章,确立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取向。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党的唯一宗旨,成了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永恒价值追求。

毛泽东之后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坚持并不断弘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最终落在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三个有利于”标准归根到底是人民利益标准。所以,他时刻强调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则树立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高标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发展的核心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人民期盼,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重大战略构想,强调“中国梦”的实现,就是把人民的期望落实到一件件惠及于民的实事中,就是让人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使孩子们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以上这些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新时期集中体现。实践证明,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所以能执政60多年,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岿然不动,正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和支持,从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家园的依托

延安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是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这是延安精神人格意志层面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文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则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意志和动力。当年的延安,不是冒险家的乐园,也不是投机者的藏身之所,在延安的艰苦岁月里,一度军民的物质生活十分困难。“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极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聚集在宝塔山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愈是困难愈向前。他们住着土窑洞、穿着草鞋、吃着小米饭,经受着艰苦生活的考验和磨炼,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崇尚节俭、戒奢倡廉,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正是凭借着这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延安变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我们今天所推崇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兴国之举相得益彰,是延安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精神与力量的延续与发扬,使我们战胜了很多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困难,并由此使共产党的形象进一步高大,威望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个传统,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总书记都讲了很多话,也做了很多事。但今天,传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是挑战,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也是挑战。于是很多人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如有些人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落后时期国家提倡的一种精神,现在我们国家的实力、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还有人认为,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提艰苦奋斗与时代精神不合拍。的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时代变了,社会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需要艰苦奋斗了。延安精神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更是一种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勤俭创业,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从历史到现在,艰苦奋斗都是我们创造辉煌走向成功的“传家宝”。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在建设新中国的岁月里,也需要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仍需要继承和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自诞生以来,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赴后继地奋斗。当今,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国内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意识形态交锋激烈,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员,共产党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必须责无旁贷地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有林.论延安精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荣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4]谷少杰.群众路线与党风廉政建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5).

(作者单位:延安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