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7-06
  • 阅读量102次
  • 评分0
  • 0
  • 0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不过当前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相关政策措施跟不上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以身作则,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他会给学生以亲切、信赖的目光,饱含激励的话语,就会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愉快、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同时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


  2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素质。


  3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缺点,我们要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到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认真钻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我们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材料来,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