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实施

  • 投稿第三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74次
  • 评分4
  • 16
  • 0

潘 经 强

(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农产品供应链是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探索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运营商和连锁超市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建议从植入绿色理念、强调准入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19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4-3147)

作者简介:潘经强(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系统优化。

收稿日期:2014-11-07

2013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为60 193.5万t, 对比1978年的30 476.5万t,增长接近97.5%,其中水果产量增长38倍,肉制品增长3倍,奶制品增长28倍,水质品增长12倍,可以说农产品的数量需求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然而,近年来出现的“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等事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推上风尖浪口,在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初级需求得到满足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越发关注。长期以来,从农产品生产者经各级批发市场到零售商再到终端需求者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被实践证明难易解决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质量监管难、农产品损耗严重、价格剪刀差过大的弊端,必须创新流通管理模式,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1 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义及特征

供应链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在制造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关于供应链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版本的定义,结合我国实际,马士华定义其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结合上述供应链概念,可以定义农产品供应链为:以农产品为流通对象,从农产品生产资料的采购开始,通过种植养殖、过程监管、收货、流通加工,进入流通环节,直至终端消费者,整合涉及的信息流、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和知识流,将农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农户)、农产品流通加工者、批发商、零售商、终端消费者链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了相关资源,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复杂性。农产品供应链涉及节点成员层次差别大,类型繁多,比一般单个组织的结构模式更加复杂;二是利润增值性。农产品供应链贯穿于农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流通加工、运输、存储、配送甚至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流的高度共享能确保节点企业利润,供应链从宏观上保证了利润的增值;三是动态性。由于市场竞争、市场准入机制、供应商选择、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节点成员处于动态更新中;四是面向用户需求。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市民“菜篮子”工程都相当重视,一方面保证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兼顾源头生产者利益的可持续增长,基于用户需求是农产品供应链各种流畅通的驱动源泉;五是交叉性。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节点成员既可以是A供应链的节点成员,也可以是B甚至是C或更多供应链的节点成员,这样就形成了交叉结构,在竞争中有协作,协作中又开展有序竞争。

2 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模式探索

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最核心的问题是核心企业的主体缺失,当前多依靠各级批发市场来充当核心角色,形成了由农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基地(分散农户)、Ⅰ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商、Ⅱ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零售商、终端消费者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该运作模式下,各级批发市场是链接各节点成员的纽带,环节的增多导致农产品价格差的放大效应,致使某些节点为利润铤而走险,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利润的分成也颇为畸形,无法保证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供求出现偏差;信息的不畅通致使逆向物流衍生的损失成本巨大。基于当前物流技术运行及管理水平,培育真正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在高度信息化、利润共享机制下探索出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以及大型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四种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模式。

2.1 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运行模式

该模式下核心企业为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专业农业合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整个供应链,在供应链节点成员准入、供应链协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拥有话语权。作为核心企业,要选择具有资质的农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农产品流通的全程具有代码权,相关信息记录在农产品的内外包装上,行使农产品的跟踪与追溯功能;对农产品的产量、库存有决定权,整合下游订单需求,根据农产品需求发布合理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运行模式需要培育强有力的农产品种植养殖龙头企业,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也担负着巨大的生产风险。

2.2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运行模式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运行模式中,收获的农产品没有直接进入流通渠道,而是经收购商送至加工企业,通过流通加工后再进入流通环节。该模式下,作为核心企业的加工商通过与供应链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农户、农业合作组织以签约等形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流通加工,目的是对农产品进行初次增值,有别于生产型加工,是为了提升和完善农产品价值,同时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和检测功能,在此环节中已经有部分农产品直接进入逆向物流阶段,经过流通加工后的农产品流通到销售渠道,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3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核心的运行模式

该运行模式下的核心企业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与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不同的是,各级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需要发挥核心企业职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享有更多的话语权。转型升级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充分利用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在公益服务上做文章,合理选择布局,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建设,合理开展配送;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别是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将辐射半径有效扩大,进小区、进社区、进园区,降低配送成本,减少中间环节。

2.4 以大型连锁超市为核心的运行模式

该运行模式也可以称为零售型农产品供应链,其核心企业为大型连锁超市,借鉴“农超对接”模式,充分发挥零售超市的能动性,参与供应链运作决策。在供应链结构设计上,连锁超市根据大数据显示的顾客需求,整合农产品需求订单经验数据,推行二维码等先进信息技术,强化配送终端服务,同时直接与上游的分散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协作,就供需信息开展谈判,同时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加强监测,以合同的形式合作;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技术,在配送成本、终端服务上做文章,保证供应链的顺畅运行及各节点利益,今后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将成为主流。

3 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路径

3.1 植入绿色理念,打造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创新的方向。持续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冲破绿色贸易堡垒,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成为必然。通过选择具有绿色优势的企业为核心构建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存储、装卸搬运、配送、销售到回收、废弃物处理等阶段均积极采用先进绿色技术,力争将系统输入资源效能最大化,控制环境污染最小化。要求供应链成员生态企业化,即对全部流程进行科学规划,推行生态设计,采用节能、低耗、高效的生产技术,尽可能做到闭路循环的生产工艺。

3.2 强调准入机制,不断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协同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坚守供应链准入门槛,构建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准入许可机制。在关键节点,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农贸批发交易市场,必须强制进行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和日常质量监督检测及资格认定工作,从源头上进行严控;全国各省市也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在主体资格、监管、程序、法律适用上的一致性;供应链也要进行成员的绩效评估,开启淘汰机制,确保成员的主体适应性。

农产品供应链组建过程中除了坚持准入机制外,也要坚持资源互补、运行协调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供应链成员间的协同将直接决定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存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环境目前侧重于以外部干预为主的多元治理特征,但以协同运作为内核的管理模式也日渐成熟。此外,研究表明,农产品组织的紧密程度与安全有较大关系,农产品的纵向协作越紧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就越高。节点成员在资本、信息不对称等市场运行条件下,通过协同形成自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竞争和外部协作相结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可以从战略、策略和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具体实施,包括观念协同、制度协同、关系协同、资源协同、流程协同、技术协同和信息协同。

3.3 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按投入与风险承担比例进行利益或增值收益分配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节点间“一次性交易”、“边际双重加价”现象较为普遍,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诉求,难以从长远视角考虑利益关系,导致供应链竞争力低下,生命周期短缩。加强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的协同,还要继续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保证参与者的合理收入,并有一定的刺激效应。农产品供应链需要成员间的诚信经营和相互信任,在信息高度共享、协同战略下,核心企业需要在逆向物流、安全监管方面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核心企业具有绿色优势,通过其管理增强整条供应链的价值,变与上下游节点的关系为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利益最大化。但也要注意到,逆向物流中所产生的回收和废弃物物流、绿色优势的体现使得核心企业投入了更多的成本,也承担了更多的经营风险,根据公平理论原理,应该按投入和风险承担比例进行利益或增值收益的分配。提高绿色经营的报酬率,建立环境保护与安全意识的奖惩机制,大力发展返利型利益分配。源头上考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民在供应链中的谈判地位,共同承担风险,保证其基本收益。

3.4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盛行表明网络已经渗入到农产品供应链中。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将是实现农业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讯,达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功能。农产品供应链的持续优化过程离不开物联网技术,通过该技术能进一步挖掘利润源泉,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高度集成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土地资源集中,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生长环境的智能监控,采集的数据可以直接上传至国家编码中心,与农产品包装上的条码智能联网。将农产品供应链的实时跟踪和追溯功能融入物联网技术中,对农产品源头生长环境、生产加工、自我检测、包装、销售过程、回收和废弃物处理等关键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增强节点企业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赵晓飞.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

3 刘秉镰,刘伟华,刘彦平.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J].软科学,2010(4)

4 郑建峰.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探索[J].湖北农业科学,2011(21)

5 王多宏,杨太伦,李萍.我国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理论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3)

6 潘经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优化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4(3)

7 李建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8)

(责任编辑 梁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