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之文化差异

  • 投稿冷凝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347次
  • 评分4
  • 73
  • 0

汪文秋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人类在交际中除了使用语言这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外,还运用非言语行为进行交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使用非言语行为的范畴和规则并不相同;同时,各种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不同的信息。因此,了解各种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使用对于文化背景迥异的人们达成文化默契、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汪文秋,女,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0引言

人际间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种为言语行为,另一种为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价值和意义。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交谈时的身体距离、沉默语行为、语调、音量、衣着打扮等等。这些非言语行为都用作交流信息、传递思想、表达感情、态度,及标志交际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非言语行为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关系密切。正如一种语言不同于另一种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非言语行为各具有其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以下将对身势语、手势语、目光语、体距行为等几种非言语行为进行文化对比。

1几种非言语行为之文化对比

1.1眼神(目光接触)

我们的眼神所传递的感情很多,而且十分复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有一套自己的眼神使用规则。同时,眼神的使用也存在着性别差异。通常来讲,女人比男人使用眼神更多;同性交往过程中,女性之间的目光接触更持久。在西方国家,人们在相互交谈时,听话人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表示专心和诚意,四处张望则被视为三心二意和不诚实。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在交谈中长时间地注视着对方,他们认为这种眼神能向对方表明他们的兴趣并有助于了解对方话语的真实性。然而眼睛直视并非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习俗。在日本,长时间的直视被看作是粗鲁无礼、威胁和不敬的表现。在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直视也被视为对他人的不敬。一般地讲,与西方人交际时,东方人应做到既避免盯视,又不“忽视”他们---直视他们的眼睛以表明在倾听他们讲话,然后马上移开目光。而当西方人与东方人交际时,他们也应采取自谦式的目光语。

1.2身势语

由于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相同的身势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表示不同的意义或体现完全不同的社会功能。如:美国人常伸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而中国人则表示惊愕。在一些文化中,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但锡族人(Ceylonese)则不然。对于事实性的问题(如:Are you a student?),他们用点头表示“Yes”,但对别人表示同意时(如:Will you go with me ?),他们则用摇头表示。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但表示“No”时则用面部向前,头部向后抑的动作来表示。又如,坐立的姿势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代表不同的内涵。美国男人坐着时喜欢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尖朝着旁边的人,而这种“翘着二郎腿”的习惯是中国人难以接受的,这种姿势被认为是对客人极大的不礼貌。

同一行为或功能,因文化间的差异,也可能以不同的非言语行为来完成。在某些社会,人们用握手表示问候或欢迎,而东方的许多社会,尤其是日本,则用弯腰鞠躬的形式表示问候。在西方许多国家,问候是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的,如以不同形式的拥抱或接吻来表达;而在阿拉伯、犹太、拉丁美洲和南欧一些民族则以相互抚摩或闻对方的气味来表示问候。某些印地安人则以拳头击拍彼此头部或背部来表示这一功能。

1.3手势语

每个民族都有使用手势表达一定意义的习惯,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表达相同或不同的信息。在指人或物时,美国人用食指,日本人则用手且掌心向上,德国人用小拇指。而在亚洲其他国家,用食指来指人或物被认为是粗鲁的行为。在美国,人们站在公路边向上伸出拇指示意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而在中国,人们向的哥招手即可。同样,在招呼人过来时,中国人伸出手臂,掌心向下,手指上下移动;在美国,人们则伸出手臂,掌心向上,手指前后移动。而在阿拉伯国家,由于宗教习俗的原因,左右手有严格的分工,因而与穆斯林打交道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习俗,注意左右手的使用场合。

1.4体距行为

“体距语”是交际者用空间距离传递的信息,即所谓人际空间或人际距离行为。美国人类学家E. T. Hall 在探讨人际空间距离行为时提出了领域学(proxemics)这一术语。他认为在相互交际时,人们对空间领域有一定的要求,并根据人际间亲昵和疏远程度提出以下几种不同距离的要求。

1.4.1亲近距离

这是亲密朋友、父母、子女及伙伴彼此依偎之距离,一般在0-1.5英尺之间。这是允许身体接触、互相间能嗅到彼此气味、详细审视面部细微表情、感觉到彼此体温、并能相互进行轻声耳语的距离。

1.4.2个人距离

这是由亲昵关系向一般社会关系过渡的距离,一般在1.5-4英尺之间。这一距离允许交际者相互触摸,彼此可仔细审视面部的细微表情。

1.4.3社会距离

这是一般交际或做生意时常常保持的距离,也被称为礼貌距离。通常有一臂之远,在4-12英尺之间,也称做“非亲近”、“安全”或“外交”距离。在此距离内,交际者可以轻声谈话,但看不到彼此面部的细微表情。谈话者一般采用较正式的语体。

1.4.4公共距离

这是正式语言场合的交际距离,在12-25英尺之间。在此距离内交际,人们已闻不到彼此间的气味,也不能轻言细语,而要大声说话。

2结语

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对语言及非言语行为所表达意义的统一认识。每种文化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有别于它种文化的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使用规则。看似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范畴和规则及其所传递的潜在信息,无疑会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达成一种文化默契,从而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桂莲.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英汉比较与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林记明.体态语言的功能及其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47-51.

[4]孟小平.体态与交际[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5]张冶英.英汉身势语的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32-35.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