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政治课堂美的几点尝试

  • 投稿研究
  • 更新时间2017-08-03
  • 阅读量877次
  • 评分4
  • 84
  • 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是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只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想方设法发现和创造美,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畅游。发现美是“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创造美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无到有,笔者认为发现美和创造美有一定的区别,本文只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创造美谈几点尝试。

一、知识课堂尽显获得之美

知识的获得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心情愉悦的体验过程。从一无所知到汗牛充栋,从一知半解到领悟精髓,就像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行家里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呀!政治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感到乏味、枯燥,甚至痛苦不堪,究其原因,是教学过程缺乏美感,学生得不到美的享受。创造政治课的美,是政治教师面临的一项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政治教师应具备精准把握学生心理情感的能力,掌握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探究热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知识点进行适度的加丁、变形,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使其全身心投入,感受政治课的魅力,乐在其中。比如,在学习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借用天气系统里的蝴蝶效应这一现象,来证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举例来证明教师的观点是对的。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联系含义的理解,又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这一客观规律只是说明了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但并不能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能够解答试卷上的题目,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成功后的成就感,那么,学生心情自然就会愉悦起来,产生积极的内心状态。教师应设法将所讲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其解决问题的功能,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情感体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情分析,使知识点的转化与运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如,在学习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在课前选出8名学生,让每个人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绘出其他几个同学的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将这8份语言描述呈现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根据描述内容猜测是哪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通过各个矛盾体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辨,他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运用了矛盾的特殊性这一规律。此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当前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它们都有什么要求?因为学生已经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知识点,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就会发现面临多个任务,并且各个任务都有各自的特点,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要因地制宜。

二、智慧课堂尽显明道之美

知识是智慧的外衣。创造智慧课堂是每个教师所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教师应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知识学习变得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体验学习与生活的无限联系,激发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性、深刻性和实际价值,而且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独立解决,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锻炼学生的思维,并能从思考中体验到成功后的成就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水果市场价格行情变化设计问题:新上市销售的水果价格较高,甚至不论斤卖,按个卖,这是什么原因?大量水果上市后,价格迅速下跌,甚至不论斤卖,按袋卖,这又是什么原因?水果的价格变化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当面对这些与生活常识贴近的问题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积极踊跃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探究价格变化背后的本质规律。

智慧课堂需要生活背景作支持,只有建立在生活情境基础上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我国著名学者梁燕城说过:“人类能够反省,创造文化,构作意义,其基础资料来源就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就是学校教育资源生成和发展的来源,教师应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生活反思,促使学生关注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获得难得的人生智慧。

总之,教师追求知识课堂、智慧课堂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过程。只有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心灵,政治课才会令学生神往,令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