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课中运用能动性教学模式初探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2-02
  • 阅读量516次
  • 评分4
  • 46
  • 0
  [摘要]职业学校德育课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和新的品质生成,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职校德育课能动性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能动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校;德育课;能动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類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1-0088-01
 
  职业学校德育课存在“学生被动性学习”的现象,课堂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这些都抑制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和新的品质生成,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种提升职校德育课能动性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能动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德育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职校德育课能动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下,教师导入生活情境,创设以身份设定为特征的问题,学生成为教学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能动自主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为“定主题—导情境—设身份—探问题—生心得”。
 
  二、职校德育课能动性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的五个步骤
 
  1.定主题。教师结合教材,选定与教材紧密相关“可扩展”
 
  主题。
 
  2.导情境。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导入生活情境。
 
  3.设身份。学生结合教材主题、生活情境,找到合适自己的身份。
 
  4.探问题。对照学习内容,开展能动合作探究学习。
 
  5.生心得。在多环节的学习中,学生自发获得自我展示舞台,生发心得。
 
  三、职校德育课能动性教学模式实践说明
 
  (一)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透视经济现象为例
 
  结合学生所参与的经济生活的客观环境和实际情况及其专业特色,将教材内容与教学顺序进行调整,整合为三个板块共计8课时。
 
  从学生日常接触并参与的经济生活入手,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链为支撑,以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念为指导,以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于课外实践。
 
  (二)能动性教学方法体现
 
  1.体验教学法
 
  本单元教学设计注重鼓励学生去体验身边的经济生活,获取真实的生活体验。例如,三个课堂导入活动“Duang朋友圈里都开店了!”“手机上网新发现,接触微店零距离”“家庭收入来源小揭秘”,动员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
 
  在三个教学设计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人物进课堂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典型案例。例如,学生微信推广、开微店的案例(文图材料)、热点新闻(视频)、微店店主经验分享(真人进课堂)等,这些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较具典型性,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深奥的经济学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在德育课授课之初以学生共同兴趣组合的方式就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班级41人共分为7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选出组长、代言人,明确组员分工,制订组员自我测评表和组间互评表。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和教学项目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又快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宣传策划组织能力,发扬优势能力,弥补缺陷不足,全面提升素养。
 
  四、职校德育课能动性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由于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欲望,学生能够主动地和同学探讨或老师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学习探究,主动释疑或完善他人意见;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与学生和教师分享交流。同时也建立了“我想学,我要学”的自信,德育课课堂气氛活跃,探究互动热烈。在具体实施能动性教学模式时,如何精心选择切入点较好的“情境”,找准时机导入学生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回味和思考,这是能动性教学模式最关键的节点,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刘洪亮
    参考文献: 
  [1]张希胜.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发挥与教学质量[J].教学研究,2006(4). 
  [2]李尚书.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动性教学研究[J].新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