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洋体育的基本特性

  • 投稿止水
  • 更新时间2015-09-20
  • 阅读量297次
  • 评分4
  • 80
  • 0

李 明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海洋体育的一般性包括:竞争性与表演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科技性与商业性,健身性和健心性,传承性与传播性。海洋体育的特性包括:海洋性与海陆交融性,生态环保性与海权教育性,动力性与动态性。

关键词:海洋体育;海洋文;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3-0047-04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2011221041)。

海洋体育是人类在与海洋博弈、争斗、融合实践过程中凝练出具有典型性海洋基因的活动果实,是多形态、多内容、多元素展示身体运动与文化活动的集合体。随着海洋体育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海洋体育运动呈现出异军突起、后势薄发的繁荣景象,其生态、休闲和“蓝色运动”特质被社会推崇并受大众喜爱。它涉及的范畴涵盖海上(中、底)、海滩、海岛(礁)、海空的海洋竞技运动项目、大众涉海休闲旅游项目和海洋民俗类项目。海洋体育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对促进国民海洋意识的提升,以及沿海地区民众开展体育活动均有积极作用。

1海洋体育的一般特性

1.1 竞争性与表演性

在海洋体育领域,竞争根植于参与者的潜意识,表现出对竞争意识、拼搏精神与必胜信念的无限追求,从竞争的本真角度来看,竞争是来自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挑战。以冲浪运动为例,不仅仅局限于对手的挑战,更主要的是来自于海洋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面对汹涌翻腾的海浪,选手必须首先具有征服海洋的冲动,拥抱大海的激情,而后才能凭借超强的平衡感、力量、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与起伏跌宕的浪潮较量,在与海浪搏击、争斗的过程中,获得与海浪共舞的运动快感,其突破自我、勇猛果敢、挑战与顺应自然、奋发进取的竞技状态正是竞争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表演是指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体育活动或许没有完整故事情节,却是用肢体演绎艺术。海洋体育运动与陆地体育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表演载体。以海空、海洋、海岸、海礁、海岛及其周边自然景色为背景,以项目标识、运动装备、器械器材、航行仪器、服装品质,以及运动技术、技能、技巧所展示的肢体语言等模块构成了海洋体育文化盛宴。

1.2休闲性和娱乐性

休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各种“玩”为内容,达到放松心情、娱乐身心、健康保健、恢复体能的生活方式。由于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可以愉悦心情、健体强身,体育休闲正逐渐成为休闲的主要手段与方式之一。海洋体育休闲以其独特的存在形态正成为休闲体育中的主要方式。以海钓运动为例,其形式轻松愉悦,引人人胜,按钓鱼环境不同分为:矶钓、滩钓、船钓,其目的就是增加海钓手的趣味性以及新奇感,体验不同环境下的海钓生活。这是一种远离喧嚣的生活体验,也是一种融人自然的尝试,休闲之余既历练身体,又放飞心情。

娱乐是衍生体育的原始诱因,是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海洋体育活动是内容多样、形式多元、手段多变的娱乐身心的社会活动,是寓体于乐、乐体结合的文化项目。以海洋民俗体育中的攀桅为例,攀桅俗称爬船桅,渔民通常借用船上现有的桅杆作为器材,即作“攀桅赛道”之用,以攀爬为主要技能形式,常采用同船个人计时与分船团队接力攀桅两种比赛方式,均以攀爬至桅杆顶端为终点。当攀桅者纵身跃起,在桅杆上手脚协同合作顺杆而上,宛如平地急行,但动作也不乏滑稽感,常常引得船上渔民笑声连连,掌声不断。

1.3科技性与商业性

在科技推动下,不难发现,海洋体育这一社会活动,无论在开展的内容、形式上亦或在器材、工具上都正在或已经发生演变,在其发展历程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科技烙印。例如,在船舶科技领域,在2007年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所规定使用的帆船“Volvoopen70”,它是当时世界上航行速度最快的单体大帆船,之前曾书写出24小时航行580海里的世界纪录,而这些成就不仅要归结于帆船上配备的先进航行设备,还依赖于卫星定位和先进的联络通讯系统。

从历史角度来看,全球化商业进程,其本质上就是人类利用海洋向外扩张的过程,商业交流是海洋的外显属性。目前,体育产业方兴未艾,海洋体育产业正呈现出内容多元化、受众群体普及化、盈利手段灵活化等新特点。从海洋体育产业的分类来看,包括海洋体育旅游业、海洋体育竞技表演业、海洋体育建筑业、海洋体育休闲渔业和海洋体育服饰与器材设备产业等等,海洋体育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与市场潜力。

1.4健身性和健心性

健身是指使身体健康。体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自创造到发展其一直是以健身作为内源性的目的指向。海洋体育是体育手段在海洋的展示,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致力于改善人们肌肉、身体形态、心血管系统等生理素质。潜水顾名思义要深入水下,而水下环境亦不同于陆地,据研究得出,人位于水下环境时受到的阻力是空气中的883倍。由于水环境下存在的巨大阻力,使人体在完成某一动作所用的力量为陆地所用的6倍以上,因此,通过海洋运动能有效提高力量素质。此外,水环境的热传导能力是空气的28倍,即使在水中静立不动,能量消耗也依然很大,如果加上不断运动,即可轻松达到锻炼全身的目的。潜水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尤其是对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促进作用。另外,在美国及日本,潜水运动甚至已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辅助手段。经科学论证,由于水对人体的均衡压力,利于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而长时间在水下均衡吸氧更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并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健心一般指通过某些方法和手段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在生命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关注,已不局限于身体的生物性能改善,而是开始注重运动对心理品质改善的重要作用。海洋体育是多种体育活动的总称,它集娱乐、挑战、危险、刺激、新奇于一身,并以其特有的开展方式,培养人们坚毅不屈,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海岛野外生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通常会选择环境较为恶劣的无人岛,参与者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体能、技能,更需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恶劣环境的信心与斗志。在参与海岛生存运动中,参与者需要面对持续登山行走的毅力考验,需要克服崖壁攀岩与速降带来的恐惧感,需要拥有搭绳过壑、扎筏泅渡的勇气。在人迹罕见的海岛,当面对缺水、缺粮、摔伤跌伤、疾病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参与者需要拥有沉着冷静、坚定信心、不放弃、乐观以及不畏艰险等心理品质,能够积极利用日常经验与野外生存知识,发挥主动性,学会自救互救,激发挑战自然、战胜自我的信心。

1.5传承性与传播性

传承是历时性或时间上的延续,传播则是共时性或其在空间上的扩散,海洋体育文化也不例外。海洋体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无论时代如何变革、社会如何变迁,其蕴涵在行为方式、表现形式、项目特点、规章制度的特质属性,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也会延续下去。整个海洋体育文化的历史进程是循序渐进的,从其传承性追溯回去,可以揭示出完整的海洋体育文化的历史脉络。在海洋体育文化漫长的发展史中,相当一部分体育活动的传承是依附在生活、生产方式、娱乐嬉戏、宗教祭祀、军事作业等载体之中,通过口头、身体、文字、图像等方式在人类的思想领域和社会体系中传承。例如,爬桅、捡花蛤、抛榄、升帆、织网、攻淡菜等海洋民俗体育活动都与渔民的生活方式、劳动作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其传承也是寓于生活技能之上,通过不断发展成为体育娱乐方式。再如赛龙舟、调花船、调马灯、跳告祭舞等具有浓厚的信仰与宗教气息的海洋民俗体育活动,探究其代代相传的历史原因也仅仅是为祭祀和抚慰神灵。还如舟山船拳、踩泥马等古代军事训练项目,逐渐转变成不以军事为目的的海洋民俗活动。综上所述,海洋体育文化的传承不是单向的、线性的,而是动态的、变异的。

随着近代媒体技术、交通科技的发展,加上人类的大范围流动,海洋体育文化面向全球化传播。目前,海洋体育文化的交流是频繁的、没有间断的。文化扩散或文化吸收是异质文化之间的选择与重构,如以西方竞技为代表的海洋体育文化,通过赛事推广、商业贸易、外交接触、民间交流、人员迁徙等传播手段促成了动力赛艇、摩托艇、帆板运动、冲浪、帆船等系列项目的普及。以龙舟文化为例,起源于荆楚文化、内陆文化,传于齐鲁、吴越乃至中华大地,从内陆水域向海域传播并变异。毋庸置疑,传播是存在的,但值得思考的是,怎样揭示异类海洋体育文化传播前的原始状态,传播后是否有变异,到底传播了什么,是怎么发生传播的?能否借用德国传播论派学者格雷布尔的“文化圈”与“文化层”的概念来解释此类问题等都有待深究。

2海洋体育的特性

2.1 海洋性与海陆交融性

海洋性是海洋体育的最根本的特性,通常是指受海洋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既包括海洋体育形成过程中海洋向人类呈现出的自然属性,又包括人类在创造海洋体育时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明属性。可以说,海洋是孕育海洋体育的温床,是海洋体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载体与平台,是整个过程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因此,海洋体育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刻上海洋的印记。立足于海洋体育这一独特的文化活动视角,海洋元素必将成为海洋体育项目区别于一般陆地体育项目的个性化属性。从海洋体育依托的海洋资源分类,可将其分为4类,即海上(中)项目、海滩项目、海岛(礁)项目、海空项目,然而,无论是何种项目都蕴含着浓厚的海洋色彩。海洋的存在是海洋民俗体育活动产生、存续的客观条件。即使“帆船”、“帆板”、“赛艇”、“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潜水”、“崖壁速降”、“冲浪”、“海上动力摇曳伞”等充满动感的现代体育项目,也都与海洋息息相关、紧紧相依。

海洋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与陆地界线上的密不可分,决定了海洋文化不仅停留于沿海一线,而是与内陆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海洋体育是人类海洋文化活动的子单元,既保有自身的海洋特质,又与陆地体育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在碰撞中演变、发展,是海陆交融的典范所在。海洋体育对陆地体育元素的吸收或融合,主要可分成两种方式:(1)复制式融合,即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不做改变,将一种陆地运动项目拷贝进海洋体育领域。以沙滩足球为例,它仅是将绿茵场与沙滩场地进行空间置换,虽在细节方面做出调整,以融人海滩环境,但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存在方式。如沙滩足球中的传球、射门、接球、运球过人、顶球、掷界外球、抢截、守门员技术等表现形式均是对陆地足球的继承与保留。在海洋体育范畴内,此类融合方式屡见不鲜,诸如沙滩排球、沙滩拔河、沙滩跑步等等,人们应当肯定融合后的保留与创新,不能否定海洋赋予这些运动项目的新生命特征。(2)创新式融合,即基于陆地体育模式而进行的再创造,继而诞生出的新兴项目。例如,以速度、惊险、激情为主题的Fl摩托艇,其与F1赛车虽“姓氏”相同,但两者赛事却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赛道地点选择、最高时速、最快加速度、正式赛制、制造工艺、安全措施、事故救援等方面的差别。

2.2 生态环保性与海权教育性

对于体育来说,生态环境是它得以永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其延续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去调和体育与人、体育与环境的关系,借此期望达到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海洋体育的出现正是迎合“生态环保”主题,积极创造健康、和谐、绿色的活动方式,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的相容共存、平衡存续的理念。目前,在整个海洋体育开展过程中,随处都洋溢着“生态保护”理念与“绿色健身”思潮。以自然动力为基础的帆船、帆板、冲浪项目为例,帆船、帆板本身均没有任何动力,是一种完全依赖大自然中的风提供前行动力的项目,在其航行的过程中更不会产生任何的碳排放,依靠人对风向、对洋流、对船的认识和感知,机智而灵活地控制帆船驰骋。因此,人们自然地将类似借助自然风力的运动项目归为“环保运动”,这也是帆船运动受到诸多环保人士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冲浪运动也是一项完全凭借自然中的海浪为动力基础的运动,参与者依靠自身的平衡力去踏浪而行、破浪而去,整个过程仅仅只有人与海、人与浪的博弈。

海权教育是指关于海洋权益学习和培养的活动。自从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蓝色圈地”风暴,海洋利益的争夺出现白热化,而我国的海洋权益也遭受到他国的挑衅,诸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形势不容乐观。归根究底来说,纵然有客观原因存在,但人民海洋意识的薄弱也是不可回避的,因此,加紧海权教育建设就变得愈加重要。海权教育的手段种类繁多,多以历史课、政治课与地理课为教育媒介往往枯燥、无趣,而海洋体育则以贴合实际的事例感染与教育民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2年5月16日至24日韩国在“独岛”(日称“竹岛”)周边海域举办国际帆船锦标赛,此项帆船赛事名为《2012大韩杯国际帆船锦标赛》,由韩国帆船协会、郁陵郡、蔚珍郡共同举办,并且得到来自国土海洋部及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等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此项赛事共吸引俄、英、美等19个国家的选手参赛,同时,韩国MBC电视台于23日对“独岛”(竹岛)至厚浦港段的比赛进行了直播。显然,韩方将比赛放置在日韩争议“岛屿”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就是为了向世界宣示和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教育意义深远。再观国内,2012年8月22日历经10个月的艰难环球航行,“厦门”号回归祖国南海,在行至曾母暗沙海域时,受到中国海监船66、75号的列队欢迎,“厦门”号环球队员利用红色浴巾与黄色帆贴拼凑出“祖国我们回来了”的旗帜,随后又将一尊写有“大国雄风、永镇海疆”八个大字的船锚投入海中,船长魏军表示,他们此举就是为了激发民众关注南海、重视海洋权益问题。

2.3动力性与动态性

动力是指使机械作功的各种作用力。海洋体育动力系统的流变与发展,是海洋体育历史沿革的脉络与线索,从历史角度出发,海洋文明的动力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人力与自然力简单运用阶段;人力、自然力与机械力整合作用阶段。从动力特点对海洋体育活动进行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类:(1)人体动力,此类运动的动力源泉主要来源于人体爆发出的能量作功,例如,在游泳时完全依靠手臂前后拨水以及腿的上下摆水,或其他部位产生的有助身体前进的力,臂、腿像推动前行的螺旋桨,在“水的支撑作用力”下奋力向前,若臂、腿动作停止则动力嘎然而止。(2)机械力,在海洋体育领域以机械力为动力的项目甚少,典型代表莫过于“摩托艇”,以汽油、葵瓜子油作为燃料,推进发动机机械作功,为其飞驰提供强大动力。(3)自然力,以洋面季风、信风、涌浪、洋流等为代表。帆板、帆船都是借风而行,风力成为它们前行的唯一推动力。另外,还有冲浪者借浪潮涌动的推力,逐浪滑行;又如滑水者凭海浪之动力,踏浪而去。(4)综合动力,顾名思义是集合几种动力于一处的复杂动力,如海上滑翔伞,首先,需要借助引擎动力滑翔上天,其次,依靠大气中的动力气流与热气流产生的空气动力飞行,同时,也需要借用人力使其上升、下降。

从一般文化角度来看,体育本是借用肢体运动来表征的文化形态,动态性本就孕育其中,但处于“动”之状态的往往只是参与者本身,而其背景或参与完成运动的载体、器械都是相对静止的。海洋体育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动”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场地、背景。由于受到引潮力、风力以及热盐效应等原因导致海面波浪涌动,此起彼伏,海水晃动不止,长期处于涨落循环的周期之中,无论是海上(中、底)类项目,如泅渡、潜水冲浪、帆船、赛艇,亦或是海空类项目如崖壁跳水、海上滑翔伞等海洋体育运动项目,均是在这种动态的场地与背景条件下组织进行的。(2)参与人员。在体育领域中,肢体语言是所有运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海洋体育活动选手运用丰富的动作、高超的技艺、多变的行为方式、灵活的姿态将肢体语言诠释的淋漓尽致。以赛艇运动来说,从始至终选手都保持着整齐划一、协调自然的划桨动作,他们用身体周期性重复着提桨、回桨、拉桨、按桨等专业动作。(3)器械工具。作为支持海洋体育活动进行的物质保障,它们大部分都浸透在暗流涌动、波浪起伏的海水中,漂浮不定、晃动不止。

参考文献

[1]王永盛.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经济价值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12 -15.

[2]洪伦.赣县胡村舞龙的流变及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 (1):45-48.

[3]高明信,我国古代民间体育的衍变及现实意义[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5):32-35.

[4]尹继林.广西滨海体育休闲的发展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6):50-52.

[5]林剑峰,厦门体育旅游开发对旅游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识别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 (1):47-49.

(收稿日期:2015-02-0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