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质性评价策略和方法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 投稿小猪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418次
  • 评分4
  • 10
  • 0

文/曾仕文

【摘 要】有效的评价,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源,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质性评价,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一种方式,当前课程改革多元评价所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何有效实施质性评价以及质性评价具体方法的运用问题。文章针对此进行了实践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质性评价;质性评价策略;质性评价方法;教学有效性

前言

从《地理课程标准》中可知,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因此新课程的评价被称为“发展性评价”。质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从过分关注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强调对评价对象作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描述评价对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描述和记录,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的成长要“观其大略”而不能偏于一方。对于地理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言,尤其是对于初中地理基础教学,实行“观其大略”的质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利。

一、质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质性评价本身在以往的评价中也存在,如常见的我们教师写给学生的评语、与个别学生的课后访谈等都属于质性评价。但在定量评价为主的应试教育时期,质性评价只不过是一种点缀,长期以来笼罩在定量评价的“阴影”之下,不被人们所重视。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生本教育,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真正提升教学有效性。质性评价开始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要成为发展性评价的主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质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迷惑,笔者认为应该强调以下策略:

1.首先落实“以人为本”的新评价理念

传统评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质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因此必须彻底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必然要遵循生命的轨迹,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和保全生命的成长,或引导生命的创造性冲动不断发展”,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张扬更为重要,这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景仰。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全人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与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让评价更趋人性化。尤其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主要是地理的常识性教育,所谓“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更不是用区区分数可以衡量的。所以,教育效果要提升,首先必须及时落实转变观念。

2.质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

一般而言,初中地理教师所任教班级较多,所需要评价的学生也比较多,通常工作量也有六个班。教师在自身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还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质性评价,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任教班数班容量偏大,仅依靠教师一人单薄的力量,难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质性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的一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从中可以看出,质性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开展的评价进行设计指导,并对评价过程进行监控,采取抽查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必要时还可引入家长等的参与。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互评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时不易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同学的评价使学生本人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互评也起着监控、榜样的作用。质性评价放手让学生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学生对自我、他人的责任意识,也有利于提升地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3.注重评价方式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的多项、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由于主体创造力的巨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企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学行为是不恰当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留一定的余地,是动态的评价。

以往,教师的评判是权威性的。它无视学生学习和发展趋势,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锤定音”,它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甘当听众。而动态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延缓性评价,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讨论、去论证。教师只是在学生的思维相碰撞时,才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和鼓励,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质性评价的实施要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同样要求要动态化、过程化的去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

4.质性评价方法和量化评价方法并举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质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并不是要否定量化的评价方法,二者应是互补的关系,“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初中地理教学应更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因此质性评价必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质性评价方法实践

在把握质性评价的策略内涵后,笔者在平时的实践中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中,活用各种方法进行质性评价,注重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定能使学生和教师取得更多的收获。

1.案例分析法

通过解剖具体的案例(案例与被评价人有关),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学习小组对某一个所学章节综合分析题的答案进行分析评价,找出成员答案的优点与不足,认同了一系列学习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对综合问题回答能力的认识,教学的效果会更全面。这种方法在地理复习课、练习课中的实用性较强。

2.交流评议法

参与者对评价内容进行事实判断之后,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学习后召开地理学科单元总结会议,被评价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总结汇报,然后由与会者对被评价者作出评议,分析对被评价者的学习现状,指出长处和不足,以便在今后发扬和改正。这是对个体最贴身的评价,针对性非常强,对学生个体的触动较大。 

3.表现性评价法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被评价者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其发展现状。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要点:

(1)列出要考查表现的重要方面,一般控制在10-15项之间;

(2)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可量化的被评价者的行为和成果特质作为界定表现的标准;

(3)按行为表现的顺序排列考查内容,以便于观察和判断。

4.档案袋法

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被评价者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是学生个体最直观的成长轨迹纪录,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强。

档案袋主要有两种用途:

(1)展示作品。将被评价者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收集。

(2)反映进步。将能反映被评价者进步情况的作品、测验卷、家长信、学习心得,反省材料的收集等。

5.小组课评价法

所谓“小组课评价法”即每节课指派一个学习小组(一般为6-7人,前后桌)负责记录本节课的情况,并通过集体合作对几项指标作出评价。具体操作程序为:

开课由前节课评价小组公布评价结果,以便全班同学了解,教师稍加点评。一分钟组长分配任务,指定专人记录两项指标(小组活动个数,发言人次大约数)。课后填写情况记录及评价表等。评价信度:学生们纷纷表示同班学生朝夕相处,再熟悉不过,一般不至于出现差错,更何况集体评价不是某个人的特权,因此,其信度是可靠的。

质性评价的策略是我们对地理教育科学认识的进步,质性评价的方法更是各式各样,但一切方式方法的终点都是为了提升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更全面的成长。活用这些质性评价策略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值得尝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湖北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马斯洛(美),林方.《人的潜能和价值》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