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分析

  • 投稿空一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958次
  • 评分4
  • 40
  • 0

宋晓美

汝城县精神病医院 湖南省汝城县 424104

【摘 要】目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差异并初步探寻解决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镇8 个幼儿园共200 名学龄前儿童,采用SDQ 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情绪、品行、多动、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以及一般情况。结果:两组儿童在情绪、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三项因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留守儿童在品行和多动两项因子方面的评分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儿童在品行和多动两个方面产生的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父母应尽量避免双亲同时外出务工,必须外出务工的父母则应定期安排回家的时间间隔,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留守儿童;监护人;人格特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半年以上,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近年来这一人群数量不断扩张,笔者所在地处于湘粤交界处,绝大部分青壮年均前往广州、深圳等地打工,将小孩留在当地由祖辈抚养,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未来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1]。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县土桥镇的8 个幼儿园200 名3 ~ 6 岁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126 人,女童74 人;留守儿童119 人,非留守儿童81 人。留守儿童中男童76 人,女童43 人;年龄3 ~ 6 岁,平均(4.15±0.83)岁;非留守儿童中男童50 人,女童31 人;年龄3 ~ 6岁,平均(4.15±0.83)岁;经统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主要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等。儿童基本情况主要指的是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等; 儿童家庭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打工状况、家庭经济水平等一般情况。儿童与父母关系情况主要了解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关系,如联系的方式、次数、交谈的话题等。

1.2.2 调查问卷的选择

采用修订版的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 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5 项因子:

情绪、品行、多动、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除了亲社会得分越高表示亲社会能力越好外,其他因子得分越高表示该项目困难程度越严重。

1.2.3 调查方法

在实施前对调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在所调查的幼儿园对被调查儿童的主要看护人就调查目的和意义进行讲解,要求被调查儿童主要看护人对每个条目按要求认真回答,200 份调查问卷均100% 有效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搜集所有数据后,使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采用t 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χ2 检验统计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儿童在情绪、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三项因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留守儿童在品行和多动两项因子方面的评分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3 和t=2.927,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外出务工父母回家的时间间隔与联系次数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当外出务工父母回家次数多,联系次数多,则越有利于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3]。亦有研究表明,看护人的教育程度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亦有较大的影响,部分看护人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有限,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足,从而难于教育留守儿童,而看护人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亦产生不少负担[4]。

因此,为了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心身健康的成长,应该尽量避免双亲同时外出务工;必须外出务工的父母则应定期安排回家的时间间隔,保证每周有电话联系,每季度能回家与孩子当面谈心,这样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样的感受与满足会给予留守儿童很大的安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倩岚.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华中科技大学,2009.

[2] 张韡, 郭燕, 许建双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5):177-178.

[3] 李杰英. 留守儿童住院期间的心理需求调查及护理[J]. 当代护士( 学术版),2013,(8):62-64.

[4] 于源浩, 徐凌忠, 盖若琰等.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9):90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