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0
  • 阅读量45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青少年时期多处于青春叛逆期,情绪不稳,学业压力大等问题导致青少年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引导或纾解,更甚者可能会演变成心理危机,对青少年的未来、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篮球运动目前是我国校园体育运动发展最普及、广泛的一项,它的运动特性对于帮助青少年心理纾解具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篮球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是指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篮球是一项具有对抗性、观赏性、趣味性、健身性等综合特性的集体合作型运动,对于帮助青少年培养情商、提高健康幸福感、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塑造健全的精神人格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现状,阐述了篮球运动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提出具体意见建议,为促进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一、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现如今,青少年的生活虽然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富裕和丰富多彩,但是,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学业的负担压力加重,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到“郁闷”和“压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对7050名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心情时好时坏”者占71.2%,“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占57%,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过大者占45%,“对同学忽冷忽热者”者占44.1%,“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者占35.8%,“因功课太多而忍住想哭”者占34%,“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32.8%。通过这些数据,得知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忽冷忽热,时而亢奋时而低沉,与老师和同学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大,考试焦虑等问题,心理健康多呈亚健康状况。


  二、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集体性特点


  篮球的集体性,队友之间要相互配合,每个队友还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五个队友分工为中锋、控球后卫、小前锋、得分后卫、大前锋,这种分工仅是一种赛前规划,在实际比赛中,往往需要分工的队员根据形势临场应变、及时调整。如预规划的控球后卫角色主要是负责组织进攻和助攻的,但一有投篮机会也可以突破投篮。所以,篮球所具备的集体性是指既要团结合力,又要能独挡一面;既能发挥团队效益,又要注意发挥个人作用,具有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集体性。


  (二)对抗性特点


  篮球运动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场地范围狭窄,需要参与者快速奔跑、突然与连续起跳、敏捷反应与力量抗衡。它的攻守对抗竞争考验的是队友的智力体力、顽强的意志力与想要获得胜利的心,是一项其拼智、拼技、拼体、拼力的运动。


  (三)转换性特点


  篮球比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快速转换攻守对抗,根据篮球比赛的规则规定,以进攻得分高低为最终评判依据,进攻具有时间规定,攻后必守,守后必转攻,攻守之间需要不断转换,而转换只在一瞬间,瞬时的变化无常,比赛因转换变化快而变得具有较高节奏性,悬念感十足。


  (四)观赏性和趣味性


  篮球运动简单易行,通过变换各种活动方式,参与者会感到身心愉悦,有助于活跃身心、健身强体,是一项趣味性十足的业余文化娱乐运动。不光是参与者,观看者也能在篮球比赛中中获取快乐,通过观看欣赏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机智的抢断、精彩的扣篮和攻守交错、对抗变换,观察双方队员的斗智斗勇,与戏剧性球场形势变化。是一项趣味性和观赏性兼顾的运动,让参与者和观看者都能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愉悦。


  三、篮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


  (一)篮球运动有助于人格和情商的培养


  篮球运动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项即要能团结配合,又要能独当一面的运动,要求队员需具有团队精神和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只有队员之间事先建立良好的默契度,单个队友根据形势来随机应变,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在极端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与强有力的对手进行顽强斗争,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通过让青少年积极参加篮球运动即有利于锻炼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自觉性、目的性、果断性,以及自制力、坚持力、创造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公平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不惧困难、善于创新的精神和自我期望值。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等是青少年将来步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和价值导向,自我期望则是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所以,篮球运动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和情商的培养塑造具有积极意义。


  (二)籃球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


  在篮球场上,可以随意挥洒汗水,汗流浃背时候能让毛孔打开,身体得到充分伸展,血液流通,加剧了多余热量和毒素的排放。还可以减少脂肪,改善体型和外表,通过锻炼人的腿部、腹部、上肢、小腿的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控制体重,篮球运动还能让脉搏输出量增加,动脉壁管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加弹性纤维,增强心脏功能,除了上述好处,还能锻炼人的弹跳力、肢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是一项比较健康的运动项目。


  (三)篮球运动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提升幸福感


  篮球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一场篮球运动时间一般为半小时以上。具研究表明,通过锻炼身体30分钟,能使紧张困惑疲劳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的情绪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使精力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队友间会自然的进行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通过参加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快乐、调节情绪、振奋精神,而且这种积极情绪会互相传递,使人感到自信、自尊,从而使得烦恼、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因此,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减少了,与之相反的愉悦感、幸福情绪就会得到提升。


  四、充分开展篮球运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各中小学校应该严格落实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文件要求,保障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把篮球运动安排到体育活动课程表中,同时应鼓励学生了解篮球,接触篮球,从思想上、理论上喜欢它,通过经常性的篮球运动和组织学生之间的篮球比赛,让青少年群体得到充分身体和心理锻炼,纾解学业压力,改善心理亚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刘兹文.篮球训练对10-14岁肥胖男少年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齐飞.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7. 

  [3]武庆中.体育选项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胡来星,欧阳大海,左仲纯.篮球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J].教师,2011(09):116-117. 

  [5]陈辉.篮球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0(08):37-39. 

    作者:王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