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原则有效利用赏识教育

  • 投稿简浅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52次
  • 评分4
  • 20
  • 0

安徽省凤阳县示范幼儿园 孙倩倩

当今教育中,赏识教育是我们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其不断追求成功。整体而言,赏识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可以无限放大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然而,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分利用赏识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过于自信。那么,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价值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以适当的肯定与表扬,激励孩子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下面是我工作以来总结的一些关于赏识教育的利用原则,与大家共勉。

一、首先,明确赏识的目的

有时候,我们会有意无意的表扬孩子辫子扎的好看,衣服穿的美,人长得漂亮等。看着孩子得到表扬后美滋滋的表情,作为教师当然认为我们的夸奖是对的。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赏识孩子,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一次体育课上,我们正在练习手脚着地身体悬空爬,刚好一位老师经过看到了正在练习的果果,因为认识随口夸了一句“果果的头发扎的真漂亮!”听完夸奖,果果摸着自己的小辫子美得不知如何是好,注意力再也不在活动上。而其他的孩子也因为这位大家都熟悉的老师只夸了果果却没有夸他们感到很难过,甚至有的孩子跑到我的面前委屈地说“孙老师,我的头发漂亮吗?”听她这么一说,好几位宝贝都跑来问我头发或者衣服漂亮吗?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们对赏识的渴望。然而,这种外表的赏识却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适得其反。想到这,我跟孩子们说:“你们都很漂亮,但是漂亮不能帮助我们学会本领哦!我们要认真、努力地学习才会使自己更棒,才会让自己变成最漂亮的人!”

其次,赏识不应该以偏概全。

“你真棒!”“哇,你太厉害了!”这是我们常用的赏识语句,然而,棒在哪?又厉害在哪?我们为何要如此表扬呢?孩子们又何尝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表扬呢?赏识的主要表现层面是我们最容易含糊带过的。当孩子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应该表扬其行为,而不应该含糊其辞地表扬其整个人。因为小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常常是“我不说谎,我就是好孩子”。实际上,孩子只是在“不说谎”这一点上是好的,其他方面未必好。你如果表扬了他整个人,他就理解为他什么都行了。这就是有些孩子一受到表扬就“翘尾巴”的原因。

绘画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悦悦很快画好了,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画好了!”由于忙于整理绘画纸,我看了一眼回应道“真棒!”孩子立马跑回去跟旁边的小伙伴炫耀“老师说我真棒!看你们以后谁说我不好,哼……”听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前两天,由于悦悦经常抢小伙伴的玩具,所以好几个小伙伴都来告状。而我也为此批评了她。今天,她虽然画得很好,但也不能掩盖她抢玩具的过错。可我一句含糊的表扬却让她认为她并没有不好。想到这,我小声地告诉她:“你画画确实很棒哦!但要是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就会更棒了哦!”再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孩子来告她的状了。

所以,赏识孩子要明确地告诉他们棒在哪里,为什么得到赏识。这样就不会让他们因为一句夸奖而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很好。

三、赏识要把握“度”

孩子是需要赏识是毋庸置疑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尺度,不可滥用赏识。赏识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然而任何教育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赏识”,其实解决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无限度地去赏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的心理感觉和孩子的现实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梦幻世界,而不愿面对现实世界。

聊天时很多家长心存困惑:孩子不能听到一点不好,只能说他的好,只要家中谁说了关于他的一点点不足之处,就会立刻倾盆大雨,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说的人改口称赞为止!这就是典型的受挫能力差,但归根结底都是赏识惹的祸。因为,通常家长看到孩子被否定后不开心就会立马妥协,从否定变成称赞。所以,从小一直受到赞美却没有或很少受到批评、否定养成了孩子喜欢听好话、养尊处优的习惯。

其实,赏识教育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只是在利用这种教育方式的同时不管是教师抑或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原则,以免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反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