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较分析

  • 投稿温酒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25次
  • 评分4
  • 57
  • 0

刘 鹏 于辉昌 李 军 王丰艳 卢培东

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 266002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指标及远期评价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2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744例)和保胆取石组(7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胆取石组平均手术用时为(85.26±20.08)min,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60.43±15.61)min,保胆取石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89±1.96)d,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4.97±1.3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后感染、胆漏、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后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9.23%,腹腔镜胆囊切除未见复发。 结论 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复发率等方面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具有保留胆囊生理功能的优势,且未见术后并发症。在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均可所谓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胆囊结石;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052-02

[作者简介] 刘鹏(1974.8-) ,男,山东聊城人,研究方向:普外专业。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胆囊结石的治疗包括碎石、排石、溶石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其中胆囊切除术是公认的金标准[1]。随着对于胆囊生理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留胆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内镜保胆取石术也已经逐步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2],为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指标及远期评价进行评价分析,该研究以该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22例胆囊结石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22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和保胆取石组,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组共744例,男359例,女385例,患者年龄在19~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8.45±11.23)岁;保胆取石组共78例,男37例,女41例,患者年龄在21~6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9.11±12.03)岁。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实施气管静吸复合麻醉,并完成常规铺巾和消毒工作。腹腔镜胆囊切除组采用常规3孔法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对于胆囊三角暴露不够充分的患者酌情采用4孔法实施手术。保胆取石组实施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患者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开3 cm小切口,逐层进腹在肝缘下方发现胆囊,将胆囊底部提起到切口位置,采用注射器穿刺胆囊并抽出胆汁证实后,切开1.5 cm切口并将胆汁洗净,置入胆道镜探查取石后,确认胆汁返流通畅后退出。采用可吸收线实施胆囊壁缝合,确认无活动性出现和胆瘘后,逐层关腹[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复发情况进行24个月持续跟踪回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比较

保胆取石组平均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感染、胆漏、出血等术后并发症。

2.3 复发情况

保胆取石组术后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9.23%,腹腔镜胆囊切除未见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胆囊切除术一直作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先外科治疗方法。随着的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对胆囊生理功能认识的提高,保留胆囊的取石手术逐步成熟,并在临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4]。

胆囊除了具有浓缩胆汁、储存胆汁的作用外,还可分泌黏液性物质,促进肠蠕动、抑制肠道细菌、缓解胆道压力、排泄代谢产物等所用,在胆道和肠道免疫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如患者具有较强的保胆意识,超声检查未见胆囊萎缩、变形、增生,胆囊收缩和浓缩良好,可酌情采用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有效保持胆道完整,并可保留患者胆囊生理功能,术中不需要进行无需胆囊三角分离,对胆管损伤程度较低。但也应注意到该手术方式存在切口定位不够准确,对于胆囊位置较深的肥胖患者,需扩大切口,可能出现医源性损伤。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较短,手术方式成熟,患者预后情况较好[6]。该研究结果表明,保胆取石组平均手术用时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保胆取石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比较理想,未见术后感染、胆漏、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后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9.23%。可见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在术前要通过B超检查,对患者胆囊功能情况做到完全了解,做到“该保则保,该切则切”[7],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保胆手术中,要避免结石残留,如发现有附于胆壁结石或泥沙状结石,应采用胆道镜吸引器吸净。在选择手术方式上,应根据患者及医院医疗力量综合考虑最佳手术方式[8]。

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复发率等方面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具有保留胆囊生理功能的优势,且未见术后并发症。在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均可所谓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宝善.内镜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4):87-89.

[2] 龙昊,杨秀江,谢浩,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4):2832-2833.

[3] 王惠群,傅贤波.我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481-485.

[4] 苏石斌,沈崇有,张峻,等.新型微创保胆取石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70-571.

[5] 王玲,龙滨,陈志刚,等.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超声评价[J].西部医学,2013,25(4):584-586.

[6] 鄂森.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2):2224-2224.

[7] 张阳德.保留人体器官和功能是内镜微创外科治疗的最高境界--论内镜下保胆取石摘息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2.

[8] 鲁德忱,王野,秦宪斌,等.内镜辅助下经小切口行胆囊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附86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2):87-88.

(收稿日期: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