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社会主义倒奶事件的偶然性解读

  • 投稿韩东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81次
  • 评分4
  • 84
  • 0

陈珍珍 绵阳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4 下半年以来的倒奶事件的分析,拟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社会主义倒奶具有偶然性这一论断做正面的解读。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中国梦的当下,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事件,对于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倒奶事件;偶然性;经济基础;社会制度

一、案例回顾

2014年下半年,山东、青海、河北等地密集地被爆出大量散户奶农倒奶事件,就连奶源本就紧缺的广东省也被曝出了十余户奶农弃养现象。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倒奶事件,很多人也因此大唱中国经济衰退论,认为倒奶事件是我国经济危机的前奏,更有甚者还借此怀疑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认为宁可倒奶也不给穷苦人喝这一浪费、无情、冷漠的行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中国出现这一现象,也就表明中国已经逐渐走向资本主义。在此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则在2015年1月16日《内蒙古日报》上占用整整一个版面提出:社会主义倒奶具有偶然性。此论断一出,更是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各种围绕“偶然性”的争论甚嚣尘上,发表这一言论的专家更是遭到众多网友的攻击。

回顾中国的倒奶事件,其实早在2002年湖北就已经出现过奶农倒奶的事件,当时《湖北日报》对此也进行了系列报道;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2009 年也出现了大量的奶农卖牛杀牛现象,此后牛奶需求上升;然而2011 年吉林长春等地再次出现倒奶事件,但2013 年却又出现严重的“奶荒”;2014年下半年开始,倒奶事件频繁发生,影响更是超过了之前的历次倒奶事件。从这一回顾可以看出,中国的乳制品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需求跌宕起伏。在此背景下提出倒奶具有偶然性,本就容易引发公众的不信任,加之被有意之人利用,借此煽动公众情绪,才导致了对提出这一论断的专家们的猛烈抨击。本文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两个方面对这一论断做正面的解读。

二、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倒奶的偶然性

我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的倒奶事件相同之处就在于牛奶都面临着生产过剩,也正是因为这一相似点,引发了大家对我国经济衰退的猜想。但公众只是认识到了这最微小的相似的社会存在,却忽略了占主要地位的截然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经济基础同社会生产力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因此在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牛奶的生产过剩实质是商品的普遍生产过剩,而倒奶事件只是资本家处理过剩产品的一个缩影。“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①这是邢天才在《20世纪金融大危机》一书中对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描述,一方面贫苦人民挨饿,另一方面资本家却浪费销毁商品。尽管大萧条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国家干预,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因此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产品过剩也就随之成为必然,在当下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或许不再倒牛奶,但却无法避免销毁其他产品,倒牛奶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销毁商品的一个代名词,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资本主义“倒奶”确有其必然性。

再反观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决定了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更大更有效。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否定了我国倒奶事件产生的必然性。倒奶并不是因为人民购买能力不足,国内需求不足而导致,社会中也不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因此说中国出现了经济危机的征兆,这是明显错误的。从倒奶事件反反复复可以明显看出,这一行为是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阵痛,从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乳产业就不断地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竞争压力和冲击,因此在加入世贸后的第二年就出现了倒奶现象,我国奶农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就成了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的乳产业更是严重受国外影响,加之国内乳产业的丑闻一直层出不穷,致使大众对国产乳制品的不信任,同时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原奶的生产市场规模一直处于不断波动状态,继而导致国内原奶市场一时出现奶荒,一时又出现滞销,而2014 年下半年以来的倒奶事件只是这一反复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倒奶并不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相关制度与配套设施的完善,原奶市场将回归稳定状态,从而成功避免这一事件的再次发生,因而社会主义倒奶确具偶然性。

三、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倒奶的偶然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倒奶事件看做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的象征,一方面资本家浪费销毁工人辛苦获得的劳动产品,另一方面广大穷苦人民却饥寒交迫。如今这一现象也出现在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大众不禁感到心寒和恐慌。为什么在面临产品滞销时,生产者不愿意将其送给需要的人,而宁愿将其销毁?这才是普罗大众最关注的焦点。

早在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详细地论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②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资本家们为了自己的金钱利害关系,已经磨灭了自己的本性,不论是人与人的关系、职业还是家庭关系,都淹没在了利己主义和金钱主义之中。在这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中,资本家倒奶事件似乎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商品的供给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跌,因此,资本家销毁过剩产品,把奶倒进密西西比河,更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减少商品供给,从而保证商品价格高居不下。尽管在今天,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人本主义精神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金钱至上的信条没有失效,一旦发生特殊事件,为了自身利益,资本家就会摘下自己虚伪的面具,露出其冷酷无情的本质面貌。

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并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而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可简要概括为: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然而我国当前的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距离共产主义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生产力还较为低下,人民的精神境界也还需要极大地提高,加之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倒奶这一违背人本主义精神、浪费、冷漠的行为才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在发展,生产力在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也在不断提升,我们正走在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大道上。随着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类似倒奶的行为将在我国彻底消失。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在不久之后终会实现。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倒奶具有偶然性尽管在当下遭到各种攻击和批评,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角度分析,这一论断无疑是正确的。立足当下,虽然这一行为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完全避免,但政府还是应该从政策、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对乳产品行业的管理和支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加大对散户奶农的扶持,从而有效地防止倒奶事件的再次发生。作为社会公众,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倒奶事件的特殊性,形成自己独立正确的见解,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引文注释

①邢天才.20世纪金融大危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2.

②韩云川.<共产党宣言>再解读[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101.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