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动力及其机制的多元化建构路径

  • 投稿李小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31次
  • 评分4
  • 18
  • 0

李 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当下,高校的德育正面临着日渐弱化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德育动力的减弱与机制多元化的不完善。高校德育动力及其机制多元化的建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迫在眉睫。高校德育动力与机制多元化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掌握德育动力的构成要素及其机理,才能正确地掌握高校德育机制的内涵,从而把握其发展趋势,促进高校德育更好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德育动力;机制多元化;建构路径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0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013-02

德育动力机制指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方式,它是加快德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德育动力机制将德育动力要素进行整合,使其结合成一个整体,能够互相协作,以发挥最大的整体功能,使德育工作能够持续性地运作与更好地发展。依据高校德育机制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德育内外动力机制和德育联动机制。

一、高校德育动力机制构建的意义

(一)德育异化的影响

马克思曾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主体在自己生活中的发展,因为自身的活动可以反衬出与自己相反的另一面,相反的这一面作为一种外在力量来使自己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德育异化已经不被人们所接受,其演变成了一种约束,使人受到限制的力量。德育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中学德育异化。学生严重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都以考到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为学习目标,严重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出现了重分数、轻德育的教育现象,使得德育不能够在中学良好地发展。第二,大学德育异化。大学是半个社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面临的各种主义使其丢失了应有的大学生精神、应坚守的价值观,娱乐化以及工具化的立场造成了自身异化。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发展为目标,却造成了大学生的迷茫与堕落,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也引发了大学生德育危机。

(二)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社会属性要求人应该向社会化发展。社会关系包含了宗教信仰、政治文化、法律经济、亲属关系等多个方面,人的社会属性就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以综合式的形式让自己获得。就此方面来看,社会与人之间相辅相成,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就个体而言,个体融入到社会中,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对于社会而言,社会规则也需要个体的认可,实现个体社会化。每一个群体,不论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团体,都应拥有团结的理念,让其持续地取向财富。取向财富是经过全体成员认同的实质性规则。群体也将对成长中的成员加以要求,以此期待成员的社会化发展。所以,人的社会化发展也是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德育动力机制的构建目标。德育动力机制可以促进德育动力的激发,这样可以使得德育受到教育主体的认可,而且更加优化了人向社会化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促进德育更好地向人类社会规律性、目的性的方向发展,也让个体能够全面掌握社会文化、道德属性,让人类社会更加道德化、规范化,形成独立的人格,实现人的社会化发展。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文化的共同发展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它对于人自身的人格陶冶以及培养有着重要的建设意义。德育动力机制建设要以面向人的文化建设为重点,一方面,德育动力机制可以保障其特有的精神文化以及知识文化,经过对精神文化的生产以及知识文化的生产塑造出人的精神世界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人的高尚品格,以此陶冶情操,保障德育,使其外在思想道德教育转变为人自身的教育修养需求,而不是外界施加的压力。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它特指人精神世界的建设,尤其是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高尚品格,陶冶情操等,其最终是为实现人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德育动力机制建设要注重德育文化的价值意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进而实现德育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德育动力机制多元化建构的路径

(一)主体维度的建构路径

德育动力的育人观鼓励全员参与,并认为每个成员都是德育主体。就德育动力机制来说,每位成员既可以是德育动力主体,也可以是德育动力机制主体。这适应了当下德育发展的需求,也体现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德育工作不单单包括德育工作者的内容,也包含其他主体,比如带课教师、学校的组织管理部门、学生组织代表、社会主体等都含有动力要素,对德育动力机制建构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各门课程、各种职能部门、各个团体组织以及社会的服务载体都有德育功能,人的思想道德、性格、品质将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因此,全员参与到德育动力机制中,可以将德育工作的各项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构建有效的高校德育动力机制,让各部门能够密切配合,实现全民参与到德育工作中的新局面,使得高校能够从主体角度来推进德育动力机制建构。德育动力机制应该是教育主体、政治主体、社会主体等形成的一种全员参与的德育动力主体。

(二)利益维度的建构路径

德育动力的根本目标是为追求最大化的利益。马克思也曾经说,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联。所以,高校德育动力机制建构应将利益放在首位考虑。高校德育动力机制达到张力作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益驱动。就德育内动力机制来说,进行利益追求将是德育内动力机制的发展动力。对于教育主体来说,德育动力机制的利益驱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主体的职业是德育,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做好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德育也是教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证明自己在教育中所做出的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受教育主体来说,物质利益是德育动力产生的源泉,追求利益,以求得精神上的愉悦,实现受教育主体的自我价值。在德育的过程中对于个体的物质利益与发展给予及时肯定,这将对培养个体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德育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政治主体而言,它的利益是加强秩序防范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三)价值维度的建构路径

教育的核心始终围绕着“如何培养优秀有用人才”的问题,这也是德育工作需要回答的具有价值的问题。否则,没有目标的德育,就丢失了德育发展的动力与意义。大众普遍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点,也是最终目标,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正阐述了德育动力机制的价值。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多元化价值取向能够互相协作、共同发展,实现自我升华,从根本来看,这也是德育主体的自我选择的发展。因此,德育的真正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我认知。德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指引方向的灯塔,其实质在于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以此得到更好的发展。德育开始于人,也最终归结于人,这是德育动力机制的精髓。德育动力机制体系的构建始终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完整的德育动力机制体系。构建德育动力机制从人出发,最后回归于人。由此可以看出,德育动力机制构建是根据人的价值来进行的,构建的路径是根据大学生德育的发展与改革创新。在德育动力机制构建理论指导下,以人为出发点,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大学生进行人文意义上的发展。

德育动力的关键是德育动力机制体系的构建,它直接影响着德育动力的效果与目标的最终实现。很多研究机构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机制建构与改进上,缺少对机制价值意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