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企业反腐败须厘清几个认识

  • 投稿张赢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85次
  • 评分4
  • 24
  • 0

管洪

传媒企业既要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突出社会效益:也要管好资产、抓好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自我发展壮大,注重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过程中,特别是事业和企业属性兼具的传媒集团,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从现实工作中反映的问题来看,要抓好传媒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解决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解放思想与廉政建设的问题

解放思想与党风廉政建设是相统一的。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解放思想是快速发展的动力,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就好比人一样,如果一辈子工作是动力,身体的健康就是保障,人的肌体一旦生病,工作就无从谈起,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保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在传媒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有不少人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会束缚干部职工的手脚,制约干部职工的思想解放。解放思想强调的是遵守市场法则,解决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强调的是遵守内部规则,重点解决服务谁、为了谁的问题,本质在于要求严守党的宗旨。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廉政建设的关系,其分水岭就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是否有为个人谋利、为小团体谋利。解放思想过程中.只要坚持从大局出发,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从真抓实干的角度出发,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去探索途径,去创新举措,解放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会符合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改革发展的行为就不会偏离党风廉政建设的轨道。

经常河边走与不湿鞋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也成了一些传媒企业同志对自己宽容的一个托词。从客观上讲,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经常面对市场,要与社会打交道、与企业打交道,与各方面人打交道。市场就是交换,这种交换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经济的、项目的,等等。面对彼此利益上的纠缠和工作环境上的混杂,要保持金刚不坏之身确实不容易,由此,很多犯错误的人都把责任推到客观原因上。但是,从主观上讲,路在自己脚下,在河边走湿不湿鞋完全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出事的人往往在思想深处都奉行“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要白不要”等信条,都存在侥幸心理。主观上放松了警惕,降低了标准,自然就容易“走到水里”。每一个员工只有对各项廉政制度心存敬畏,在工作中、生活中时时警惕、处处警醒、事事警告自己,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制度落实与制度完善的问题

制度是基础,落实是关键,传媒企业要坚持在制度落实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已不少,各单位也会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制度。而现在,不少人往往是看看文件、听听会就算了事,时间一长.制度就逐渐被淡化甚至遗忘,头脑中根本没有制度意识。综观发生的腐败案件,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些落马的央企高管,要么是有章不循,要么是逆规而办,要么是以人情、权力和习惯代替制度,无一不是在制度执行上出现了偏差。因此,仅仅有精细、严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远远不够,还必须严格执行,只有在执行过程中不变调、不走样,才能达到制度设计的目的。同时,制度建设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特别是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可能随时代的变化、新情况的出现而不相适应,所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日趋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这就需要传媒企业根据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制度的改革创新,做到制度的完善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坚持制度的落实与制度的创新两手抓,才能使制度做到管用、管效、管长久。

提高效率与按规矩办事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严格按规矩办事会影响办事效率,提高效率就不能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但事实上提高效率与按规矩办事并不是对立的。规矩是市场经济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究其效率低下的原因,往往是人为造成,比如让大家烦恼的堵车,很多时候是驾驶员不守规矩,不该变道的地方偏要变道、不该转向的地方偏要转向、不该停车的地方偏要停车,不讲规矩最后效率反而慢了,这就是典型的欲速则不达。所以,要正确处理效率与规矩的关系,固然有办事程序方面不合理的问题,但我们更多地应该从自身找问题。一方面,要熟悉办事的程序,把握相关的政策要求,比如公司注册需哪些部门审批,工程项目要经过那些审批程序等,在办事前都要了解清楚。另一方面,要增强办事的责任心,不能应付了事,比如审批过程中,需要提供的审批材料要认真准备,需要提供的证件要收集齐全,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影响办事效率。谚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