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投稿Leon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85次
  • 评分4
  • 61
  • 0

张小丽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为了了解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运用纸质版UPI对我院2014级480名高职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显示:第一类问题学生58人,占总数的12.95%;第二类问题学生72人,占总数的16.07%;男生与女生差异不显著;城市与农村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在城市户籍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在农村户籍学生中,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由此得出结论:我院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需重点关注第一类问题学生,加强对农村独生子女的心理辅导,加强对学生注意力、耐心、决断力、自信心的培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UPI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55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120—02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张小丽(1986— ),女,河南新乡人。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社科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高职学校的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关注。为了确切了解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本文对高职生的UPI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针对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2014级学生,发放纸质问卷480份,回收448份,回收率为93.3%,其中男生180人,女生268人。

(二)研究工具

1.人口统计学问卷

该部分包括性别、住址、是否独生子女、民族四个方面。

2.UPI问卷

选择以大学新生作为主要对象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1]其使用简便,便于团体施测,筛选有效性高,适合新生入学后作为心理健康调查使用。该问卷共有60道题,其中4道测伪题不计入总分,每题1分,UPI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本研究运用UPI纸质版,采用集中测评的方式进行测评。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多因素方差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总体分布情况

在实测的448人中,有58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属于第一类重点关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2.95%;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严重的学生有72个,占总人数的16.07%,属于第二类重点关注的对象;剩余318人,占总数的70.98%,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属于第三类非重点关注的对象。三类学生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三类典型因子的分布情况

在56种阳性因子中,比较常见、典型的因子是轻生、失眠以及自卑。其中,有失眠因子的学生达到62人,占总人数的13.8%;有自卑因子的学生达到68人,占总人数的15.1%;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人数为23人,占总数的5.1%。希望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做好防范工作,以避免危机的发生。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三)五个主要因子的情况分析

根据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思想不集中(217,48.3%)、总注意周围的人(210,46.8%)、缺乏耐性(206,45.9%)、缺乏决断能力(195,43.4%)、在乎别人的视线(181,40.3%)。

(四)人口变量的影响

本研究将性别、籍贯、是否为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性别、籍贯、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主效应不显著,而籍贯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户籍为城市的学生中,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差异不显著;而户籍为农村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具体结果见表3。

四、讨论

(一)高职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测验筛选出我院第一类学生58人,占总数的12.95%,与国内平均水平(10%~20%)相持平,[2]表明高职新生总体心理状况良好,但也存在思想不集中、缺乏耐性、缺乏自信心、担心未来等问题,这与高职生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部分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担心,对这部分学生需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疏导。

高职生经历高考后,突然失去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生活非常迷茫;此外,部分高职生读高职并非自己所愿,更多的是被迫无奈,从而产生了失眠、自卑等现象,应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积极的关注,破除高考定终身的理念,使其树立正确的大学观、成功观,培养其对未来的信心。

(二)不同来源、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农村户籍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从学生来源来看,与张运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3]首先,与研究取样数量有关;其次,本校很多高职生的家庭都位于郑州市的城中村,户籍虽为农村,但由于拆迁等因素,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不会出现自卑等心理。

第二,从性别研究发现,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差异不显著,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3]这与我院的专业有关。虽然传统上认为女生在性格、就业等方面与男生相比处于劣势,但我院开设的专业大部分都是财经类专业,在财经类专业中女生成绩占优势,弥补了性别的劣势。

第三,家庭来源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存在交互作用,城市家庭中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而农村家庭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要差,这与安莉娟、李惠云的研究结果不一致。[4][5]在城市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程度较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更科学,因此不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家庭则相反,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上大学后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差;此外,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隔代抚养的家庭越来越多,对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渐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心理普查,为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根据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积极地开展跟踪、关注、辅导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大学生人格问卷UPI[Z].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93.

[2]姜伏莲.地方高校生UPI调查结果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

[3]张运生.149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12).

[4]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6).

[5]李惠云.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