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禽流感,我们不做“惊弓鸟”

  • 投稿phil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1057次
  • 评分4
  • 37
  • 0

自1 997年香港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后,全球所有的医学权威都忧心忡忡地表示:H5N1病毒将可能成为人类下一个全球大流行的病原。然而,还没等到这一预言成真,它的表兄弟H7N9又成了新的忧患。

2013,禽流感病毒频频变脸

2013年冬末春初,我国长三角地区突然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简称“人H7N9禽流感”)流行。截至2013年8月,内地累计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34人,死亡45人。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在GISAID(禽流感共享数据)中发布的H7N9基因分析结果,相比过去在鸟类身上发现的H7N9病毒,造成这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基因,是3种禽类流感病毒基因的组合,这提示H7N9病毒已经发生某些可能使之更易在人类中流行的变异。

没想到的是2013年秋天,研究人员在追踪H7N9病毒来源时,又发现了一种与其平行演变的也能感染哺乳动物的H7N7禽流感病毒。目前在中国并无H7N7病毒感染人并引发流感的病例,但研究表明,新型H7N7病毒会让雪貂患上严重的肺炎,而人与雪貂有某种相似性,这也提示,未来H7N7病毒也有可能致人患病。根据动物实验,在国内发现的H7N7病毒可能比H7N9造成的感染更严重。而且,由于几乎所有人都对H7亚型流感病毒没有抗体,一旦这种病毒引发疫情,会导致更多的人死亡。因此,这种新型病毒尽管对人构成的威胁是潜在的,但却是巨大的。

2013年12月初,沉寂多时的禽流感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江西、广东、河北等地纷纷报告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但多地发生的禽流感病原亚型并不一样,如发生于江西的H10N8病例在中国是首次出现。这提示,2013-2014年秋冬季节,我们可能面临的禽流感疫情,将是多样的和复杂的。

禽流感,必有一役?

人类历史上,禽流感感染人的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禽流感病毒中被认为最危险的H5Nl第一次感染人时,是在1997年的香港,造成众多患者死亡,并引发恐慌。此后的10多年间,禽流感感染人的消息时有出现。几乎每次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发生后,都有科学家担忧灾难性的全球禽流感大流行即将成为现实。所幸,到目前为止这些预言都还仅仅是预言。

虽然目前人H7N9禽流感并没有出现持续人传人证据,但新病毒已具备易于传染给人的特点。此次暴发中已有3起家庭聚集,其中1起发生在无锡的案例更有警示意味。

这是一对先后死于H7N9禽流感的父女。最初发病的是60岁的父亲,女儿可能是在护理父亲时,帮助清理其口腔中痰液,没有做好自我保护,从而直接接触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由此感染发病并死亡。这个案例还可能有一些另外的医学研究价值,老人的女婿也密切接触病人并护理老人,但是并没有被传染。这是否提示人类的某些基因与感染人H7N9禽流感有关,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被传染,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就像地壳活动可以为大地震积蓄能量一样,不断变异的禽流感病毒,也很可能一直在人、禽、畜之间“低调”传播,为下一次流感大疫情积蓄能量。这就时时刻刻提醒人们,禽流感在人类流行“必有一役”。总之,大多数科学家倾向于认为,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大流行很可能出现,只是没有人知道它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出现。

面对禽流感,我们不做惊弓鸟

步步逼近的禽流感,似乎让我们再一次体会非典时期的紧张气氛,重拾非典时期的惶恐心情。有些人甚至只要一听有禽流感疫情,就如惊弓之鸟,吓得不敢食用禽类、蛋类,不敢外出旅游,盲目抢购所谓的预防药物

某媒体报道:一女子高速公路上报警,竟然是因为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有鸟粪,自己怕感染禽流感而不敢处置;板蓝根竟被传说成禽流感的灵药,甚至有动物园里的禽类动物也开始喂食;家长竟然用消毒水每天给孩子洗手……

对于疾病和疫情,其实“怕”是最糟糕的事情。恐惧会让人“弱智”,也会像疾病一样传染,以致放大疫情的传播效应。

从早些年的HIN1,到现今的H7N9,可以说,这些年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及亚种源源不绝,不时惊扰着人们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病毒不断变化着花招,人类科学防治手段、水平和管控能力发展到现今这个水平,我们完全有信心认为,再发生像历史上那样造成大范围人群死亡的禽流感暴发疫情可能性不大。换句话说,由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传染病防控体系的逐渐完善,无论病毒如何改头换面,现有的医疗基础设施,足以将绝大多数疫情置于“可控”范围内。

面对禽流感,我们应该采取警惕但不恐慌的态度。在对H7N9禽流感保持高度戒备的同时,不应过于夸大其实际危险性。不要有过激表现,更不要相信谣言。大量购买板蓝根和口罩、囤积达菲或者要求医生处方达菲,以及主动要求医院检测H7N9病毒等做法,都是缺乏理智的。

其实,绝大多数的恐慌缘于认知错误。由于对新的H7N9禽流感不十分了解,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夸大疫情的危险性,悲观者甚至会认为疫情不可战胜。此外,还与谣言作祟有关。疫情发生时往往会伴随各种“猜测”“据说”悄然流布,甚至出现一些有时间、有地点、有细节、迷惑性极高的虚假信息。听风就是雨,会加重不良的情绪反应,无形中变得更加恐慌。这提醒我们,防控禽流感不仅是“公共卫生战”,也是一场“社会心理战”。

居安防为主,疫来控加防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无论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突发,还是艾滋病、猪链球菌的传播,都与公共健康问题休戚相关。

公共健康问题,是涉及整个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和公民素质的大事件,是涉及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需要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共同防范的大问题。对于禽流感的防控,10年前肆虐全国的非典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应对经验。应急管理、官员问责、信息公开等,相比10年前我们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对H7N9,我们有条件应对得从容一些。

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高风险场所。多种动物混养是动物防疫的大忌,不同种类的动物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不同,多种动物混养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从而增加病毒变异的可能性和动物疫病的严重性、复杂性。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农业部对发生疫情的上海、安徽、江苏、浙江进行了动物和环境监测,结果养殖场均未检出H7N9,农贸市场检出率较高,鸡、鸭、鸽子和环境样品中均检测到了H7N9禽流感病毒,说明活禽交易市场的管理值得高度重视。

加强流感监测力度,包括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对养殖、贩运、屠宰禽类职业人群的监测。一旦有禽流感疫情出现,还会适当加大监测频次、采样量。另外,医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在面对禽流感时,已有了一个杀手锏:用新分离到的引起人群暴发的禽流感某个亚型,作为制备疫苗的候选毒株,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流感疫苗技术和生产能力,及时大量生产针对性的疫苗,供人群紧急接种以扑灭疫情。

禽流感是传染病,若要传播或致病,传染源一传播途径一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有效的防范措施也必然要针对这三个环节展开。所以无论是追根求源、查找“元凶”,还是远离禽类动物、避免接触,或是注意个人防护、提高抗病能力,甚至被动隔离(惹不起躲得起),都是基于传染病普遍规律的科学做法,在面对疾病流行时也是十分有效的。另外,迄今没有发现禽流感的人际间传染,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所以,面对禽流感时,我们的正确的处置方式是:保持高度警惕,任何人,尤其是接触过禽类动物的人,一旦发热咳嗽,千万不可拖延,应立即去医院看病;对密切接触者实施一定时间的医学隔离,并强化流行病学跟踪调查。这就可以将禽流感在人间播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总之,经历过非典、H5N1禽流感、新型HIN1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时间流逝了整整10年的今天,医学的成长、政府的成熟、公众的沉稳,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在H7N9禽流感面前,以及可能出现的新型禽流感面前保持理智和镇静。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