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要素投入与资源配置效率——以安徽省区域旅游业为例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664次
  • 评分4
  • 43
  • 0

郑谦1,2,梁昌勇1,董骏峰1

(1.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 要:文章以安徽省区域旅游业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选取2012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旅游业相对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业的人力、物质资本、旅游资源要素投入,以及地区是否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存在非正向线性关系。不同要素禀赋与投入的区域均可通过有效的技术与规模的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后,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安徽省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改进方向和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安徽省;旅游业;数据包络分析;效率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3-0090-06

收稿日期:2015-0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31002,71271072,71301037);安徽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2013B142);安徽科技学院研究项目(SRC2013325)

作者简介:郑谦(1980-),女,四川自贡人,安徽科技学院讲师,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科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梁昌勇(1965-),安徽肥西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骏峰(1981-),浙江长兴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后。

一、引言

我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支柱产业,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培育。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地方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主要偏重以要素投入为主,依靠资源投入来新建扩建景区,改善交通、餐饮、住宿等旅游设施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中,究竟要素投入量和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本文以安徽省区域旅游业要素投入与运营效率的横向比较为例,分析要素投入量与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取2012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横截面数据,对安徽省内各地级市旅游业发展的技术和规模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资源投入改进指针系统。一方面对旅游业的要素投入与运营效率之间关系的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徽省各地级市旅游效率的提高,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业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安徽省内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区的投入水平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力度都在不断加大,但是对于旅游业的投入,按照基本的经济运行规则,应是以效率为导向,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目标,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优比率。总体上看,对安徽省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相关分析文献较少,测度安徽省旅游的投入和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衡量安徽省各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丰富安徽旅游业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合理评价其发展质量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国外关于效率评价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领域,Lewin(1986)等提出效益、生产力和效率是组织研究工作的核心主题[1]。国外对于旅游产业的效率评价较丰富,早期的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包括Berg, L. van den(1995)年关于欧洲8个城市旅游的绩效与战略的分析[2]; Ercan Sirakaya(1995)用Shift-share方法测度了美国南卡罗莱州的旅游绩效[3]等等。近几年来,关于旅游业的效率评价的相关研究不断丰富,从分析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如V. Castellani(2010)研究了可持续旅游政策发展的绩效指标[4]。总体上,国外旅游业的绩效评价涉及面较广,如旅游地、旅游交通、旅游政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都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研究方法和手段都比较丰富,但是对地域性旅游业综合效率分析较少。

国内关于旅游业的效率评价方兴未艾。从研究对象上看,微观上主要集中在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企业的效率评价,如刘静艳等(2012)分析了上市旅游企业的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5];段正梁(2013)对上市旅游企业的并购行为对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6]。宏观上主要在大区域、省级和主要旅游城市层面进行旅游业实证分析,如马晓龙(2009)通过比较中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效率差异来分析其发展阶段演化[7];朱承亮等(2009)采用SFA对中东西部旅游产业的效率进行评价[8];周志宏(2012)采用非参数效率分析模型对省级旅游产业的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9]。关于特定省域内旅游业的效率评价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包括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TOPSIS、回归分析、DEA、SFA等。

对于安徽省的旅游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特定区域或特定旅游项目的规划,如胡文海(2008)对池州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10];程静静(2012)研究了安徽省黟县评价指标体系[11]。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较少。同时,对安徽省内的旅游业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较少,尤其是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旅游业横向比较效率分析很少。近年来,安徽省旅游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各地方政府往往以每年的旅游资本增量投入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以景区的新建扩建为主要措施。但是各地区的投入产出效率是否一致,投入的要素以人力和物质资本为主,还是以技术提升为主,这都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依据C-D生产函数,旅游业的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大方面,但产出水平还受到管理技术影响,单纯的资本投入并不能引致产出运营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旅游业投入规模与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之间,不存在正向线性关系

根据规模经济性理论,投入要素增加可能是产出增长率呈现经济或不经济的状态。安徽省不同地区的旅游业规模差异较大,处于不同的规模收益水平阶段,因此,地区过高或者过低的投入量都无法实现旅游业的最优资源配置。

假设2:旅游自然资源分布量与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之间,不存在正向线性关系

安徽省旅游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如黄山市等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而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则相对贫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与资源的利用的效率不存在正向关系,受到技术、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假设3:区域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之间,不存在正向线性关系

安徽省各地级市要素禀赋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池州、黄山等旅游资源禀赋富裕的地区,也有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如淮南等,也存在大量的重工业城市如蚌埠、淮北等。以重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结构的地区,其环境评价一般低于其它地区,进而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集约利用,地区文化旅游特色的宣传与展示,也可以实现地区旅游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对于存在产业结构差异的区域来说,均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旅游业的高效运营与发展。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DEA是由Cooper和E.Rhodes(1978)所提出的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12],适用于对多个具有相同投出产出要素,组织目标相同,且外部环境相似的生产单元(DMU)的相对投入产出效率评价,通过对若干个DMU在生产前沿面进行投影,测度偏离生产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其相对有效性。由于其可有效避免权重赋值的主观性,且对数据量纲无约束要求,可同时处理多种投入和产出效率评价等优点,因此,在魏权龄(1989),马占新(1999),梁樑(2004)等一批学者在国内进行介绍以后,在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从旅游业上来说,安徽省内的16个地级市具有相似的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行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相近,且具有相同的投入产出要素。本研究选取BCC模型,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安徽省省域内旅游业效率发展水平的情况,促进安徽省各地级市旅游业投出产出效率优化。

2.指标设计

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旅游业效率的测度,拟采用BCC模型,对其规模和技术效率进行评价。旅游业属于高关联度行业,有形无形的影响因素众多,基础设施、景区建设、区域环境、服务质量等均可影响旅游业产出效率,但是受统计指标口径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选取对旅游业影响紧密,且具有完整数据的指标作为旅游业效率投入产出指标。同时,考虑到最终输出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尽可能保持测度单元数为指标数的两倍以上。

本研究采用的投入指标包括资本投入(包括物质和人力资本),和旅游资源分布量。从物质资本投入来看,和旅游业直接相关的物质投入可用以下两个个指标进行测度:各地级市星级酒店数(X1),旅行社数(X2)。从人力资本投入来看,由于旅游业从业人数在统计上的数据难以获取,而区域旅游业从业人员和相应的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呈现较高的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选取与旅游业最为紧密联系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X4)作为近似替代。考虑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对区域旅游产出效率的影响,因此,以各地区的主要景区数(X3)作为旅游资源分布量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上,相关文献主要是以旅游业收入和接待游客数量进行衡量,因此选取各地级市旅游业总收入(Y1),接待游客总数(Y2)作为产出指标。结合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和安徽省旅游统计年鉴(2013)中2012年的统计数据,获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指标数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安徽省旅游业DEA效率评价的数据计算采用deap2.1软件辅助完成,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投入规模与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

旅游业资源投入规模包括物质与人力资本投入。从计算结果来看,物质资本投入,如图1与图2 所示,各地的星级酒店数和各地的旅行社数量,均与综合效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人力资本投入,如图3所示,也与综合效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

合肥的物质与人力资本的投入量最大,旅游综合效率处于最优区间(θ0 =1),但黄山作为投入量仅次于合肥的地级市,综合效率值却为0.8。淮北、宿州、阜阳的物质资本投入量最少,马鞍山的人力资本投入量最少,但是淮北、宿州与马鞍山却处于综合效率有效区间(θ0 =1),阜阳的综合效率值为0.85。因此,旅游业的资源投入,无论从物质还是人力资本投入上看,与旅游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之间不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假设1得证。

从原因上看,黄山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物质与人力资本的投入量大,但是管理效率较低,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因此高投入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不理想,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而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从人才吸引力、基础设施支撑力上均处于优势位置,旅游业的高投入伴随着有效管理,带来了最优的规模与技术效率。对于旅游资源投入较少的地区来说,淮北、宿州与马鞍山的旅游资源较少,旅游业规模较小,管理难度较低,管理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尽管旅游业的投入有限,但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仍然实现了较好的综合效率。

3.旅游资源分布量与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

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旅游资源分布量不均衡,旅游景点数平均为16.6个,标准差9.82。黄山地区的旅游景点数最多,其次为宣城、池州、合肥等地,旅游景点数最少的为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等地。如图4所示,各地级市的旅游资源分布量与旅游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从图中来看,在低于10个旅游景点数的旅游资源匮乏区,存在着淮北、宿州、蚌埠等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区域(θ0 =1 ),也存在亳州、阜阳等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区域。在大于20个景点数的旅游资源丰裕区,合肥、池州、安庆的资源配置效率较高(θ0 =1),而黄山、宣城、滁州、六安等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因此,假设2得证。

从原因上看,旅游资源充裕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主要有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旅游业发展的技术效率不高,如滁州、六安、宣城等地,这些区域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相对低,地区的人才集聚、技术进步速度与创新能力均制约了旅游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因此,技术效率均处于效率前沿面的0.5-0.8左右的水平。二是由于旅游业的规模效率有待提高,虽然这些地区的存量旅游资源充裕,但是其接待游客的规模和旅游业收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可以通过创新旅游模式,加强旅游宣传等措施来提升规模效率。旅游资源匮乏地区,如亳州、阜阳等地则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不高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这需要结合地方特色,不断开发地方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4.区域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

在安徽省的各地级市中,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等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而蚌埠、芜湖等重工业城市也形成工业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大量的矿产资源开发和重工业发展,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间接引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偏小,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但是,从旅游业发展效率来看,这些以矿产也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其综合效率值呈现多样性特点。淮北、蚌埠、马鞍山、芜湖等地的综合效率均处于前沿面(θ0 =1),而淮南等地的综合效率值则仅为0.413。

黄山、池州等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地区,形成以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为特点的产业结构,旅游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的资源存量和规模上都处于前列。但是,其综合效率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池州位于前沿面而黄山地区则规模效率欠佳。因此,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区域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非正向线性关系,假设3得证。不能简单以是否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来解释旅游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这还与旅游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营销能力、人才吸引力相关。矿产资源型和重工业型区域也可以通过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模式创新、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产业来获得更好的旅游效益与资源配置效率。

五、研究结论

根据DEA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16个地级市旅游业相对效率情况,以及改进的方向和空间。考虑到旅游业产出的不可控性,而投入则属于可控范围,因此,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各地级市可以优化的投入值如表2所示。

从前文的分析结果来看,旅游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与旅游资本投入、旅游资源分布量以及区域以主导的产业结构存在非正向线性关系。旅游资源匮乏、投入量有限,或者地区产业结构为矿产资源型和重工业型区域,也能通过不断改进技术管理水平,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产业,来充分挖掘地方旅游业潜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比,这对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就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旅游业来说,根据测度结果,可将综合效率值小于1,即旅游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地区分别以三种指针方向进行改进。如图5所示,一是位于上部的黄山、阜阳、六安、亳州和铜陵地区,主要以提升规模效率为主,黄山主要进行存量调整,增加服务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而阜阳、六安、亳州和铜陵则主要是通过扩大旅游知名度,优化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提升规模效率。二是位于右部的宣城和滁州地区,则主要集中于技术效率提升,通过信息化与加强管理,吸引更多人才来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淮南地区,则需要在规模和技术效率两个方向上不断提升,才能真正发挥好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六、研究展望

本研究主要应用BCC模型,以安徽省区域旅游业发展为例,选取2012年度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数据来测度各地级市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在投入指标选取上尽量避免指标间的线性相关,测度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各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但是,在研究中考虑到2011年安徽省合肥与巢湖的辖区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统计数据变动问题,因此主要选取的是2012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但是,旅游业效率数据在不同的年份可能出现不同的效率值波动。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随着统计年份的积累,可以引入Malmquist指数,以旅游业面板数据来测度的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建立安徽省各地区相对效率变化数据库,动态跟踪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效率,以此来更深入的分析旅游业要素投入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ARIE Y.LEWIN,JOHN W. MINTON. 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other look,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J]. Management science, 1986, 32(5):514-538.

[2]BERG, L.VAN DEN,BORG,J.VAN DER,MEER,J.VAN DER. Urban tourism: performance and strategies in eight European cities[M]. Avebury,USA,1995.

[3]E SIRAKAYA, M UYSAL, L TOEPPER. Measuring tourism performance using a shift-share analysis: The case of South Carolina[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5,34(2):55-61.

[4]V. CASTELLANI,S. SALA.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index for tourism policy development[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31(6):871-880.

[5]刘静艳,陈阁芝. 政府控制、权力制衡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J].旅游科学,2012,(01):51-59.

[6]段正梁,危湘衡.旅游企业多元化并购类型与长期绩效的关系——以2002~2008年中国旅游上市公司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6-93.

[7]马晓龙.基于绩效差异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发展阶段演化[J].旅游学刊,2009,(6):25-30.

[8]朱承亮,岳宏志,严汉平,李婷.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研究[J].旅游学刊,2009,(12):18-22.

[9]周志宏,周雨婷.我国省级旅游产业绩效的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2):139-141.

[10]胡文海.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7):82-86.

[11]程静静,胡善风,张圆刚.旅游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安徽省黟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6-120.

[12]CHARNES A.,W.W.COOPER,E.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 42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