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开展物理科技活动的几点体会

  • 投稿丽茗
  • 更新时间2018-03-22
  • 阅读量752次
  • 评分4
  • 77
  • 0

  初中阶段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外,还应该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开展物理科技活动,借此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本文从物理科技活动的教学目标、组织形式角度谈几点笔者的认识,望能有助于教育教学实践。


  1物理科技活动的目标


  教育教学是有目标的活动,对于物理科技活动也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由于没有考试的约束,笔者将其分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


  1.1目标1: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时,对科学还是蛮感兴趣的,不过随着学龄的增长、学习进程的深入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科学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被无意义记忆所侵占,物理不那么有趣了,而是感觉到难与乏味,加上教学时间紧,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缺失,导致探究意识逐渐减弱,兴趣逐步衰减。


  物理科技活动是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习形式,教师布置活动任务,给学生搭建动手实践的平台,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实践,主动观察实验和生活,感受“科学的生活性和严谨性”,借此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1.2目标2:训练学生的物理技能


  初中阶段开展物理科技活动与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是有联系的,因为前者以实践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又不拘泥于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合理,可以在初中物理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中物理实验的创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痕迹,科技活动中的创意也会逐步“物化”为学生的物理技能,尤其是操作性物理技能。


  1.3目标3:培养开放性的科学素养


  什么是开放性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与科学相关的内秉特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同时又表现在其认识科学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在科技活动的每一环节,我们的设计都渗透着科学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其开放性科学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素养的个性化发展。


  2物理科技活动的设计与案例


  2.1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活动设计


  侧重于知识技能的科技活动是指我们的活动设计任务与教材中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这样的科技活动旨在将活动与教学内容相联通,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激发学生用知识进行设计的欲望。


  科技活动案例1:制作神奇的谦虚灯


  [TP12CW23.TIF,Y#]


  制作成品和要求:成品如图1所示,具体要求:当吸管竖直时灯不亮,当吸管弯下时灯便亮了,从灯的形态来看,吸管弯曲犹如一个虚心低下头的人,谦虚往往更容易绽放光彩。


  当笔者布置这个活动制作要求时,学生被新颖的实验内容和神奇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被有效调动,都纷[HJ1.6mm]纷想知道怎么制作,活动由此展开。


  提供器材:直径为6mm的弯头吸管(5支);直径为5mm发光二极管(5只,不同颜色);水银开关(5个);碱性电池(1.5V,2块,配电池盒);酸奶杯(1个);导线若干;电工工具箱等等。


  科技活动可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如下几个:


  目标1: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如何设计简单电路。


  目标2:运用“额定电压”这一概念,设计电源。


  目标3:了解生活中的电学原件及其使用方法,如发光二极管、水银开关及使用方法.识别实际电路中的导体与绝缘体。


  目标4:通过改进、设计富有个性化的谦虚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侧重于物理探究实验的活动设计


  除了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设计外,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中,还往往以探究实验为抓手,整个活动的设计与思路源于常规的物理实验。


  科技活动案例2:回滚易拉罐


  [TP12CW24.TIF,Y#]


  制作成品:表面上普普通通的易拉隨,却能向前滚动几步之后再返回来,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如图2所示)。


  活动材料准备:在科技活动前,笔者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几个废旧物:易拉罐(2只);螺母(1个);橡皮筋(若干);棉线、牙签;同时给学生提供锥子和剪刀。


  介绍制作过程:


  步骤1:将两只易拉罐的上口盖均剪掉,保证底筒可以套成一个罐子;


  步骤2:将罐子两个端面的直径划成三等,在分点处各扎两个孔径约为2毫米的孔;


  步骤3:在步骤2扎的四个孔中,平行地穿入两根橡皮筋,同时用牙签将其固定;


  步骤4:用穿上重物(螺母)的绳子将两个橡皮筋系在一起,在罐内的中心,橡皮筋会成X状;


  步骤5:将做好的回滚易拉罐放在地面上,用手推动,可以观察到易拉罐向前走,然后返回。


  学生创新性活动与思考:在学生了解了制作过程后,作品的优劣与物理知识的应用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搭建了一个探究与创新的平台:比一比,看谁的易拉罐走得最远,并且还能返回来。


  这个任务实际上就是要学生完成:“如何让易拉耀走得更远?”的思考与创新课题。


  学生围绕这个任务展开讨论,在实践前能够生成如下几个问题,并讨论得到结果。


  问题1:易拉罐走的远与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问题2:影响易拉罐动能的因素包括哪些?


  问题3:影响橡皮筋的弹性势能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4:影响其他能量损耗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5:如何改变这些因素?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定性思考,实验探究的需要自然生成,这个时候借助于比赛这个情景,让学生借助于控制变量法进行量化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入表1。


  评析通过这样的物理课堂科技活动设计,活动中不仅仅有物理知识的应用,活动中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思路也源于平时常规的物理实验,此外,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加关注除了教材以外的物理现象,对生活的观察会更仔细,学会在生活中广泛收集活动资源,这不仅仅使学生的科学知识得到了有效积累,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也获得有效提升。


  作者: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