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抽样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73次
  • 评分4
  • 12
  • 0

李奋生 罗 蕾 文 竹 马红娟 徐 蝶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摘 要:采用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以及雪球抽样的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成都市45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77.3%。全部数据运用 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和公德意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在内的结构性因素及个体性因素两方面。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需要从外部支持和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提升两个方面来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3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3CZZ018);2013-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抽样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项目编号:201310616002)

收稿日期:2014-11-14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开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一个庞大又特殊的群体,对其公民意识进行研究,顺应了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也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市民化和现代化。

公民意识是指一定国度公民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包涵法律、政治、道德等各层面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主体地位角色及基本价值的自觉认知。公民意识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包括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和公德意识等。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调查进行研究。其中,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采用分层抽样、雪球抽样以及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抽取的。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即将新生代农民工按照性别、年龄、学历、行业、月收入分层,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别在所分类别中抽取一定人数成为调查对象。雪球抽样,即先对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然后向他们询问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向滚雪球一样,找到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共抽取新生代农民工450名,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1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48份,有效回收率为77.3%。此外,根据研究要求,在被调查者中随机抽取3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此次访谈采取结构式访谈,以获取符合研究设计的信息和资料。

1 分析过程

1.1 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见表1所示。

1.2 探究性分析

1.2.1 因子分析

如表2 所示,对公民意识进行因子分析,将它的变量缩减为少数地几个潜在变量,以此来更科学和准确的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

首先,对数据进行球形检验,看其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KMO测度的值为0.619(>0.6),表明该数据适合用于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Sig=0.000,检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旋转成分矩阵分析(见表3)。

根据表3的旋转成份矩阵图可以了解到有四个主成分,从而使描述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参数只有四个,减少了描述信息的冗余。此外,还能够清楚的判断将那个变量归入哪个因子。据此:A4、A5、A6、A8这四个变量可以归入一个因子,根据问卷将此定义为“政治性意识;同样的:A3、A10、A11这三个变量归入名为“自律性意识”的因子;A1、A9归入名为“民主性意识”的因子;最后,A2、A7归入“其他公民意识”的因子。

1.2.2 相关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将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变量归为四个因子,接下来,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城市融入度、学习动机的个体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出发,分别探讨不同因素对这四个因子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1)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与政治性意识具体情况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显著性水平=0.044<0.05,受教育程度与被试者政治性意识呈正相关关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被试者的政治性意识就越强。

由于受教育程度与被试者民主性意识、自律性意识、其他公民意识的相关性分析过程同受教育程度与政治性意识相关性分析的过程,故在此不做多余描述。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与被试者民主性意识、自律性意识、其他公民意识呈正相关关系,即结论为:受教育程度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公民意识水平就越高。

(2)城市融入度。城市融入度与政治性意识,具体情况见表5、表6。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P=0.000<0.05,说明城市融入度与对政治性意识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0.002<0.01,说明城市融入度与政治性意识呈现出高度相关,城市融入度越高,政治性意识就越高。

由于城市融入度与被试者的民主性意识、自律性意识、其他公民意识的相关性分析过程同城市融入度与政治性意识的相关性分析过程,故在此不做多余描述。结果显示,城市融入度与被试者民主性意识、自律性意识、其他公民意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结论为:城市融入度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公民意识水平就越高。

(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政治性意识,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由表7可以看出,显著性水平=0.018<0.05,说明学习动机与政治性意识呈现出相关,并且学习动机越强,政治性意识就越高。

由于学习动机与被试者的民主性意识、自律性意识、其他公民意识的相关性分析过程同学习动机与政治性意识的相关性分析过程,故在此不做多余描述。结果显示,学习动机与被试者民主性意识、自律性意识、其他公民意识呈正相关关系,即结论为:学习动机越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公民意识水平就越高。

(4)结构性因素。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结构性因素分为四个,即政治体制、公民环境、文化以及教育。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结构性因素的探讨,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研究法以及深入访谈法,故关于结构性因素的讨论本次调查研究并不能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就不再赘述。

2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分析

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来看,个人之间的公民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所体现出来的公民意识水平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意识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为:

2.1 主体意识方面

根据调查只有21.09%的人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国家主人翁地位缺乏理性的自我认识,不能辩证地看待自己在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2 权利义务意识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依法享

有的一系列权利,如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明确行使权利的正当性,会主动放弃一些权利,大多数人在权利受到侵犯时会选择忍气吞声,或者不知道如何去诉求保护;义务意识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履行义务时容易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对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采取漠视的态度。义务的履行容易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社会以及国家负有的义务和责任。

2.3 民主法治意识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但仍存在不足。由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都逐渐与城市主流社会相适应,一些民主法治观念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对民主和法治仍然缺乏一个正确的理解,简单的将民主理解为大家共同来进行选举或者大家一起商量作决定,对法律的信仰程度不高,表现出对司法公正的不信任以及对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在他们眼中缺乏权威性。

2.4 自由平等意识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对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愿望,盲目服从和依附的意识逐渐减弱。他们渴望能够积极地融入城市,接受城市文明、大众文化,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已经逐渐根植于他们的体内,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认识到公民在法律面前的自由和平等地位。但是对法律以及政府在自由行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缺乏正确的理解。

2.5 公德意识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公德意识在不同的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在与自身利益或者自身安全相关的方面上,如为救人与人搏斗等方面,其公德意识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在助人为乐如让座等方面,其公德意识水平较高;此外,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踩草坪等不文明行为。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行为在他们眼中并非是不文明行为,自身的行为容易受到周围的人行为的影响。

3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公民意识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产生并发展,受到了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在内的结构性因素及个体性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3.1 结构性因素

3.1.1 政治制度

首先,民主法治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有了显著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健全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发展,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知道自己可以参加选举,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政治参与程度低;其次,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单一的编制制度将人口严格固定在某个社会位置上,这种凝固的地位安排严重窒息了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了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因户口不在工作所在地,无法享受居民所享受的权利,这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平等权、身份权的剥夺,抑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也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培育产生不利影响。

3.1.2 社会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形成主要在农村,小农经济和以村落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产业形式导致文化上的封闭和保守,也导致政治上的“村落盆地”效应。小农意识中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仍然有较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现代文明观念,形成新的公民意识;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中的拜金主义、权钱交易、利益至上等消极思想容易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并且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生活还不太富裕,背井离乡精神比较空虚,更容易被物质所诱惑。这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是一个严峻挑战。

3.1.3 文化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孕育出以臣民意识为主导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个人对家庭、国家以及社会的绝对服从;臣民意识,人治、宗族观念浓厚而法治、公德意识淡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经济生活主要依赖于社会亲缘关系,他们缺乏现代文明的观念,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发展。

3.1.4 教育

根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过程受父母影响最多,其次是朋友,最后是学校,说明在新生代农民工成长过程中,学校所承担的角色被削弱。首先,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新生代农民工就学期间,难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其次,学校对公民意识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公民意识教育。最后,家庭教育功能薄弱,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公民意识薄弱,很难对孩子言传身教。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公民意识往往是从大众媒体或者透过身边发生的事件感知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公民意识的单纯、感性、不全面。

3.2 个体性因素

首先,受教育程度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公民意识水平就越高。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受教育程度越低,越缺乏系统的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水平就越低。

其次,城市融入度越高,公民意识水平就越高。积极地融入城市,有利于他们接受城市文明、大众文化,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都逐渐与城市主流社会相适应。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医疗、住房等政策制度方面得不到保障,使他们觉得“城市是别人的城市”。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和自身文化素质等原因,并不能真正地融入城市,从而城市思想和行为模式并没有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根本性影响,使他们相对缺乏现代文明意识。

第三,学习动机越强,公民意识水平就越高。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物质、社会保障等没有得到满足,还停留在对物质、生活稳定,与人交往得到关怀理解的需求上,因此欠缺追求文化素质的想法行为,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意愿。因此,他们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民主观念等与城市公民相比相对滞后。

4 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对策

对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培育,从外部支持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自我提升两方面来进行。

4.1 外部支持

4.1.1 政治制度方面

首先,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发展、培育机制,健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机制,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使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有法可依,从法律的层面上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做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经常化。

其次,在现有的选举制度基础上打破以户籍为条件的选举制度,转为以居住地为依据的选举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自己所在城市社区的选举,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参与选举,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监督权利,建立和完善公民批评制度、建议制度、申诉制度、控告制度及检举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这些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1.2 社会环境方面

首先,营造良好的公民意识培育氛围。新生代农民工脱离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和精神依托相对缺乏,容易走向极端,因此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积极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种城市公共活动,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独立自主意识以及自由平等观念;发展形式多样的民间组织,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通过民间组织灵活地宣传公民意识。

其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水平,破除小农意识,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各项社会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各项标准的提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合理适时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社会低保标准,同时建立并逐步健全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并继续抓好农民增收工作等,从物质上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让新生代农民工从心里对社会,对国家产生认同感,为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和心理基础。

4.1.3 文化教育方面

首先,教育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取城市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意识培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次,政府要高度重视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政府官员要以身作则,重塑良好的公民意识楷模形象。“政府是一个感染力极强的以身示教的教师,不论教好教坏,它总在以自己的楷模行为教育着整个民族”。因此,政府要积极发动企业,共同为新生代农民工增加受教育机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以拓宽农民工受教育培训范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对不同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第三,通过媒体宣传公民意识。大众传播媒体的覆盖面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应鼓励媒体宣传权利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4.2 自我提升

首先,受教育方面。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改变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很难,但仍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学习新的技能,通过参加成人教育和各种职能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关注新闻,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了解国家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地看待社会贫富差距。懂得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

其次,在城市融入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的一份子,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应该享受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心理上消除融入城市的障碍。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参加小区或者是各种协会组织的活动,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从行动上积极融入城市,提高城市融入度。

第三,激发学习动机,从内心树立起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学习动机由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构成。新生代农民工要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要具有远大的理想,以此来指引自己的学习方向。要有学习的需要,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树立融入城市和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奋斗,学习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蔡志刚.现代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公民意识问题探析[J].前沿,2010(10)

2 黄之英.中国法治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