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893次
  • 评分4
  • 38
  • 0

曹 婷

(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 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 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 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 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 来更高的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97-03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曹婷(1980-),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1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 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 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 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 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1.2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 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 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 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 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 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 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 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 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 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2.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 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 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 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 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 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 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 “用 工荒” 。

2.2 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 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 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 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 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 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2.3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2.4 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 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 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 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3.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 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 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 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3.2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 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 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 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 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 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 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 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 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3 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 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 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代理机构来对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 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 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3.4 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透明度

企业在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媒介,每年向 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 员工的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查询缴 费记录或为个人帐户提供服务;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复 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对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义务的违法行 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被举报、投诉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保险 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本文探讨了把握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两条主线,打造四项特色,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效率的措施。

目前,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把握两条服务主线,着力打造四项特色,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4.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目标

4.1.把握两条主线,明确工作方向

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将业务工作放眼全局,从全局总体布局出发谋划工作,以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服务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4.1.1干部调配向基层一线倾斜。针对基层一线拆迁、建设、招商等攻坚项目对干部的强烈需求,积极配合“一进二帮三提升”活动,在干部调配管理中突出向一线倾斜,加强干部在一线表现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调配到一线的干部拉得出、干得好、长得快,为“百日会战”、“百日竞赛”各项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4.1.2人才保障向项目靠拢。根据分局内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蓝色经济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分局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紧跟大型企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大型专场招聘、定向招聘、上门送人才等措施,跟进解决各类人才需求难题,有效保障了大项、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1.3维权保障向搬迁企业延伸。建立同街道办事处、拆迁办、企业工会相协调的维权联动机制,主动深入企业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依法制定分流职工补偿方案,规范劳动合同解除行为,做好分流职工思想安抚工作,监督工资及补偿金的发放落实,实时掌握企业搬迁进度和劳动用工情况,牢牢掌握了搬迁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主动权。

4.2 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

把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争取政策,落实资金,切实破解民生难题。

4.2.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失业保障政策,全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积极鼓励参加技能培训,对参加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交通费补贴,为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创造了条件。

4.2.2不断健全保障体系。开展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问题专项行动。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及时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累计足额发放失业金、农民工一次性合同补助、丧葬补助金。

4.3.打造四项特色,提升工作效率

4.3.1推行新录用人员导师制度

加大新录用公务员培养力度,为新录用公务员配备导师,指导新录用公务员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促进快速成长。建立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选拔理论素养高、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处级干部担任导师,并定期进行考核评议,保证导师队伍的规范化和稳定性。选聘的导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从思想、学习、工作、管理四个方面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观念;带领新录用公务员深入一线进行锻炼,利用自身经验进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对所指导的新录用公务员思想表现、工作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其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

4.3.2推行公益性岗位“363”管理模式。“363”即实行招聘岗位,招聘过程,人员信息三项公开,制定承诺、考勤、考核、讲评、奖惩、网格化管理六项制度,落实出勤监督、巡察监督、群众监督三项监督措施。推行“363”模式以来,全局通过规范管理先后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320份,腾出岗位用于安置困难群体就业,让最困难的群众享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后,通过在社区卫生、治安、绿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社区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困难群体安置的“双赢”。

4.3.3推行劳动监察预防预警制度。

实施劳动监察维权阵地前移,推行预防预警制度,实现劳动监察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坚持普法宣传先行,运用各类媒介开展送法上门,注重点面结合,把提高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发挥“两网化”事前监管和化解劳动纠纷功能,以社区为依托,将全局30个大网格细化为128个小网格,建立了一支60名兼职监察员和98名监察协管员的网格监管队伍;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原则,将预警监管与企业年检、岗位开发、职业介绍、用工监测、日常巡查相结合,提高了监管效能,赢得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劳动维权协调机制,将劳动监察执法同就业备案、劳动争议案件处置、保险扩面相结合,同街道、社区、企业相互动,建立每月报告拖欠工资、社会保险费和有欠薪逃逸隐患企业的信息报告制度,对重点监控企业提前介入指导,增强了劳动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4.4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立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实际,全面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累计梳理包括人事代理、人才引进、档案提取、补贴申报、培训报名、退休认证等25项服务项目,面向全区群众接受预约服务。推出三类预约服务方式: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及困难家庭,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对不能在上班时间到窗口办理或有紧急事项的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加班服务;为同属一个工作单位的多名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团体服务。预约制度的推行,延长了窗口服务时间,拓展了服务空间,丰富了服务形式,减少了服务盲点,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全面推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上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三个民生目标,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劳动人事维权四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郭凯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集体

经济 2012年04期

[2]刘晓茜 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报告[D].

郑州大学 2012年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