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五要”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008次
  • 评分4
  • 16
  • 0

史长军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两大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就自然形成了师生关系,而且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总是在这种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那么,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要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朋友式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才能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首先,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具体到教学上,要求教师不仅注意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心理水平等方面的提高。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满堂灌的一贯做法,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以民主开放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自主、自理、自立。

其次,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可见,热爱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可以说要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这个“前提和基础”不仅要遵循,而且要延伸,即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创造潜能。只有在这个前提、基础上,才能创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相互沟通,相互换位思考问题。

最后,师生以诚相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诚相待,师生关系更是如此,在平时的交往中,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以诚相待,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应该消除权威意识,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确立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良好形象,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做孩子们的“朋友”;当学生与教师达到心灵相通,产生强烈共鸣的时候,也就是教育最为成功的时候。师生之间以诚相待的、平等的交往,会在彼此的心目中留存美好的形象,学生会因这种美好而生敬佩,因敬佩而充满信任。学生对教师有了信任,便会善于向教师请教,乐于和教师交流,乐于与教师沟通。

二、要不断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方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创设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情境。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信息的载体,学生通过不断接受各种信息,使认识、情感等得到发展。教育就是要张扬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特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一些建没性的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使之豁然开朗,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和自尊,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走向和谐。

关系和谐融洽,教师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不辱骂学生,不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我们只是在为大家服务,“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是我们的服务宗旨,教师不能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很有学问,很了不起而对学生发号施令,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要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天的学生一定是明天的栋梁,我们只是引路人,而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未来,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尊重学生,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

三、要关爱和了解学生

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教育只有把爱的甘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教师在工作中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看待,从小事做起,关心、爱护他们.学生就会尊重、热爱教师。这样,对教师安排的每项工作,学生都会愉快地接受,高效地完成。

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都是首次住校,离家太远吃饭也不习惯,加上他们来自五所不同的中学,不能和平相处,动辄打架、骂人。教师一定要从生活上多关爱他们,语言上要多鼓励他们,教育孩子们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多用温和的语言去给他们讲道理,而非一味地去强调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因为这种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听了很反感,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用朋友的身份去接近他们,而不是用教师的身份压制他们。

四、要注重提高自身魅力

首先,一个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要幽默、温柔、善良、对学生多夸奖、少批评、多看长处、少计短处,让学生多体会生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常对学生笑一笑,不能总是板着一副面孔。谦虚、和蔼、爽快、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雷厉风行、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不体罚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

其次,教师要有很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去吸引学生,去感召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认可你,崇拜你,进而对你的要求乐于接受。

最后,教师要尽可能去参与学生活动。教师除教学之外,还应该多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如,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让师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与生活。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学生打成一片,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五、要多元化评价主体

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我们在考查学生学习成果时可以将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分成等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照评价表进行自我调控,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程度,还可以进行及时调整,使自己尽量达到“掌握”的标准,减去了学生因“分数”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教学中我坚持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形成性评价搭建平台,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生命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应时刻关注教与学双方的关系变化,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