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语文教学的布局之美

  • 投稿狐狸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57次
  • 评分4
  • 94
  • 0

浙江临海市永丰中心校(317027) 李琳华

教学是一门艺术。45分钟的课堂,如何演绎它最大的精彩度,完全取决于教师精心合理、井然有序的课堂布局。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在完美的教案、智慧的教法、科学的学法中得到有机统一。正如中国传统的绘画、小说、建筑等艺术一样,合理的布局才能体现他们的美感和艺术感。下面,笔者根据具体的教学实例,从三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到合理布局、巧妙安排,以掌控课堂教学的布局之美。

一、在和谐统一中把握课堂教学的结构美

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包括课堂导入、提问、复习、总结、布置作业等以及各部分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寓变化于统一之中,在展与收、动与静、断与续的和谐统一中,体现语文教学布局的结构美。如人教版第四册《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一课,考虑到诗句朴实、流畅,且句式、结构多有相似,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充分感知课文。

1.播放录像,创设情境。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片段后,请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锋的事迹,谈谈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雷锋的崇高精神,引领学生探寻雷锋的足迹。

2.倾听录音,读通课文。在认真倾听配音朗读之后,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互读生字,注意字音、字形的变化。

3.品读课文,感受雷锋精神:说一说、画一画体现雷锋精神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自由读1-2节,并在观看录像“雷锋叔叔冒雨送孩子的故事片段”后谈感受;合作探究3-4节,结合雷锋叔叔背大娘的图片进行说话训练;自主探究5-6节,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自主选择,积累美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适当配上的动作,进行朗诵表演。

这一则教学案例,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做到了展与收、动与静的和谐统一,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美。

二、在疏密有致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没有节奏,就谈不上音乐和艺术。课堂教学也一样,在一节课中,应该环环相扣,疏密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的节奏美。在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科学解读文本内容,巧妙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在疏密有致、高低交错的教学节奏中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获得审美的享受。

1.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有声语言的轻重之分,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在涉及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时,应放慢语速,加大音量;在讲述文本本身节奏比较明快的内容时,可适当放轻音量,加快语速等。

2.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讲故事、小品表演、视频欣赏等方式,使教学活动有动有静,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

3.教学内容。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详略做到合理组合。比如,重点难点要重锤敲,把握好一个“张”字,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对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应做到激越之中见舒缓,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

万物皆有节奏。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才能使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

三、在引人入胜中把握课堂教学的意境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境美,不仅包括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种特有氛围和情感体验。它不同于落于形式的结构美和节奏美,是抒情作品中的情景交融的呈现,是虚实相生的境界和情调,令人反复回味、发人深省,从情感上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强烈共鸣,在引人入胜的氛围中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篇以韵文形式呈现的,朗朗上口、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因此我首先播放了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学生感受植物的千姿百态与传播种子的神奇。接着,我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小组内轮流课文,并开展“我会读”的竞赛。这样,以“读”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上述环节中,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出一种集动画、音乐、文字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总之,合理的教学布局能让学生静静默想、思考和回味,更是教师完美教案、智慧教法的实力体现。我们教师应积极谱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布局之美,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的有机统一,使我们的语文课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