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爱情观教育的渗透

  • 投稿Andr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59次
  • 评分4
  • 83
  • 0

文/金秀娟

【摘 要】高中学生的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渗透爱情观教育成了语文教师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爱情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文本诵读、文本探究和课外延伸中感受爱情、认识爱情和理解爱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价值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教学;爱情观;文本诵读;文本探究;课外延伸

爱情观作为中学生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引导不可或缺。随着社会发展,青春期学生的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随之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通过文学作品、电视、流行音乐等形式,尤其是深受韩剧的影响,中学生对爱情这一主题接触已经很多,通过这些不完整的了解,学生容易把爱情想象得非常完美,对男女爱情充满了想象和期待。有一份“关于高中生早恋现象的调查研究”表明,有近百分之四十的高中生渴望与异性交往。早恋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业,而且有着恶劣的社会影响。日前,湖北省孝感市某高中男生为女生争风吃醋引发打架事件,用水果刀将另外三名男生当场捅死。据调查,因早恋引发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事件占据各类校园违纪事件的40%。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爱情,但是对爱情的真谛又知之甚少,性格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一旦引发恶性事件,将会成为很多家庭的巨大灾难。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主阵地,通过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渗透必要的爱情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就一再强调:“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许多歌颂爱情的篇章,一改过去语文教材面目陈旧、索然无味的状况,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篇目,对学生进行爱情观的熏陶,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审美观。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也有助于减少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

下面笔者就一些语文教材中经典篇目,谈谈语文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怎样的爱情观。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该诗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爱情审美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即外形美和心灵美。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与人的图景,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情的产生常始于为对方的外形美所吸引,然而真正让男子动心的是因为对方的心灵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女子劳作的身影撩拨起了男子的无限情思。爱情,不是因为外形靓丽而一见倾心,而是因为内心善良而日久生情。

在这首诗的讲解过程中,要讲清一个误区,就是不能把“君子好逑”理解为“君子好求”。“好逑”,解释为理想的配偶。男子对女子千辛万苦的追求最终目的是什么?“君子好逑”也。他是想娶她为妻,不是随便谈个恋爱。爱情是生命中的美好,要慎重神圣地对待这份美好。不要随便把对异性的好感理解为那就是爱情。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这是一种和爱情不能等同的情感。

《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诗中抒情女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爱不是攀附,不是痴恋,不是奉献。真正的爱情相爱双方是独立平等又相互依存的,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尤其作为女性更应该强调自身的尊严和价值,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简爱》,女主人公简.爱虽然深爱这罗切斯特,但是当他们的爱情遭遇到社会不公平的待遇时,她还是毅然选择了放弃。她发出了这样的爱情宣言:“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重点思考这个问题:面对你心仪的那一颗橡树或木棉,他或她和你是否已经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教师应启发学生,每一个人应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周总理说:“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要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好自己的头脑,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使自己成为一棵茂密的大树。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很多资料分析这是小资产阶级人物虚荣心导致的悲剧,但这也忽视了作者笔下人物牵连的一切情感涟漪和情感选择。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不管在怎样的处境之下,身边始终站着她的丈夫路瓦栽先生。路瓦栽先生先是费尽心思弄到请帖,再为妻子准备晚宴的漂亮衣服,到后来妻子弄丢项链以后,为了清偿债务,他动用了他父亲的遗产,还跟许多人借高利贷,他每天晚上替人誊写账本,一直工作到深夜……这一切行为都是因为路瓦栽深爱着他的妻子。如果没有对妻子的爱和支持,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路瓦栽完全可以抛下巨额债务,离开他的妻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玛蒂尔德是幸运的,虽然必须为自己的虚荣心买帐,但这对经济拮据的落难夫妻在最落魄的时候却收获了彼此的真爱。真爱是凌驾于物质之上的,是包容,是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学生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这么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又是怎么赢来丈夫对她的一片爱和至诚的呢?基于这样的疑问,我们进一步探索小说的深意:项链让玛蒂尔德因为虚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当她在赔偿女友那挂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的同时,更让读者看到了她坚强诚信的美好品质。正因为有了这样美好的品质,她才获得了真正的爱情,过上了充实自信的新生活。因此,这篇小说既是对爱情的歌颂,也是对坚强忠诚诚信等美好品质的歌颂。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爱情观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在文本诵读中,感受爱情

语文是最有人情味的学科,语文也是一门最富有生命与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唤起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各种情感表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感知文本首先从诵读开始,诵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诵读过程便是了解与欣赏的过程。朗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配乐朗诵等,制造纯美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感受爱情。

修订版《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途径。《雨霖铃》中,读到“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正在男女双方留恋不舍之际,船家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两人难分难舍,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开口了,只能手相握,泪相对。学生在读到此处无不动情动容,哽咽欲哭。《上邪》中,“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女主人公对天发誓,列举了五种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永远忠贞。对于这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学生读后心灵受到极大震颤,纷纷被这种对爱情最崇高、最美好、最伟大的表达所打动。结合时下的社会风气,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爱情绝不是轻易说出口的,爱情誓言是一种永远的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苏轼的《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爱恋,让我们唏嘘不已,感慨万千,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懂得了爱和珍惜。

(二)在文本探讨中,认识爱情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具体篇目为载体,从课本无论对错、美丑的爱情观中,通过品读辨析获得对崇高美好的爱情的认知。在品读过程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从而获得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可以采用自由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针尖对麦芒中,将真理越辩越明。这样既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本探究氛围,又让学生明确了文本的深刻内涵。

例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她要用十年的青春来偿还巨额的债务,但是她的丈夫始终对她不离不弃,陪伴在她左右,即使在最艰苦的境遇。真正的爱情是艰难困苦中的互相扶持、相濡以沫。《荷花淀》是一篇诗一般优美的小说,浓浓洋溢的是人民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除此以外,有没有其他情感的体现呢?丈夫们参军抗日去,水生嫂们虽然担心他们的安危,但是毅然决然支持他们抗日。自己孤身一人担负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看他们。从她们的言行举止中,无不让人感受到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深深爱恋。《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是不是爱情?通过激烈的课堂辩论,学生们认清了周朴园对爱情完全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绝对不是真爱,真爱是可以摒弃金钱与阶级地位的,真爱是一生的承诺,真爱更是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责任。

(三)在课外延伸中,理解爱情

适度的课外拓展,课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可以让课堂更加充盈和丰富,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拨动学生内心的感情之弦。但是,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必须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否则,“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在课外延伸内容的取舍上必须以能否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作为标准

在课外延伸中,可以结合以下内容,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爱情的真谛。一是中国民间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天仙配等,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能很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便于理解。二是引入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边城》、《简爱》、《巴黎圣母院》(节选)等,经典作品的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汲取营养。有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制作成了经典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广播和录像等这些多元的呈现方式,比较直观地通过画面、声音等内容,强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三是巧用爱情名言,启发学生领悟爱情的真谛。名人名言是几千年来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揭示了许多深刻地道理,蕴含着爱情和生活的真理,能对生活起到指引作用。四是讲述名人爱情故事,感悟伟大爱情的魅力。比如马克思与燕妮、温莎公爵与辛普森、鲁迅与许广平、孙中山与宋庆龄等。通过以上各种内容的延伸,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爱情的真假、善恶、美丑,消除对爱情的神秘感,认清自己朦胧的情感以及自己目前的状况,从而自我控制“早恋”。

中学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爱情观也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课本这一载体,通过适度的课外延伸,在致力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爱情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