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好”治校需三“思”

  • 投稿丽水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08次
  • 评分4
  • 26
  • 0

田清凤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校长自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己好”只会影响到我们自己,而校长的“己好”,因为校长是一校之“主”,所以,就有可能影响到学校的教师学生,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至于校长的“己好”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消极的,这很难说,关键取决于校长的“己好”是否有益,在学校里有没有适宜成长的土壤,如何“生根发芽”。因此,校长有以“己好”治校的想法无可厚非,但要三“思”后方可付诸行动。

一思“己好”是否有益。由于在校长的特殊影响力下,校长的“己好”会在教师和学生中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校长的“己好”对他个人来说,也许算不上无益,但一旦放大到学校层面,就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校长一定要站在自己是学校的“影响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喜好是有益还是无益,不要因自己的“好细腰”,而让教师、学生跟着“饿死”,也不要因自己“好紫服”,而导致校园“紫色一片”。

二思“己好”在学校里有无成长的“土壤”。有一位校长的“己好”是武术,可以说“功夫了得”。B校在他的带领下,武术活动搞有声有色,远近闻名。调到C校后,他想继续发挥自己的长项。

可费了好大的劲,也没弄出个眉目来,自己垂头丧气,教师、学生怨声载道。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土壤”的问题。B校所在的地方,民间就有习武的传统,不少学生的家长就能摆弄三两下子,学校里的教师、学生也有会武的,可以说武术氛围很浓。自然,学校倡导习武也就容易得多。而C校呢?周围十里八村,很难找出一个对武术略知一二的人,群众根本就没有习武的意识,教师、学生对武术虽谈不上厌恶,但也绝对没有热情。光凭校长的热情,硬是“赶着鸭子上架”,是难以“开天辟地”的。因此,校长在欲将“己好”应用于治校之前,必须认真地考察一下学校的“土壤”,如果“土壤”适合,便可大胆地“播种”,否则,还是把“己好”当作自己的爱好为好。

三思“己好”如何“生根发芽”。所谓“生根发芽”,就是将校长的“己好”变成教师、学生的爱好,只有这样,才能使“己好”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剂,实现校长的治校理想。但是,这一过程,仅凭校长的一腔热情是完成不了的,仅靠校长强有力的手腕也是难以奏效的。这里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Z和L两位校长都爱好读书,两人几乎同时在各自的学校里推行“己好”。Z校长先激情四射地向教师大谈读书的好处,号召老师立即行动起来,掀起读书的热潮。可过了好长时间,教师仍然无动于衷。这时,他又采取逼的措施,要求教师每周必须读一本书,每月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读后感,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读书好的奖,读书差的罚。可一学期下来,没有几个教师考核合格,大部分教师连一本书也没读完,更不用说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了。教师一提读书就反感。本来是一件对教师成长非常有益的“己好”成了校长手中的“鸡肋”。而L校长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既没有大谈读书的好处,也没有给教师订目标、提要求,而是利用给教师开会的时间,向教师推荐了几本当代教育家的书,并简要地谈了个人对这几本书的印象,然后,让教师抽时间看一看,并把自己的这几本藏书借给了教师。过了些日子,他又召集部分读过那几本书的教师开了一个座谈会,每个人都谈了谈读后的收获。就是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方式,一下子调动起了教师读书的热情。

也许,这两所学校的“土壤”不同,但就是将两位校长换一下位置,Z校长也难以有L校长那样的“号召力”,而L校长也绝对不会吃Z校长那样的“闭门羹”。

所以,校长在推行“己好”时,一定要讲究策略,切不可意气用事,更不要威逼利诱。要把自己放到和教师同等的位置,先做给教师看,然后再引导着教师干,最终取得教师的认可。

当然,三“思”之后也并不一定能保证不出问题,但是,最起码不会出大的问题。若能如此,对校长、对师生、对学校,都是一件幸事。

(作者单位:山东高密市康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