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4-08
  • 阅读量4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考核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信丽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41-02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开课时间一般集中在本科教学的中后阶段。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已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而预防医学实验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现行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实验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根据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过分重视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应尝试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一、以实践为基础,丰富实验教学模式


  我们以国家对公共卫生方面人才的需求为标准,立足实际,不断丰富实验教学模式。(1)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在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公共卫生行业人才能力的需求而适量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基础性实验不仅可强化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实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可依据不同学科的交叉知识设计一定量的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例如,我们可通过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可采用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模式,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2)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环节,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掌握传统卫生知识的层面上,而不断增加了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可通过开放学院实验室,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平台。学生可通过与科研指导老师的沟通,自行查阅资料,不断丰富科研知识。同时,学生也可通过参与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形式,提高他们对已学习的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加强自身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3)合理安排实验课的开课时间,加强预防医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联系。学院应合理安排实验课的开课时间,尽量将实验课程安排在相关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同时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使更多实验课程能与理论课相关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注意不同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整个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以需求为向导,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向导,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的实验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增加实验课中结果讨论部分所占的比例,改变以往教学中注重操作、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实验结果的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结果,认真分析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鼓励教师不断更新实验方法。教师可根据需要将现有的、较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融入到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3)增加学生感兴趣的、且与实际应用关联性强的实验。新型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应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更新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例如,近年来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学生对环境相关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我们可通过增加现场参观自来水厂、空气、水样的现场采集、运输和保存、大气和室内空气污染物快速检测设备的见习使用等内容,使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我国所需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管理人才的培养接轨。


  三、以过程为重点,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模式使学生往往过分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旦结果出现了偏差,他们便不知所措。为了实验报告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他们甚至出现借用别人数据的现象,明显违背了实验教学的初衷。因此,我们应该多注重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可将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并对二者进行一定的比例划分,将二者综合起来作为最终的实验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可包括实验预习情况、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预习情况可由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拟定、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思考题的解答等方面予以评定;操作过程可以从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具体操作、故障排除等方面进行评价;实验报告则可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提出建议等内容的质量来判价,而将不再单纯局限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考核成绩则是在实验课程的最后阶段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考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的内容。然后,教师根据整个实验的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以这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在日常实验课程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日常实验教学的质量,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四、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在强调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实验教学成效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高校应根据国家所需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造就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利用各种政治活动和政治学习的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爱岗敬业精神。其次,加强实验教师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层次和实践经验,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作风,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最后,实验教师队伍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自古以来,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培养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实验教师应该善于和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应讲究方式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建立融洽的新型高校师生关系,以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高校工作人员应从现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验考核及实验师资建设等发面的改革入手,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增设一定的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逐步建立基础、综合和研究型实验相结合,由浅入深的多层面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结束时,教师通过增加结果讨论、问题分析等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能力。将预防医学实验课与现有的公共卫生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接轨,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