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治分析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54次
  • 评分4
  • 86
  • 0

郭名南1 李 烨2

1.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河源 517000; 2.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妇科,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 目的 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 6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显示有38例患者为良性,有18例患者为交界性,有4例患者为恶性。其中有26例患者实施肿块切除,有24例患者实施扩大切除,有10例患者实施单纯乳房切除。随访显示,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占10%,经再行手术治疗后均无复发现象。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出现远处转移现象。 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病史、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诊断,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手术首选手术切除,切除需要做到广泛切除包围在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b)-0078-02

[基金项目] 2011年度河源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科技立项:中晚期乳腺癌部分大小胸肌切除的治疗研究河科[2011]24号序号10号)。

[作者简介] 郭名南(1963.3-),男,江西赣州人,大专,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肿瘤临床诊治。

李烨(1964.3-),女,湖南长沙人,中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女性乳腺与生殖。

在临床上,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乳腺肿瘤较为特殊的一种肿瘤类型,临床病例相对较少。孙玮[1]等人在研究中指出,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发生率仅仅占据乳腺肿瘤的0.3%~1%。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组织和上皮组织,因切面大多为分叶状以及囊状而获名[2]。乳腺分叶状肿瘤主要呈现双相分化,上皮成分为良性,间叶成分中则主要由癌细胞构成,其一开始因切面特点命名为叶状囊肉瘤,之后经WHO更改,重新得名为乳腺分叶状肿瘤[3]。乳腺分叶状肿瘤主要包括恶性、良性以及交界性3种。目前,对于如何加强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以及手术方法的合理选择,是诊治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重要标准,为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 该研究选取该院在2008年7月—2014年5月份收治的6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6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3.3±3.2)岁。患者病程为1年到8年,平均病程为(4.3±1.1)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存在肿块,早期无明显疼痛感。有24例患者短期内肿块快速变大,有2例患者发病与哺乳以及妊娠有关,1例患者为双侧病变。肿块大小为1.4~12 cm,肿块大小为(4.1±1.2)cm。患者均没出现肿块与皮肤和胸肌粘连,病灶没有出现破溃,同侧淋巴结没有明显肿大的迹象。

1.2 方法

1.2.1 术前乳腺钼靶片检查 术前乳腺钼靶片检查显示,显示存在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其中42例患者病灶边缘分叶,18例患者无明显分叶或者轻度分叶。16例患者病灶周围存在低密度晕环影,2例病灶存在病灶内低密度影,4例病灶谈及颗粒状钙化。初步诊断有10例患者为乳腺纤维腺瘤,有46例患者为乳腺分叶状肿瘤,有4例患者为乳腺癌。

1.2.2 临床治疗 60例患者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外科手术,其中有26例患者实施肿块切除,占43.3%。有24例患者实施局部扩大切除,占40%。有10例患者实施单纯乳房切除,占16.7%。所有患者均未采取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26例肿块切除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显示有24例为良性,有2例为交界性。24例局部扩大切除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显示有14例患者为良性,有8例患者为交界性,有2例患者为恶性。10例单纯乳房切除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显示,有8例患者为交界性,有2例患者为恶性,见表1。

2.2 手术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时间为7~63个月,平均为38个月。其中有1例患者非肿瘤原因死亡。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占10%,其中有2例复发恶性分叶状肿瘤患者实施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手术,而考虑患者年龄较小,在复发后再次实施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手术,至今无复发现象。有4例交界性分叶状肿瘤患者临床上实施肿块局部切除手术,复发后实施肿块扩大切除手术,至今无复发现象。60例患者均无出现远处转移。

3 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特殊的乳腺肿瘤,临床较为罕见。朱敬军[4]等人在研究中指出,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发生率不高,仅仅为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也仅为2%到3%,然而对于具有高度恶性的乳腺分叶状肿瘤,其会出现远处转移,然而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并不高,仅仅在5%以下。颜晓敏[5]在研究中指出,乳腺分叶状肿瘤是恶性程度不同的一组病变,其恶性程度主要包括完全良性到完全恶性。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中将乳腺分叶状肿瘤统一称为叶状肿瘤,并划分为良性、交界性以及恶性3个类型。乳腺分叶状肿瘤一般发生于单侧乳房,绝经前女性、多产女性以及哺乳妇女则是该病的多发群体。

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而言,在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因素除了和种族、地域以及年龄等存在联系,同时还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育哺乳以及内分泌存在密切联系。大多数学者表示,这种情况与乳腺纤维腺瘤可能存在密切联系,病理学也显示乳腺分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的相似程度较高,然而乳腺分叶状肿瘤存在独有的叶状结构以及间质细胞过度增生现象,区别明显[6]。该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存在同侧乳腺手术史,既往病理检查均显示为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广泛,包括青春期到绝经后的不同年龄段女性,均为该病的主要患者群体,而对于未成年人以及男性群体则相对少见,可能这与雌激素的分泌以及代谢失调密切相关。患者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无痛性乳腺实性肿块,大多表现为单侧发病,大多患者存在近期增大的表现。此次研究中,有12例患者短期内肿块快速变大,占40%。乳腺分叶状肿瘤无明显体征表现,一般表现为乳房内存在结节,性状为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形,质地较韧,病灶边界清晰,一般可以活动,局部皮肤无异常[7]。病灶的直径大小范围较广,此次研究中,30例患者的肿块大小最小为1.4 cm,最大为12 cm,而肿块平均大小一般为4~5 cm,此次研究平均病灶大小为(4.1±1.2) cm。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超声影像大多显示乳腺存在实性肿瘤或者囊性肿瘤,当同时显示实性图像以及囊性图像,则可以初步诊断。该次研究对患者术前进行乳腺X线钼钯摄片,初步诊断显示有10例患者为乳腺纤维腺瘤,有46例患者为乳腺分叶状肿瘤,有4例患者为乳腺癌。可见,对于该病的诊断,乳腺X线钼钯摄片以及乳腺B超检查具有一定的价值性,然而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还有研究指出采用针吸细胞学进行检查,然而因进针困难,吸出物量不足,加之涂片细胞成分不多,因此确诊难度大。因此,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上还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进行确诊,并结合肿瘤细胞情况进行类型划分,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病灶的细胞密度、异型性、核分裂情况、边缘以及是否存在出血和坏死而进行定性,确定其为良性、交界性或者恶性。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治疗主要实施手术切除,然而对于手术切除的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手术方法选择取决于切除标本的边缘是否存在复发的肿瘤和组织学的特点,因此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预防复发以及病灶转移的重要因素。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手术切除大多选择局部切除、皮下乳房切除、单纯乳房切除以及肿块扩大切除,具体依靠患者的病灶大小以及病理类型等进行确定。相关研究显示,腋窝淋巴结的肿瘤阳性率大约为1%,这是因为该病病灶是通过血行进行转移的,不是淋巴结,因此临床上不容易导致腋窝淋巴结受累,常规下不给予淋巴清扫[8]。总结此次研究,该院分析得出,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灶在手术治疗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良性乳腺分叶状肿瘤、交界性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上需要实施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切缘阴性能够有效提高无瘤生存期,减少局部复发率,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与病灶的大小以及组织分级无相关性。

②对于常规病理诊断为恶性乳腺分叶状肿瘤如无皮肤、胸肌浸润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在5 cm以下的患者,需要实施单纯乳房切除术。如浸润胸肌、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大小在5 cm以上的恶性乳腺分叶状肿瘤,则需行根治性手术。

③对于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包括年龄较大、肿瘤大小在5 cm以上、经局部扩大切除术后复发的患者;一般实施乳房切除术。

④对于初次采用纤维腺瘤手术或者切除不充分的患者,可考虑再次实施手术治疗,预防病灶的复发。

⑤对于手术出现缺损的患者,一般需要实施组织皮瓣修补。

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常规治疗,一般不包括辅助性放疗,然而有相关研究显示,辅助性放疗能够有效降低局部的复发率。然而对于放疗与生存率是否存在联系性,目前还有一定的争议性。

乳腺分叶状肿瘤均可出现局部复发,且恶性患者死亡大多发生在诊断后的5年时间内。因此对于该病的预后,主要考虑其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良性肿瘤的预后较为理想,然而恶性合并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对于术后患者,5年内需要实施常规检查,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医师需要依据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病灶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从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孙玮,闫素平.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124-125.

[2] 曾晓东.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09-110.

[3] 张敏,达应祥,刘小丰.4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123-124.

[4] 朱敬军,张培礼,杨金豁.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4):200-201.

[5] 颜晓敏,杨捷.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及预后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6):232-233.

[6] 孙德桐.乳腺分叶状肿瘤21例诊断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9(12):453-454.

[7] 李玉舟,杨海燕,叶晖,高光磊.乳腺分叶状肿瘤诊疗及预后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7):132-133.

[8] 林思园,张利华,李想娣,等.乳腺分叶状肿瘤诊疗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6):187-188.

(收稿日期: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