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经济的构想综述(下)

  • 投稿菠菜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522次
  • 评分4
  • 77
  • 0

王素娟

(赤峰学院 科技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加剧,许多专家学者在反思传统经济不足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有益于生态系统的经济构想.如E. F. 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发展观;里安·艾斯勒的关怀经济学;小约翰·柯布的共同体经济学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间技术;实质自由;关怀经济学;共同体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72-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加剧,许多专家学者在反思传统经济不足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有益于生态系统的经济构想.

5 E. F. 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

英籍德国教授E. F. 舒马赫(E.F.舒马赫Ernst Friedrich “Fritz” Schumacher,1911-1977)在《小的是美好的》(1973)一书中,充分讨论了使人们感到困惑的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道德与经济的关系.[8]

人类经济活动的核心应该是人类的发展而不是,工作不仅是为了创造商品,也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技术,审美,道德品格,而现在这种大规模,精细分工的现代生产模式对人类本身不够重视,“现代技术过去和现在的发展道路以及预示将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显示出越来越非人性.”[9]扭转这一切的关键,在舒马赫看来,在于改变经济发展观念,赋予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赋予生产过程以人性及人的价值实现的要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关键在于技术路径选择.在于选择一种人性化的技术——中间技术.

在舒马赫看来,不同的技术路径不仅影响效率,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价值的实现.进步固然关乎效率,但“技术的首要任务似乎应当是减轻人们为了保持生存和发挥潜力而不得不承受的工作负担.”[10]实现大众生产,要求技术路径的相应的变化.舒马赫将这样的技术叫做“中间技术”.所谓中间技术是介于初级与高级、原始与现代之间的一种技术.是“自力更生的技术或民主的技术、人民的技术——一种人人可以采用的,而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专有的技术.”[11]

中间技术首先是一种具有人性的技术,能够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乐趣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技术.中间技术还是一种民主的技术,是一种能够为更多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真正服务于劳动者的福祉而不仅仅是资本所有者的利润的技术.“对一个穷人来说,工作的机会是所有需要中最大的需要,即使是工资微薄或者相对没有收益的工作也比闲着没事要好些.”[12]中间技术由于其提供单位工作机会的投资相对较少,相同的投资总额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而对资本供给不足的落后经济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中间技术还是一种具有自然亲和力的技术.舒马赫认为,同大机器生产相比,采用中间技术的小规模生产具有更强的适应自然的优势.大规模生产一方面向自然界大肆掠夺各种原材料,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另一方面把自然界当作一个垃圾场,向其大肆倾泄各种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以中间技术为基础的“小规模生产,不论为数如何多,总不及大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这完全是因为它们个别的力量相对于自然的再生产能力来说是很微小的.”[13]中间技术之所以是一种值得在落后经济中推广的技术,还在于它是一种适应发展中国家社会状况的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的技术.

6 阿玛蒂亚·森的发展观:“以自由看待发展”[14]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Kumar Sen,1933)的《Development As Freedom》(1999)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森与多数经济学家只注重经济增长不同,他从自由的视角对发展问题进行阐述,并对自由的概念做出更宽的范围、更丰富新的诠释.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森的发展观把发展的目的和手段以人为中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森的发展观为我们看待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我们以往关于发展的观点甚至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展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或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或工业化、或技术进步、或社会现代化等等”.但是森经过大量研究论证了,这些发展属于狭隘的发展观点.狭隘的发展观与以自由为基础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他认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人们的实质自由,这种自由如果具体操作可以被列成下列清单,人们应该享有吃、穿、住、行、读书、看电视、投票选举、在公共媒体发表言论观点,参与政治生活而不必遭受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等以及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可行能力的剥夺.阿巴蒂亚森认为,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自由本身就是价值标准,本身就是价值.

7 里安·艾斯勒的关怀经济学

理安·艾斯勒(Riane Tennenhaus Eisler,1931)的关怀经济学批判了传统的、缺乏关怀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统治关系体系经济学的狭隘.认为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经济学,人力和自然资本的质量是“国家真正的财富”.为此,她倡导包括关怀人的经济活动和关怀自然环境的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在日益增多的个人、社会和环境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决定性要素:缺乏关怀.我们需要一个超越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和其他旧主义的经济体系.我们需要支持关怀我们自己、关怀他人、关怀大地母亲的经济模式、经济规章和经济措施.”[15]艾斯勒的当代社会“新经济图”包括六大经济部门:家庭经济、无报酬社区经济、市场经济、非法经济、政府经济和自然经济.[16]

经济发明是一种利用和分配自然、人类和人为资源的方式.但它呈现的形态和结果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和它支撑的社会体制.在现代社会,当高科技被征服、剥削和统治等价值观所引导而威胁到人类生存时,我们需要由关怀精神推动的经济发明.“我们需要一场关怀革命.”[17]关怀经济学支持个人的、组织的、社会的和环境方面的关怀和给予关怀.它有六个基础.[18](1)全方位的经济图.(2)重视和支持关怀与给予关怀的文化观念和体制.(3)关怀性经济规章、政策和措施.(4)包罗完全和准确的经济指标.(5)伙伴关系的经济与社会结构.(6)演进中的伙伴主义经济理论.关怀经济学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日常问题.它对家庭、子女教育、工作和企业生活以至于人类生存都有巨大现实影响.

8 小约翰·柯布和吉布森·格雷汉姆的走向共同体经济学

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John B.Cobb.Jr.1925)教授深刻批判了全球资本主义,并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提出了共同体经济学(The Community Economy).吉布森·格雷汉姆(J. K. Gibson - Graham)①在《后资本主义的政治》(A Postcapitalist Politics,University ofMinnesota Press,2006)的第四章,讨论了共同体经济.

主流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与当前资本全球化霸权具有内在的适应性,它假定人及其组织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它延续了18世纪以来的个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二元论等基本经济学原则.秉承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小约翰·柯布认为人或者组织是嵌入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的,“‘生态经济学’一词给我们指明了经济活动与自然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向.”[19]这种思维方式产生了彻底的生态主义,受其生存的社会关系及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所规定,人类生活在生态共同体中,应发展出寻求人类共同福祉的经济学体系——共同体经济学.

共同体经济学“它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经济,以便加强人类与土地之间、工人之间、邻里之间的联系.我们将寻求发展土地可承受并使所有有关方面都能最大限度地参加的生物区经济,以取代最初的全球经济模式.”[20]“共同体经济是指将共同的社会道德考量置于利润追求之先、力图减少全球化资本的破坏性影响的各类经济实践.”[21]共同体经济强调所有经济关系的社会性,重视一种更为广泛的经济相互依存性和所谓的“非经济的”活动.“共同体经济”这一话语,以新的方式将经济政治化,赋予经济新的意义.

吉布森·格雷汉姆用了一系列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说明共同体经济的特征:多元化的、多样的、小规模的、合作的、去中心的、多元文化的、扎根且服务于社会的、本地所有、分散的、自治的、本地市场为导向的、长期投资为先的、可持续导向的、价值在本地循环的、共同体所有的、共同体领导的、共同体控制的、共同体所有且分配剩余价值、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的、道德的、和谐的、本土自力更生的、替代经济.[22]

以上综述了以生态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几种影响大的理论.还有美国诺德豪斯和托宾的改国民生产总值为福利指标体系的理论,美国塞尼卡和陶西格以“稀缺的世界”为出发点的“补偿论”,法国柯尔姆和安列卡以取缔污染和治理环境为目的的“征税论”,美国卡伦巴斯德生态乌托邦经济的“人道主义社会论”,英国哥尔德史密斯“平衡稳定的社会论”等等.生态经济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摆脱了纯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经济学视野,将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综合起来做全面系统分析,昭示了经济学发展的新路径.

——————————

注 释:

①吉布森·格雷汉姆是美国学者凯瑟琳·吉布森(Katherine Gibson)和澳大利亚学者朱莉亚·格雷汉姆(Julie Graham)(2010年去世)两位学者的笔名.他们都是所在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学者,大学教授,致力于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上述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角度的女权主义的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8〕李文婧.论舒马赫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论[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205.

〔9〕〔10〕〔11〕〔12〕〔13〕[英]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2,99,150,117,18.

〔14〕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15〕〔16〕〔17〕〔18〕[美]理安·艾斯勒.国家的真正财富:创建关怀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8,16,17-19.

〔19〕[美]约翰·B.科布.走向共同体经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787.

〔20〕[美]约翰·B.科布.后现代社会政策.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58.

〔21〕〔22〕吉布森·格雷汉姆(J.K.Gibson- Graham):共同体经济[J].国外理论动态,2012(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