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的去体制化思想探析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549次
  • 评分4
  • 82
  • 0

刘晓静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揭露美国社会现实、人性本真和人生价值,触及美国民众的灵魂深处,引发人们无限深思的批判现实主义影片。它对美国体制奴役和禁锢人类思想、束缚个人精神自由等一些弊端与缺陷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批判,给人以震撼的力量。本文将从该片中的体制化内涵、去体制化表征及主人公安迪的去体制化的力量源泉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从而进一步挖掘影片的去体制化思想蕴涵与更深层次的救赎含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制化;《肖申克的救赎》;去体制化;救赎;表征

中图分类号:I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09—03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工程外语类研究课题(13Jsskyjwhw-19);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01211122021Z)。

收稿日期:2014—03—22

作者简介:刘晓静(1981— ),女,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

一、引言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既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批判现实主义影片。它讲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由于妻子偷情,便想杀死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命运弄人,恰在妻子出外偷情那晚,两人被一劫匪枪杀,他便成了头号嫌疑犯。他虽未杀人,但有杀人动机,由于他的辩护无力和存在不利证据,他蒙冤被判无期徒刑,接着被送入肖申克监狱。在肖申克监狱中,他艰难度日,对抗监狱暴力,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却从未丧失希望。最后,在获知申冤无望之后,他勇敢地穿越了花19年挖通的厚墙,爬过五百码污臭不堪的下水管道,冲破“体制化”的牢笼,走向新生,重获自由。该片是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典范,一座巅峰,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最重要的严肃电影之一,其对白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情节推进跌宕起伏又十分严谨,演员表演和刻画也十分精彩准确,是一部堪称完美的作品。这部片子触及到了美国民众灵魂最深处的东西,通过肖申克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展开的一场斗争,反思了美国社会去体制化这一深刻主题。本文就主人公安迪的去体制化思想蕴涵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二、体制化内涵及去体制化表征

对于体制化的内涵,影片中的瑞德以他几十年的亲身感受给出了一段精彩描述:“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排斥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就会习惯它,直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个比喻形象地揭露了美国社会体制化的真面目:对肖申克而言,监狱之墙限制了犯人的身体自由,而体制化则不只于此,它还为犯人套上了更为恐怖的精神枷锁,不仅囚禁了犯人的肉体,更囚禁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成了监狱的一部分,和它融为一体了。[1]犯人们在刚刚踏入肖申克进入其体制时,都会愤世嫉俗并试图反抗,但都被警棒像打棒球似的打了回去,渐渐没人敢露头了,只要露头,就有人打爆你的头,他们逐渐发现反抗等于徒劳,于是,从对体制的反抗逐渐变为慢慢地接受,然后学会适应体制,最后发展到对体制的严重依赖。体制化下的肖申克是座人间炼狱,高压的统治泯灭了一切“不和谐之音”,囚徒们已习惯于这种高压,蛮横无理的制度下只有服从,没有道理,在漫漫无期的禁锢中,在这种对人的精神的磨蚀中,似乎只有放弃全部希望、消磨生命、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体制化就如同病菌,在人们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渗透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待到发觉时,早已病入膏肓,出狱后因受不了外面的“自由”而上吊自杀的老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

无论体制或权力的痕迹有多重,主人公安迪重获自由的希望、向往自由的思想和行动始终不灭,他力图将那些沉溺在体制中并很可能会在麻木、恐惧中灭亡的人们(譬如出狱后“不报告甚至连尿都撒不出来”的瑞德)救赎出来,他在行动上的这种卓越智慧的对体制化的反抗或去体制化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狱友们保持自我的内心,保持正常人对生命本质的欲求,并赋予了他们那些能真正支持他们渡过困境的情感支柱,如对生活的热情、梦想及希望。安迪没有在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中迷失自我,而是默默地为自己和狱众构筑着积极的精神王国,寻找着灵魂的出路与家园。安迪是注定要和体制化对抗的,他的这种对抗在于对恶势力的坚决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用自己的才能为大家赢得像自由人那样享受温暖阳光和冰冻啤酒的机会,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用扩音器向囚犯们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在于他执著地带领大家把一个鼠窝一样的储藏室改造成了全美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教狱中囚犯知识并帮助他们拿到文凭,在于他20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可以说,安迪的种种“不安分”行为都不是一个囚犯应该做的,这是对黑暗体制的彻底反抗,这种行为上的反抗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尽管这种反抗是无声的,但其力量却异常强大,它使一些囚犯避免成为体制化的祭品,避免淹没在监狱体制化的漩涡中。

三、主人公去体制化的力量源泉

(一)笃信希望,传播希望

面对强大的监狱体制化,主人公安迪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有一种大多数犯人所缺乏的特质。大多数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入狱一阵子以后,脸上都会有一种阴郁绝望的神情,但安迪脸上却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神情,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淡淡的微笑,从这些微笑中,我们也能逐渐读出他一直澎湃着的内心,在那里,一团希望的火焰从未熄灭过。安迪把自己对自由的希望燃烧了19年,他用这份对自由的执著抵抗着体制化对他内心的钝化。安迪认为:“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东西,也许是最美好的东西,不论什么时候,好东西从不会死的。”在19年的牢狱生活中,安迪一直谨守自己最初的坚持,可以说是出于对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出于对自己内心无罪的肯定,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他对希望的深刻认识和坚持。长期的牢狱生活不但没有泯灭其内心深处的希望,反而让他保持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肖申克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数十次毒打和轮奸,但在这种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这一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对获得救赎和自由的希望在不断赋予他力量。他和别人的不同在于他内心永远都充满了希望,希望救赎了其人性与灵魂,希望造就了其不屈的神话。另外,安迪不仅自己始终心存希望,还在广大狱众中传播希望,更想让狱友保持希望,以在精神上逃脱监狱的高墙即体制化。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之外,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整个监狱充满了希望和转变以及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尤其是瑞德,在安迪到来之前,他对生活几乎失去了希望,安迪到来以后,他的心理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观察安迪的一言一行,发觉到他的不同之处,捕捉到他人性之中的诸多闪光点: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尤其是对希望的坚持。[3]最终,在安迪的影响和触动下,瑞德没有步老布的后尘,而是走出心灵的迷城,告别了那段灰暗的岁月,变为一个同安迪一样充满希望的人。在体制化的高压下,安迪让希望的光环保持着原有的光泽。

(二)无比的勇气与不屈的意志

抱有希望而无勇气,那这种希望几乎等同于无。安迪的脸是那么沉着冷静,对于监狱里的种种折磨他都丝毫不畏惧。影片一开头便交代了监狱生活的残酷与无望,老囚犯拿新囚犯赌钱,警卫长海利对犯人的残暴殴打致使一名犯人在第一天就死在医疗室里,而在第一天漫长的黑夜里,安迪也从未哭泣;鸡奸狂鲍格斯“三姐妹”对他一直苦苦相逼,时常侵犯,但这个文弱的前银行副总裁面对三个流氓的无理挑衅与屈辱,却一直抗争、永不妥协;一次在给工厂的楼顶刷沥青,安迪冒着被痛打一顿的危险,勇敢地走上前去给狱警长提建议,在他即将被狱警长推落高楼的危急时刻,他还能冷静地理清思路,组织语言,使其相信自己能帮助他合法逃脱大笔税金;当安迪在监狱长办公室播放那段《费加罗婚礼》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时,面对监狱长的敲门恐吓,在监狱长逼着他关掉音乐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眼中闪着勇敢的光芒,那种威武不能屈的坚定,那种在音乐中沉醉至死的勇气,随后,他把声音调到了最大,音乐的张力烘托了安迪对这种体制化的无所畏惧。同时,安迪也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4]没有毅力和恒心,最高的成就也只能是梦想家。安迪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倔强并执著的血液。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小石锤子,就是凭借这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六英寸长的小锤子,安迪用19年的时间完成了瑞德以为需要六百年才能够完成的事情,在看守的眼皮底下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若没有一颗坚毅的心是绝对难以实现的。另外,为了扩建监狱的图书馆,他可以连续6年每周给州政府写信,在这6年间,大部分信件有去无回,常人可能会写了几次后就放弃,而安迪在帮监狱长洗钱、帮狱警报税、帮狱友补习功课之余还是坚持抽空来写这些看似毫无希望的信件,以至6年后,州政府终于“受不了了”,给监狱寄来了200美元以及若干旧书,但这似乎早在安迪的预料之中,他没有过多的兴奋,又开始连续几年每周两次给州政府寄信,最终让相关部门知道“这事没那么容易打发”,又给监狱寄来了很多书以及每年500美元的经费补贴。可以说,如果不是安迪的执著,监狱的图书馆将永远都是个鸡肋,在监狱这样一个人身不得自由的地方,狱囚将无法从中吸收足够的精神食粮。[5]正是凭借自身的非凡勇气和超群毅力,安迪才能在体制化的厚重围墙上凿出一个缺口,拼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坚持与执著正是他成功的奠基石。

(三)满腹的才智

光有希望、实现希望的勇气和毅力还不够,影片中的去体制化还离不开主人公行动的智慧。影片中安迪的才华和智慧让我们赞叹不已。安迪之所以能完成宏大而完美的计划,实现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靠的正是他的智慧。19年的时光,安迪步步为营,精心谋划。影片一开始,你会以为安迪是个老实巴交又带点懦弱的人,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其实安迪并不简单。首先,他对研究压力和时间的地质学无比精通,喜欢石刻,认识各种石头,知道牢房的墙壁是什么类型的石头,这对他计算墙壁对隧道的承受能力和隧道挖通的时间有极大的帮助。越狱不是后来的事情,当他用石锤在墙上刻字发现墙壁材质相当脆弱时,他就估算出这种石头是可以用愚公移山的方法去凿穿的,并且为此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如一张够大的海报、在操场上走来走去不动声色地将挖下的废渣、沙土抖去。其次,他熟悉财税制度,有丰富的财务知识和惊人的经济才华。在监狱这个恶劣的环境里,他懂得如何运用他的才能,事实上,他的才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先是巧妙利用经济体制中的漏洞帮狱警长逃税,获得狱警长的信任,接着又陆陆续续博得监狱中所有有些身份的人的信任,他帮狱警报税单,争取免税的财产并为他们制订申请养老金计划,使自己获得了狱警的保护,生命得到了保障,使他渐渐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侵扰;最后,他逐步成为监狱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帮其作假账,不仅成为这个监狱统治者面前的红人和财产顾问,并虚构出一个史蒂夫的身份来帮监狱长洗黑钱,这个新身份为其越狱后的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保障。安迪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走进监狱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深得重用,地位提升,连从事监狱“贸易”的瑞德也自愧不如,这也使他深得狱友和狱警两边的敬畏。安迪无疑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赚得了机会。试想,如果他不是一个在金融、税务、雕刻、地质等领域都有颇高造诣的人,那么,他一切的希望、坚持不懈都将是空谈,当然也就不可能成就他在19年监狱生涯后的精彩人生。可见,安迪的智慧为其去体制化过程,为其宏伟周密、滴水不漏的救赎计划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四、结语

《肖申克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是集希望、睿智、勇气、毅力于一身的强者,他表征着去体制化的强大力量,尽管其肉身不得不服从体制约束,但其灵魂不断触动体制底线,其去体制化的思想和力量抵挡、弱化了黑暗和陈腐的体制对人的奴化。他的去体制化历程就是囚徒们的救赎历程,救赎了他们的自由、活力、幸福、知识等,使其在绝望和屈辱中得到新生。该片的去体制化思想蕴涵也折射出了美国民众对现今美国社会体制化的不满以及渴望得到自由、获得灵魂救赎的迫切心理需求,该片具有较强的普世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俊华.体制化的人与救赎的文学[J].长城,2009(12).

[2]马荣超.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内涵[J].电影文学,2013(17).

[3]郭琰晖,邱嘉.《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与自由[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于志新.《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深层思考[J].当代外国文学,2008(1).

[5]张艳红等.《肖申克的救赎》:囚禁下的自由与希望[J].电影文学,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