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家“人本”思想看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 投稿观明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10次
  • 评分4
  • 90
  • 0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孕育着民族的文明和发展。儒家思想中诸多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完善人等“人本”思想至今仍具有其与时俱进的魅力。本文从儒家“人本”思想出发,围绕大学生精神家园面临的危机,作了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儒家;“人本”思想;精神家园;大学生

精神家园,是我们情感的“寄托”、精神的“归宿”和心灵的“港湾”。有学者将精神家园定义为“主体坚信不移的、被认作是自己生存的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在的终极价值和目标体系,是以符号、形象等象征物存在的文化世界、价值世界、意义世界”。这样的精神内涵才让人更鲜活、更灵动、更具有人性。离开了精神家园,人就成了空洞的外壳,人的生活也如行尸走肉般毫无意义。因此,精神家园是人应有的内在追求。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将人的精神需求表达得淋漓尽致。如今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大学生而言,构建其精神家园既是其自由、全面、完满的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潮流的应有之义。

儒家思想中有许多优秀思想至今还彰显着它的厚重与博大精深,并以它独特的韵味和与时俱进的魅力成为我们细细解读和慢慢品味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儒家从“伤人乎?’不问马”中对人的尊重和关切,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人生之乐观、进取与豁达,是安抚我们的心灵鸡汤;从“为仁由己”到“仁者爱人”中对人的爱,是我们处理自我与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爱的家园的良方;从“君子人格”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与责任,更传达了人对自我完善、奉献社会的孜孜追求。众多从“人”出发,着力于关怀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人本”思想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有其重要价值。

一、大学生精神家园面临的危机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由此衍生的拜金主义现象、急功近利现象、享乐主义风气正在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促使人们在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中不断博弈,争夺自己的一席之地。人们在物质世界中的过度追求与盲目奔波往往使自己作为“人”的精神走向萎靡与颓废。大学生作为时代弄潮儿和社会敏感群体,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精神家园陷入危机。

1.对“人”的存在感的忧虑

在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甚至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正逐步成为青年群体的代名词,而不再是人们引以为豪的天之骄子的象征。大学生如何在众多学子面前凸显自己的独特个性,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近年,武汉一大学生为求关注,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不仅穿着非主流,连袜子也频繁更换,三年内买了1000多双袜子,以便每天不重复,甚至两只腿上的袜子颜色还不一样,被网友戏称为“袜子控”;一大学网络贴吧上女大学生晒出照片,为“求罩,求关注”;上海一女大学生“求包养”,晒艳照;武汉一女大学生为寻求关注,网络直播自杀,尽管最后查明只是愚人节的一个玩笑,但她的做法足以引起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生存状态的反思。众多事件背后所反映的是大学生们对于自己存在意义的忧虑和他们对被关注、被关怀的强烈诉求。

2.对“人”的关怀淡漠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多元、价值多元也成了大学生们自主、自由选择的精神快餐。某些“个人主义”思想,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社会转型期存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更容易影响到大学生,使他们对“人”的关怀淡漠。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与生俱来的“家庭宠儿”地位和“丰满独特个性”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以我为中心,以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对他人的关怀不足。也有不少大学生心态浮躁、为追求物质利益急功近利,从而导致“人”最本真的精神流浪、心灵没有归宿。正如李普曼所描述的:“他们虽食而饥,虽饮而渴,爱而不欢,求而不得,成功而永远失败”。因为这样的人是从物质欲望出发,而不是追求精神和完善人性出发。由此而带来的对“人”的关怀淡漠,正是大学生精神家园面临的危机。

3.对人生追求的功利

当代大学生在追求高学历、高文凭、高技术进而取得高薪酬的同时,还应认真思索和拷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然而,不少大学生还存在人生价值取向功利、精神生活空虚等现象。曾经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还令我们记忆犹新,而今的一些用美貌甚至肉体换取金钱地位现象也屡见不鲜。以至于当“干爹”被嘲笑为情色的代名词,当“出位”需要通过挑战道德底线来博取,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怎么啦?笔者近几年课堂调查发现,在问及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追求一张毕业证,将来有个好工作。很少有学生认为应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服务和奉献更多的人;在问及“我死后希望别人如何评价我”这一话题时,大多数学生希望死后别人评价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很有钱的一个人”等,很少有学生希望别人评价自己为“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很有责任感的人。”因此,人生追求的功利也是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需要审思的问题。

二、儒家“人本”思想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的“存在”忧虑、人性关怀淡漠以及人生追求功利等诸多精神、情感问题,急需重构温馨的精神家园。而儒家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完善人等“人本”思想对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有重要启示。

1.儒家对“人”的尊重,是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出发点

儒家思想首先是立足于对“人”的重视和尊重。这里的“人”不仅包括自己,还包括他人,是从自己出发,进而推己及人的尊重与爱护。《论语·乡党》里就提到孔子回家发现马房烧了,第一句话便说“‘伤人乎?’不问马。”体现出孔子对人的重视与关怀。《论语·述而》里面也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因为人是最重要的,需要被尊重和爱护的。当我们在调侃甚至嘲笑大学生们为“求关注”、“求自我存在感”而使出浑身解数惹人眼球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当体察到他们浮华外表背后那颗需要被尊重、被关爱的内心。因此,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首先应该立足于对“人”的重视这一出发点。只有对“人”尊重,才能更容易真正达到尊重人进而“爱人”的目的,也只有建立在对人尊重的基点上的精神家园才能让大学生心灵有家的归宿和依靠。

2.儒家对“人”的关怀,是大学生的情感期盼

儒家从“人”出发,提倡人人都要做一个有血有肉,“有仁德的人”,一个懂得关怀的人。这种关怀不仅仅是关怀自己,更重要的是关怀他人,在关怀他人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他人的关爱与付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甚至可以达到“托六尺之孤”的高尚境界。当然,每个人的道德素质是不一样的,即便不能达到可以无私的照顾他人孩子的高尚境界,但至少可以有起码的人文关怀,那便是“推己及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心。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理解人、不强加于人。这种与人的关怀,不是要求别人的口号,而是从自己做起。儒家“为仁由己”就明确提出,实施仁德不是观望他人,不是要求别人,而是从自己做起,由自己决定。对于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建设而言,首先需要的是一种“人”的关怀和情感的呵护。只有在处处体现“人”的呵护和关怀的家园里,才能弥补大学生精神的空虚,化解心灵的冲突,才能有家的温馨和舒适,进而感受爱、传达爱。

3.儒家对人生的淡然与豁达,是抚慰大学生的心灵鸡汤

当今社会,为争面子、逐名利,爱慕虚荣、愤世嫉俗等心态已让人们身心疲惫、伤痕累累。大学生们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让自己在精神家园里越走越远,而忘了那些灵魂深处应有的情感追求。儒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这样一种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对物质诱惑的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在当今充满浮躁和利益诱惑的社会,更像是清泉,温柔的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当然,儒家并没有完全否定物质或者利益。在儒家看来,对利益的获得是建立在道义之上的。如果“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人生当中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有一个尺度的,这个尺度便是这种追求是否建立在道义之上、良心之上。因此,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与金钱观,引导他们以淡然和豁达的心态来对待人生当中的荣辱得失。

4.儒家对“人”的德性完善与社会责任感的追求,是大学生应有的人生追求儒家“人本”思想提倡人需要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自己的“君子人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儒家对大学所要培养的人才定义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大学要培养有“仁德”、心灵“至善”的人,而不是有着虚伪的外壳,流浪的内心,也不是金钱的奴隶、工具化的人。培养这样的人需要“三省吾身”,因为只有反省才能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才能做到“修己以安人”,进而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是要服务好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的人生目标将是“任重道远”的。对大学生而言,生活不应该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更不应该是混一张文凭,而应有自己崇高的追求,让自己的生活饱满而充实。因此,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为实现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不断奋斗,也是大学生精神家园应有之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浴华,马银华译注.论语大学中庸[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2]刘忠孝主编.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宫丽“. 精神家园”国内研究现状述评[J].理论与现代化,2010(3).

[4]贺新芳.论充实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0(11).

[5]阚和庆.儒家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6]陈杰.论精神家园的建构[J].湖湘论坛,2007(3).

[7]黄晴.人欲的两面[N] . 环球时报,2001-01-02(第五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 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3C008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