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39次
  • 评分4
  • 38
  • 0

文/胡 亮

【摘 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即解决课堂教学中必然面对的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形象性的矛盾。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优化;课程教学

教师营造什么样的教学氛围,以什么样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最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接纳新的知识,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学生主动参与,营造和谐学习气氛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识到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

二、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广阔思维空间

新课程强调在凸显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要讲清知识的来源,展示知识的产生与创新过程,通过实例和实际情境向学生表明“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要中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我在讲授“矩形的性质”这节课的内容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矩形图片,包括门窗、建筑、日常用品等,唤醒学生对矩形这一图形的原有认识,同时也暗示学生学习“矩形的性质”是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然后通过几何画板展示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变形而来的生成过程。很自然的帮助学生建立起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最后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直至最终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出矩形具有的性质。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几何证明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布置作业时,我也分为多个层次,目的就是使处在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同时也激励处在较低层面的学生向较高的层面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四、开放教学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中进行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课堂中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在教授“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度数。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猜想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完成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就改变了过去传统方式下的说教,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数学归纳的能力,实现了学生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总之,当前教学实践逐步证明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课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张天宝.《新课程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作者简介】

胡亮(1979-),男,广西梧州市人,本科,职称:中教一级梧州市第一中学政教处主任,担任数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