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发展探索

  • 投稿礼部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706次
  • 评分4
  • 44
  • 0

姚汝贤,孙 利

(黄淮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转型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的转型提升。文章通过分析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等措施对教师转型进行有益的探索,指出还存在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和培养经费投入不足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转型提升;教师;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性

基金项目: 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014sjgix065);黄淮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14XJGLX0101、2014XJGLX0402)。

第一作者简介:姚汝贤,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网络, yaoruxian@126.com。

0 引 言

近年来,新一轮的高校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轮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现代、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轮的改革既是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需要,又是地方本科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需要,更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需要。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掀起转型发展的热潮,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确立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路径和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改革目标。

在这一轮改革中,黄淮学院作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和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走在改革的前列,也取得一些经验。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转型和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主干力量的教师转型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和转型提升的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教师的作用提升到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高度,这对探索黄淮学院在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的转型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转型发展的成败。因此,学校在高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转型发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够强、视野够宽、后劲够足的“双师”教师队伍,但在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转型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1.1 转型主动性不强,自主发展动力不足

很多教师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与重视不够,面对转型发展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再加上信息工程学院原有的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很多教师对学校的转型发展不理解甚至有抵触。另外,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仍然以科研成果评价为主,对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却没有硬性要求,致使更多教师只是一味追求申请项目和发表论文,而在应用性教学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方面却不愿下工夫,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再有,对于教师来说,院系既要求他们讲好课以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求他们专心科研以晋升职称,还要求他们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使得教师压力倍增、身心疲惫,导致教师转型提升的主动性不强,甚至个别教师抵触转型。

1.2 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知识欠缺

信息工程学院是在计算机科学系和信息工程系基础上合并融合而来,原来的教师大多学科知识相对单一,跨学科知识欠缺。例如,网络工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的融合,而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师既有计算机的学科知识,又要熟悉通信、电子信息等学科知识,还要有很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艺术以外,还应具备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技能,并善于在工程实践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3 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不强

要实现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工程应用能力,但信息工程学院大部分的教师是原学校的理论教师和升本后的高校毕业生。对这些教师来说,他们基本上是大学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再加上过去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这导致一部分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也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造成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发展途径

2.1 构建教师培养机制,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从现有教师的培养入手,提高和完善他们的应用技术能力。为此,信息工程学院启动“应用型师资培养计划”,通过各种形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1.1 立足校内,多种措施促进教师转型

信息工程学院秉承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在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深挖院内资源,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施“网络在线学习计划”,创建“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开辟“网络学习分会场” ,以提升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组建各种团队促进教师转型,如计算机实践教学团队、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团队、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等,通过团队承接一些社会的横向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与应用能力并服务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案例对接实际项目、教学课堂对接生产车间,达到教师、学校、社会互利共赢。

2.1.2 拓展视野,实施“走出去”的转型战略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规定40岁以下年轻教师评职称要有一年以上的行业企业岗位实践锻炼经历,每年选派30名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政府机构参加顶岗实践或者挂职锻炼。同时,信息工程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行业水平认证等行业认证,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机构交流学习,利用企业相关的前沿实训平台学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思想。例如,学院要求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教师针对所教课程获得思科或华为的相关认证;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获得相关的软件工程师、程序架构师、数据库工程师资格等。截至2014年底,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获得相关资格证书40人次,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左右。2014年,学院又选派3名网络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到大连思科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实训;选派6名软件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到沃瑞达进行项目开发实训,加速教师的转型发展。

不仅如此,为了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信息工程学院还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交流,通过共建学院、联合培养的形式尽可能地吸纳世界前沿研究成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应用课程培训体系。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已经与德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业务骨干出国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1.3 健全培养管理体系,以服务考核为手段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的转型实践和培训并不是走形式,而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为了保证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实践培训有好的效果,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对教师转型过程的管理和跟踪督导,要求参加实践的教师都要签订《实践目标责任书》。此外,信息工程学院还成立服务考核小组,对参加实践转型的教师进行跟踪服务和考核,及时解决教师在实践锻炼和培训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议,将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岗位津贴、评优评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转型的长效机制,规定教师每3年至少要到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3个月的培训,持续提升教师的转型发展水平。

2.2 完善转型激励机制,以资金政策倾斜为主线

在学校和信息工程学院的转型发展中,教师也承载了诸多压力,如何让压力变成动力,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保证机制[1],需要学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为此学院出台了《黄淮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办法和奖励措施》,规定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和骨干教师选拔等方面具有优先权,在参加双师教师培训期间享受在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对取得相关专业和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2014年,黄淮学院制定新的分配制度《黄淮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明显提高了实践教学教师的收入,并重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发展水平的《黄淮学院教师考评管理办法》,更加凸显了双师型教师的待遇。2013—2014年,黄淮学院从学校层面到院系级层面共梳理200多项管理制度,去除不符合应用型办学发展的条文,增加符合应用型办学要求的相关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修订显示了黄淮学院办好应用型大学的决心和信心,为教师的顺利转型奠定了基础。

2.3 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以合作和创业为主轴

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教师向应用型职业教育转型就将变成一句空话,因此瞄准市场需求,寻找企业载体,搭建一些平台,是实现教师转型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校层面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各级各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机构,并以此为依托结合合作联盟单位,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工作室或教学车间,把企业引入校园,让专业教师成为企业工程师,让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让学生进生产一线,在项目的研发设计中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其次,在院系层面,信息工程学院引进北京中锐咨华科技有限公司、天中驿站网等30多家企业在校内进行项目开发与生产实践,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平台与项目开发平台,此外黄淮学院还建立技术转化和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寻找产业转化的途径并且鼓励教师自主创业,要求每一个院系都要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并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和办公设施等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调动基层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应用研究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快教师的转型。

3 对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转型发展探索的思考

信息工程学院对教师转型发展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 尽快构建一套多元高效的评价机制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历史因素的制约下,学校现行的评价机制强调对教师的规范管理,忽视教师个体持续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要求并且评价指标偏重科研创造,较少关注实践应用,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教师转型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一套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首先,评价机制的考核要全面,对转型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查他们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还应考查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及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成果等,还要把品德品质、进取精神和社会服务经历作为评估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实行分类、分层考核,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师自身职业意愿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甚至可以尝试有些高校已经试行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2],在职称评定上允许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进行并逐步提高教学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对一些应用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甚至可以不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考核。

3.2 加大教师转型培养的投入

最近几年,信息工程学院虽然采用奖励和补贴的手段促进了教师的积极转型,但是相对于学校的硬件发展速度,对教师转型培养的投入还有点低。黄淮学院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矛盾多、困难大、教师待遇较低,同时由于学校快速发展,近几年突击引进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生活压力较大,因此学校规定对拿到相关专业和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给予1 000元的奖励,但这对于考取这些证书的花费来说相对不足。

4 结 语

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已对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多年探索,融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在教师的转型方面已有较大提升,同时通过教师的转型带动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水平、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目标,以教师转型提升为突破,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冰, 陈兆金.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 天中学刊, 2014(6): 117-122.

[2] 亓小林, 孙婷婷.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 A 学校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21): 26-33.

(编辑: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