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外国文学教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改革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2-01
  • 阅读量640次
  • 评分4
  • 47
  • 0
  【摘要】外国文学课程是高职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本身难度很大,以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不妥之处,外国文学课程处于边缘状态,学生不够重视,教学上也处境艰难,收效不好。因此,我们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分析入手,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外国文学课程改革方法与措施,充分发挥外国文学课程提高文学素养、开拓学生视野的基本功能,实现与小学外国文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小学外国文学教学;外国文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一、人教版小学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阐述“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外国文学作为一门时间跨度大、范围涉及广的特殊课程,恰恰为这样一个语文课程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对外国文学课程的深入学习,必然能够扩大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015年的课程标准中说“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首先从地域上看,作品大多数是选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美国占据的数量特别多,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就选编了两篇《威尼斯的小艇》《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有苏联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七颗钻石》等作品,真正体现了多样文化的意识。从作品表现的基本主题来看,有表现人与自然的如《跑进来的小松鼠》《城市之肺》《琥珀》等等,有表现人与社会的《给予是快乐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也有表现人与自我的《童年的发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这些多元主题的作品,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品读之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课程标准中还阐述道:“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基本上是各国的经典作品,具有十足的典范性,如安徒生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跟我们中国传统的西游记一样,是世代流传的经典,百看不厌,激发儿童无限的想象力。从体裁上来看,包括了故事、小说、童话、散文、语言等,由此可以看出,选文体裁的多样性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样性与经典性相结合是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选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许多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有的课堂集中精力放在作家作品的死记硬背,有的课堂重在让学生生硬地概括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可以说应试教育的阴影还存在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小学外国文学作品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观高职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教育,意义也就十分重大。
 
  二、高职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上看
 
  有限课时数内教学内容相对繁冗,收效比较差。以郑克鲁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为例,上、下两册厚厚的两本,要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学习完是一件相当难的教学任务,加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对较弱,他们面对语言、思维、文化等迥然不同的文学类型,学习难度特别大,学习效果也就差些。
 
  (二)从教育模式上看
 
  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审美能力及文学素养的提高。目前教学流程基本上是介绍某一流派的产生,基本特点,重要作家作品的介绍概括,作品的主题,艺术特点等,似乎离文学有点远,变成了流水账一样的史学介绍课程,虽然我们的教材名称是“外国文学史”,但终归要回归到作品文本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从考核方式上面来看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完成了知识目标的考核,能力目标的考核、情感目标的考核基本达不到。比如考试课,学生无论平常听课效果好坏、阅读量的多少,只要在考前识记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流于应试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成长为一名小学人民教师。这种考核方式使在校大学生把这样死板的方式带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知识、轻情感的情况,在价值观的培养与情感陶冶方面,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从外国文学的实用外延来看
 
  外国文学的实用外延缺失,与小学外国文学脱节。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入占了百分之十左右,多以欧美文学为主,体裁主要以故事为主,表现的主题也是多样化的。但是目前的外国文学教学几乎没有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学的问题,有的学生在实习之初就有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的令老师感觉到很悲哀的想法。
 
  三、高职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改革方案
 
  (一)从教学内容上看,要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具体课件以及课时情况,对教材进行系统的规划,优选教学内容,可以按级别分类或者是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古代文学,希臘神话与《荷马史诗》以及悲剧部分是重要的内容,那么喜剧部分即可一带而过或者学生自读。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教师可以在分析文学史、作品的经典性与典范性的基础之上,选择出适合于对学生重点讲的作家和详细品读鉴赏的作品。在这样的精挑细选之下,能让学生在有效的学时内,吸收到文学土壤中最有“营养”的那一部分知识,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为高职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师,同样可以本着这样的理念,对教材进行二次选编,选编出属于自己和学生的本土化教材,这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大有益处,对于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教学模式上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师生“对话”“互动”“研讨”等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讲到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最经典的心理独白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了整个背景与内容之后,进行简单分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一种主动参与过程中感悟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适应于小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同样适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品,在参与过程中提升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可以就某一作家、作品、主题等,展开文本细读和课堂研讨。针对浩如烟海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深入研读、认真品读、多元解读几部经典的作品,比走马观花式的流水式阅读重要得多,意义也非同凡响。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课堂研讨,学生准备、学生组织、学生主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和点评,这样一个小型课堂研讨会,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品读作品的积极性,逐渐养成了他们自觉思考和阅读的习惯,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课堂参与、文本细读、课堂研讨的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对于他们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从考核方式方面来讲,从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出发,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知识的目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传统考核方式的主要部分,不论怎样不应该缺乏,可以加强能力的考核,外国文学能力的考核,主要指的是鉴赏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生文学功底不深的时候可以在文本细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讲故事、改编故事、续写故事等方面进行实践性考核,随着学生文学功底不断加深以及专业素养不断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就一些经典篇章进行说课或者讲课,对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讲,这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将来作为人师走上讲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从外国文学的实用外延来看,要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与外国文学课程衔接起来
 
  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当然必要的话也可以扩展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包括选材的数量、地域、主题倾向、体裁等,在此基础上再择优选择我们外国文学课程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互动研讨,虽然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但对于小学教材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在当下中国普及阅读的大背景下,可以适当扩宽在校大学生的阅读领域,比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绘本作品,绘本不仅仅属于幼儿,同样也属于儿童甚至大人,现在推广儿童阅读的专家学者也比比皆是。纵观那些比较经典的绘本作品,国外的占更多数,也当然属于外国文学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也可以适当推荐学生读这些外国绘本作品,真正以一个儿童的视角,领会外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大背景下,反观高职院校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绍振.名作細读——微分析个案研究(2010年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郭楚玙.论高职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教育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2016(6). 
  [4]张冰洁.以能力为核心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教师,2016(35). 
  作者简介:白云,女,1984年生,吉林蛟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教育与研究、儿童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