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球虫病的诊治体会

  • 投稿萨娜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51次
  • 评分4
  • 24
  • 0

彭康强?1,詹文辉?2

(1.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畜牧兽医站 354308;2.福建省南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3000)

鸡球虫病目前是养鸡生产中很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鸡的肠道,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寄生性原虫病。特别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有利于球虫卵囊的生长发育,常常造成暴发性流行。15~45日龄的幼鸡死亡率可达80%,即使患鸡病愈,生长仍严重滞后,产蛋量降低,且易诱发其他疾病。养殖户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现将一例鸡球虫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武夷山市五夫镇位于福建北部,夏季高温多雨,虫卵容易繁殖,本镇某养鸡场位于山脚下的一个简易搭改的场地,已饲养过多批,这批饲养的2000羽鸡在28日龄时,出现零星死亡,死亡数量很快增加,到第三天时死亡20多羽,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发病户主到我处就诊。

2 临床症状

发病鸡有600多羽,病鸡精神不振,羽毛蓬乱,采食减少甚至废绝,精神萎顿,缩闭目颈,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腹泻,随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第2~3天发生急性死亡,耐过病鸡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受阻,增重缓慢。

3 病理剖检

经剖检将死的患病鸡10羽,病理变化特征较明显,病鸡肌肉苍白,病变的肠管增粗,肠道黏膜粗糙、增厚,肠壁肿胀、出血,黏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可见红白相间的小点,有的黏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液,盲肠肿大2~3倍,呈暗红或血红色内有血凝块或新鲜的血液、盲肠上皮增厚、浆膜有出血斑。

4 实验室检查

对于急性死亡的病鸡,从病变部位刮去少量黏膜置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取少量黏膜做成涂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在高倍镜下检查,见到有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

5 诊断

根据患病雏鸡的临床症状和剖病变、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变化、病原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可确诊为鸡球虫病。

6 防治

用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按0.1%混于饲料,连喂7d,停3d,再喂3d。投药7d后,发病的600多羽病鸡死亡95羽,其余鸡全部治愈。同时1周用碘伏消毒液1:3000稀释饮水1次,隔2周圈舍、食具、用具用百毒杀1:2000稀释液喷雾。

7 体会

7.1 主动预防

防治球虫病的同时必须控制好环境卫生,保持地面的干燥,及时清理鸡粪或者换上新的垫料。同时定期做好好消毒工作,做好集中定期消毒或夜间带鸡消毒。

7.2 科学用药

发生球虫病时,必须及时治疗,按时按量用药。如用磺胺类抗球虫药防治球虫病,不但要注意早期用药,而且要注意按使用说明用足疗程,一般3 d。如果只投药1~2d,见病症减轻就停药,不但没有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反而会导致耐药性虫株的出现而影响以后球虫病的治疗效果。使用其他球虫药物也是如此,在生产实践中,因用药不足或时间太短而造成该病反复的病例屡见不鲜。

抗球虫药的种类很多,在最初推出市场时绝大多数对球虫病的防治效果都很好,但球虫容易对抗球虫药产生耐药性。禽场应有计划地交替使用抗球虫药,这样可避免或减缓耐药性虫株的产生,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降低球虫病造成的危害。针对本次发病的鸡群,也可以选用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按0.1%混于饲料中,连喂5d,停3d,再喂5d。

7.3 鉴别诊断

鸡球虫病应与消化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进行鉴别诊断。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除了小肠充血和出血性炎症外,同时皮下、肌肉、心肌、肝脏、胸腺等均有出血性病变,肠道黏膜还出现溃疡。球虫病的病变只局限于肠道,通过黏膜涂片进行瑞氏和革兰氏染色,鉴定病源确诊。沙门氏菌病可见无小肠出血性炎症,盲肠膨大。其肠道病变可能与球虫病相混淆,但沙门氏菌的感染还可见肝脏、睥脏肿大。肝脏有局灶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