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51次
  • 评分4
  • 27
  • 0

粱庆兰

人们的思维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更擅长形象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教学效率。

一、运用直观教学,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往往会由于知识经验贫乏,表象储存量少等原因,影响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而直观教学却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起到丰富表象、有效运用表象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有如下几种情况:

1.以实物、实地直观。阅读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实地参观或实验操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观或操作,感知这些事物的特点,从而在脑中留下生动而清晰的印象。阅读课文时,这些印象就会在脑中再现,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课文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课文模拟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狐狸是如何“狐假虎威”的。

2.以图片简笔画、投影直观。这种情况虽没有实物观察直观清晰,但是却简便易行,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就可以利用这些直观资料,让学生形成表象,并运用表象去理解概念。例如:在阅读课文《九寨沟》时,让学生画出看到的各种景色。然后分析评论,分段难点就可以迎刃而解。

3.以语言录音直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音乐和情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教师用语言对事物作形象的描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提取相应的材料,能形成语言和图像的双重表象,促使学生人情入境地接受知识。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插入音乐,学生接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段段文字,而是在文学欣赏的同时获得情感的共鸣。从而在头脑中构成了一幅幅“我”与珍珠鸟在一起相处的和谐画面。

二、借助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挖掘品位语言,启发想象。启发想象力,挖掘品位语言,主要是指导学生熟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入而产生想象。例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出来。在学习了诗句以后教师不能急于要求学生画画,而是要从诗句中挖掘品味,先导言:同学们,学习完这首诗以后,你们的头脑中都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讲图画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品味语言,想象图画,注意对“疏疏”“一经”“树头花落”“无处寻”等词语的体会,使学生头脑中的图画更形象具体。

2.抓住表达中心的重点句段,诱发想象。有些课文比较含蓄,没有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肖邦弥留之际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作者虽没有直接说出这是肖邦爱国精神的体现,然而这却正是作者文章中的感人之笔。如何抓住这一环节呢?我这样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肖邦日夜思念自己的祖国,可是却一直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到他死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以这样的设问将学生巧妙带入角色,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文章的中心了。

3.利用“空白”之笔,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如“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的“它好像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个省略号。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领悟了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做比喻,引导弟子感悟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借助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进行扩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想象补充水与君子的共性的同时,达到学文悟理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