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7-10
  • 阅读量100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自教社政[2004]13号文件发布以来,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是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对于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想性和吸引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法“形势与政策”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一般课题“讨论式学习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5YB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01-02


  2004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余年来,“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引入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实现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一个很好尝试,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现实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它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看待社會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有些“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譬如,有的“形势与政策”课堂甚至被称为“时空封闭式的孤岛课堂”、“身体捆绑式的静态课堂”、“无思维活性的休眠课堂”、“无情感参与的冷漠课堂”。其中较大的困境在于学生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反感“空”、“虚”、“大”,单纯的说教效果欠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互动性不足;课堂模式仍是以教为主,学生缺乏求知兴趣,学习功利性强,没有自觉地从“知识接受者”向“建构者”乃至“创生者”转变。单纯的政策宣讲、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2015年7月27日印发的《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以下简称《计划》)中指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不强,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因此,笔者将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入教学实践之中,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实效进行积极探索。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内涵及分类


  角色扮演法(Role?鄄playing)又称为模拟法,是指在模拟实验中要求被试者扮演特定的角色,以便取得类似于真实情况下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学理论研究人员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角色扮演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情境领域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具体是指在设定某种教学目标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拟真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分析和演绎出问题情境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教学过程。


  Littlewood(1981)将角色扮演分为六种类型:对话提示控制的角色扮演;提示和信息控制的角色扮演;情景和目标控制的角色扮演;辩论或讨论式的角色扮演;大规模的模拟活动;即兴表演。在选择角色扮演的类型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和素材信息合理选择适用类型。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角色理论为角色扮演教学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角色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角色是指个体在群体、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而显示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2.每个个体都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周围人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提出一定的要求,即“角色期望”。


  3.个体按照“角色期望”形成“自我”的同时,在其框架范围内行动,这是个体进行的“角色扮演”。


  4.角色扮演过程包含角色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三个基本环节,即,在社会对个体的态度、行为等提出的要求之下,个体对所要扮演的角色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将理解和领悟到的内容付诸实际行动。因此,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设身处地的感受角色间的冲突和矛盾,了解旁人的思想、立场,从而移情到自身,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对于角色扮演活动的流程,如果把F.Shaftel和G.Shaftel(1967)的观点与相关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将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流程简化为“准备活动、扮演角色、讨论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1.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环节,包括创设情境、角色分析、划分小组、组内分工等基本内容。教师应先创设一个拟真的问题情境,设定出问题情境中的若干个角色,再由学生对情境中的角色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数额划分出合适的组别,各小组选定一个拟扮演的角色,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选出角色扮演者、评委等。


  2.角色扮演。角色的扮演过程是一个创生性的演绎过程,各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演绎和呈现。虽然学生在准备活动环节已经对情境中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对基本观点、背景材料和事实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但在实际扮演角色的环节,从角色的立场出发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时,总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形,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常常会衍生出新的观点和理念。因此,本环节是一个创生性的演绎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启发,并及时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3.讨论评价。此环节是对扮演角色环节中呈现的观点、立场进行分析、取舍、补充、融合,进而尝试达成角色间共识的阶段。评价方式有三: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而教师有效的总结和评价是对角色间趋同的观点进行整合总结、对相异的观点进行取舍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实践应用


  (一)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角色扮演教学法具有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更大、思考空间和表现机会等优点,但它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成功实施还需要一些客观条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创设拟真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并非所有问题情境均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适用的问题情境需具备以下特点:(1)具有不同的角色,角色有各自的利益取向;(2)角色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矛盾或利益冲突;(3)矛盾和利益冲突有待解决,并且解决办法需多方协商。因此,模拟的问题情境不仅是根据教学主题设定的,更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真实需求相融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教师正确引导,熟练把控全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使用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主题的选定、准备活动的进行、角色的扮演到讨论分析,这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洞察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准备活动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启发学生,促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明确角色间的矛盾冲突、把握角色扮演的精髓、洞悉如何评价角色扮演。


  3.积极统筹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流程进度。教师需要预估准备活动、扮演角色、讨论分析三个环节所需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准备活动的环节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考虑到实际操作时的时间掌控,准备活动可以放在课前进行,课堂时间仅用于角色扮演和讨论分析。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实践应用


  笔者将教育部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分为相关专题模块,将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到“形势与政策”课相关专题中。以“社会民生热点”模块为例,该模块选取的主题是“拨开雾霾,重见蓝天”。围绕“谁来为雾霾买单?”预设3-5个角色,如市长、环保部门、市民、企业(尤其是重工业)、媒体等角色,采用辩论式的角色扮演形式。这次辩论式的角色扮演共分为分组陈述、组间辩论、评委点评三个环节。因为班级内学生数额较大,此次角色扮演采用的是分小组演绎角色的方式,各个小组抽取一個角色,与其他小组进行角色间的互动。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合作,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课堂上,各小组陈述立场、观点,进行角色间的多方辩论,随后各小组的评委对本小组和其他小组的观点陈述和辩论进行打分和课堂点评。结合教学目标,综合学生们的表现,教师对各小组共同表达的“雾霾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同呼吸,共责任”等观点进行总结陈述,并以“现实中的雾霾类比人生中的‘雾霾’”,对学生提出人生期许。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课堂实践的初步成效


  根据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生们的反馈,角色扮演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其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学生们的辩论有理有据;学生评委认真聆听、观察各小组的表现后评分、点评;整个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都保持了很高水平,课堂辩论氛围热烈、活泼。其二,学生的课后反馈情况良好。例如:学习到很多有关雾霾的常识,了解到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在课堂上获得了展示的平台、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评分及课堂点评的过程中,对比他人的表现,反思了自身的不足;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自己有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和发展。


  (四)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践反思


  1.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亟需重视。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的基本要求。为促使学生主体性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应做到把学生的合理需求融合到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之中,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和展示空间,让学生在课程中充分、全面成长。


  2.教师的专业能力务必加强。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形势与政策”课堂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总结反馈的能力等。教师是维持整个教学过程有序、高效进行的关键力量。


  3.课堂评价方式有待完善。这是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的难点之一。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考察学生经过角色扮演发生的所有变化。目前,教师只能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课后的心得体会等作为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的评价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浩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