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作为世界史的历史”的论述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8
  • 阅读量107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1857年,马克思提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问题比较难以理解,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解释。迄今为止各国研究的世界史,都是以国家民族史为基础的世界市场史。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资本主义把工人阶级异化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逐渐形成。“作为世界史的历史”主要靠无产阶级革命来完成。世界上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全世界人类都能够自由平等地进行生产和生活,人类才能由阶级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才是马克思所说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关键词世界史,异化劳动,无产阶级革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2-0003-04


  马克思于1857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①马克思这一段关于世界史的论述比较难于理解。究竟什么是“作为世界史的历史”,在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因而有各种各样的解说。究竟怎样理解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讨论这个学术问题。


  一、迄今为止各国研究的世界史都是以国家民族史为基础的世界史


  我们研究世界史,首先必须弄明白,当前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世界史是什么性质的世界史?目前的世界史是居住在世界各地区的人类社会,先后走出原始公社制社会阶段,逐渐进入阶级社会,依次建立了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社会的历史。虽然这三种生产方式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但都是世界各地区人类自己建立的生产方式;它们前后交替、相互依存;这是生产力逐步向前发展的结果。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封建制国家是封建主阶级掌握政权,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这三种国家形式有一个共同属性,都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工具。


  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阶级乃是不被当作人看待,被当作牛马一样的动物,可以任意杀戮和买卖的奴隶、大批战争俘虏都被当作奴隶使用。在希腊、罗马奴隶制兴盛时期,奴隶的数量往往占城邦总人口的八九成。封建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阶级是农奴或农民阶级。农奴每周有四或五天的时间在农奴主的土地上为领主耕种土地;其余几天在自留地上为自己劳动。为领主劳动的时间,领主无法监工,农奴偷工减料之事经常发生。因此封建领主不得不撤销劳役地租,把全部土地都交给农民耕种,秋收后按照合同规定数额征收实物地租。封建主取消了劳役地租,改变成实物地租;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进步,取消了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农奴变成农民。尽管农民对封建主的依赖关系依然存在,但比实行劳役地租时代减轻了。因为奴隶和农奴是不可能作为阶级进行解放的。如果将奴隶解放了,那么奴隶这个阶级就不存在了;如果将农奴解放了,农奴这个阶级也就没有了。如果将农奴的劳役地租改成实物地租,农奴就变成了农民。缴纳实物地租的农民是可以作为一个阶级进行解放的。封建社会中期,城市兴起,城乡商品交换频繁,农村居民出售粮食和蔬菜之后,买回城市的手工业品等,用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商品交换频繁,货币的作用更大,因此地主需要将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农民缴纳货币地租,农产品就可以待价而沽,消除了人身依附关系,它就变成了独立生产者——个体农民阶级。


  二、资本主义社会前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取代了封建行会手工业。封建行会手工业的分工是在行会之间,如纺织业行会、铁锅业行会等,在手工业生产内部则根本没有分工。一个行会的行东领导一个帮工和一个学徒进行生产;生产技术全部由行东掌握。而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在生产各个环节内部分工更细,因而工场手工业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期阶段,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而使主要生产者工人阶级变成一个挨饿受冻的没有资产的阶级。英国的詹姆斯·瓦特在1768年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标志着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在这同一时期,英国在斯塔福德郡的一片不毛之地建设起一座座陶器制造业的工厂;后来发展成具有5~6万人的陶器生产工业区。与此同时,英国人还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工作效率提高了15倍。后来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不用人力进行纺纱生产。此后,英国技术人员综合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机械原理,发明了走锭精纺机。这些都是用棉花纺纱、为织布提供纱线的机器。动力织机此后不久就发明出来了。英国的纺纱织布全都机械化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最初广泛使用大马力的蒸汽机或用水力推动的机器。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子棉的输入量,1770年全年还不到500万磅,在纺织业机械化之后,子棉每年的输入量增加到5400万磅(1800年),提高了10倍以上;到1836年,子棉的输入量又增加到36000万磅。这时英国有1300多家棉纺织工厂在进行生产,在工厂劳动的纺工和织工有23.7万人。棉纺织业直接或间接养活150万人。自1801年以来,英国棉织产品输出量增加了7倍多,本国的消费量增加得更多。在棉纺织业的带动下,毛纺织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到1835年,英国有1300多家毛纺织工厂在进行生产,共有7.13万工人在工作,此外,还有一大批从事漂白、印布和染色工作的工人。在纺织业方面并不限于棉、毛纺织业两种,亚麻纺织业和蚕丝纺织业同样得到迅速发展。


  由此可见,英国这四个纺织业部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工人们都在大建筑物内共同工作。过去的手工劳动都被蒸汽动力和机器作业所代替。借助于机器,儿童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过去成人的生产效率。


  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大成果乃是火车和铁路以及轮船的发明,世界上的水陆交通,有了异常重要和便利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促进各国家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恩格斯说:“前一时期末开始使用的新的交通工具——铁路和海船——现在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起来;它们事实上创造了以前只是潜在的世界市场。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農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大部分过剩原产品,同时又满足它们对工业品的大部分需要。”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被劳动异化为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动力


  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主要国家,经过18世纪和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后,基本上建成现代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家企业主的财富不断堆积,但是工人阶级的生活却越来越困苦。每个工人出卖劳动力的合同规定,每日每月有一定数量的工资,当工人每日每月生产的成果越多,就越显得其工资越少,其劳动力就越不值钱。而工厂企业主千方百计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从早晨五点半起一直干到晚间八点半止,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工人每天创造的总价值,减去工资和产品成本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全部落入资本家的腰包,而生活困难的全体工人,通过工联要求实行“十小时工作日”制度,但是很多企业不肯实行这种制度。后来从法律上确定工作日为10个小时,特别是工厂女工和童工的工作日必须按照规定执行。


  英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远远超过国际市场的需求,其发展进程被欧洲普遍商业危机的周期性影响打断,历经较长的停滞期后,再经过短暂的繁荣期而进入疯狂发展期,生产再次过剩导致再度崩溃而结束。1847年商业危机和爱尔兰饥荒预示着未来的人民革命,恰恰是1848年法国革命拯救了英国资产阶级。19世纪中叶的宪章派是近代英国第一个工人政党,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法国工人革命的口号瓦解了英国宪章运动的队伍,让英国资本家阶级获得了全部胜利。


  马克思由此创造了异化劳动理论,即工人首先得到劳动的对象,其次得到生存资料。这样,工人在两个方面成为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①因此,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的尺度和关系来观察别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因此,我们看到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前者是后者的直接结果,后者是前者的直接原因,它们只是同一种关系的不同表现而已。


  18世纪至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欧洲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5世纪末海路大通以后,特别是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世界上开始使用新的交通工具——铁路火车和蒸汽机轮船,各大洲和各大洋的距离好像缩短了许多。新发现的南北美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澳洲,都变成了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英国的工厂企业中实物工资制被取消。英国工人阶级从18世纪末开始争取用立法手段限制工作日,从19世纪30年代起,广大无产阶级群众再次投入争取十小时工作日的斗争,结果是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在1847年6月8日被议会通过,作为法律于1848年5月1日起生效。但是有许多工厂企业还不肯遵守这项法律,寻找各种借口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因此,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各国统治阶级都成为大发横财的资本家,而全体工人阶级都成为一贫如洗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逐渐形成。


  四、“作为世界史的历史”主要靠无产阶级革命来完成


  恩格斯说:“这样一来,下面这个重大的基本事实就越来越明显了: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②无产阶级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不单为了工人阶级的私利,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中全部解放出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理论做出了划时代的重要贡献。首先,他们批判了以康德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理论,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③他们还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人们逐步突破地域性实现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二是人们的普遍交往随生产力的普遍发展而建立起来,地域性的个人转变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所以马克思在1857年所说的“世界史不是一直存在的”,是指世界上无产阶级革命所形成的世界史不是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世界人民自由平等的结果。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世界历史的形成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这个历史使命的承担者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④无产阶级已经不是少数人的阶级,而是当时人民的主体,他们能够胜任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


  小结


  马克思在1857年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应该说以国家、民族史为基础的世界市场史,在15、16世纪就已经存在了;而“作为世界史的历史”,不仅在1857年时不存在,就是在馬克思说这番话的160年后的今天(2017年),也还是不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必须经过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世界上消灭了阶级和国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之后,全世界的人类都能够自由平等地进行生产和生活。人类才能由阶级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才是马克思所说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作者简介】朱寰,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世界中古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