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辛弃疾之经历“看”青年教师成长

  • 投稿凭江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47次
  • 评分4
  • 78
  • 0

孙胜敏 刘金华

积三百年社会动荡产生的诗人加武将辛弃疾,被梁衡以一曲《把栏杆拍遍》唱响。解读这员武将传奇的成长故事,感叹这位伟大诗人成名的曲折历程,我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明确目标,坚定信念

人生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占3%的那些人25年来几乎没有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占10%的那些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上层。占60%的那些人生目标模糊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虽然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人生目标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辛弃疾立志保家卫国,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哪怕以身殉国、血洒大漠、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何以使其拥有如此大的勇气和气魄?“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祖国昌盛,人民安康。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首先要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一个适合自身成长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坚定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用我们炽热的心和发自内心地对教育事业的爱,去培育祖国的“花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为此,我首先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了三年成长规划和每学年学习计划,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和成长档案,随时记录和追踪自己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为了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我首先坚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语文素养。其次,学无止境,坚持自身与团队共成长。作为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我组织我校青年教师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小组,建立了成长简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成长信念使忙碌的日子变得无比的充实,人生价值在成长的幸福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实现。

二、勤于学习,乐于反思

辛弃疾从小饱读诗书,苦练剑法,这为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第一人,也奠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即使是在苟且偷安的不良风气盛行的社会背景下,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从伟大诗人辛弃疾的身上,我懂得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我们勤于学习,不但要学得“广”,更要学得“深”,在广泛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取长补短,一辈子学做老师。

走上小学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面临的就是小学语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于是,我首先找来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这两本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坚持多讲多练,多学习,及时反思,明确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全局性与阶段性的目标和方向;其次,为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我利用假期,重新找出了自己的大学专业书,进行复习,每读完一本,我就感到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而且让我在教学中变得更加严谨;最后,为了改变自己写作和科研水平不强的现状,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读书和写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们必须要学会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农村的工作环境较之城市来说,少了些娱乐和喧嚣,多了一些宁静和平和,这也为我这个十足的书虫创造了宝贵的读书时间和学习环境,我常常沉浸在书海中乐此不疲,写作水平也在一点一滴地坚持和积累中得到了提升。

勤于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反思。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思能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反思、探究,常常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青年教师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要尽早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全身心地去准备每一节课,大到课堂的整体框架结构,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句课堂语言及语速,都反复的揣摩和演练。课后虚心接受领导和老师的批评和指导,及时反思。如,上次我执讲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听课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反映我这节课设计的内容过多,过细,教学重难点不是很突出,另外,语速也太快,学生听讲比较困难。针对教师反映的上述问题,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主动找了班里几个学生对我这节课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结果发现,我这节课存在的问题太多,突出的表现在教学内容过多、过细、力求面面俱到。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语速就不可避免的提了起来,最后累了自己的同时,也累了学生,效果还不理想。所以,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了重难点,而不再纠缠于那些细枝末节,并以此为中心来展开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之后,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次讲完一节课,我便会去网上搜集研究这节课的名师授课视频,去对比,取长补短,反思自身的不足,发现名师课堂的亮点。

三、抱平常心,善待挫折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人生难免会遇到点挫折。

辛弃疾南归之后,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惮他。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一般,为历史留下了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然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会遇到许多的挫折,领导的不理解,学生的不配合,家长异样的眼神……而此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宽容和理解来善待他人,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挫折。

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我们的成长路上要以质朴、谨慎和求实的精神,顺其自然,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淡然面对名利的纷扰,切忌急功近利,逆境不烦,得财不喜,失利不忧,享誉不骄,受谤不恼,积极乐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市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