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 投稿李小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51
  • 0

刘闫

2500 年前,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说不用细密的网到深池里面捕鱼,鱼鳖就不会被吃光。按照季节拿着斧头进入山林里砍伐树木,木材就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孟子教育后人要怜悯生物,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珍爱之情。由此看来,我国的情感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渊源。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要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现在,新课程改革依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教师在日常的研讨中也不断提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理论上虽然已经很成熟,但在操作上依然薄弱。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受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技能的训练,致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长期受到冷落。第二,认识不足,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看成一种负担,或是所谓的“软目标”,不能自觉落实。第三,受中考的影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可以通过测试来考查,然而,情感目标的考查却很难以考试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上三点导致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为什么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呢?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地位

“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结构,是每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着的一级,这样就可以向上攀登。”这段精辟的比喻阐述了情感教育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就“态度”而言,最根本的态度是对人生的态度。“价值观”则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追求的价值,也就是生活的理想和人生目的。学生在积极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让知识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实践中开花

在讲述“人体的生殖”的时候,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爱生命,孝顺父母。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是将重点锁定在前两个目标,强调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于情感目标只是一带而过。这次,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采访母亲:“ 母亲孕育我十个月的感受”。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目标后,请几位同学交流采访内容。A 说:“妈在怀我的时候总是呕吐,有时候喝水都吐出来,很辛苦。”B 说:“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夜里总是睡不好,白天还要坚持工作。”C 说:“妈妈是个特别爱美的人,自从怀孕,再也不用化妆品,不穿高跟鞋,脸上长了很多斑,也不介意。”接下来,我趁热打铁,播放了一段关于母亲分娩的视频,更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由此,顺利地完成了情感教育:一要尊重生命,因为生命来之不易。二要孝敬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

笔者在课后的反思中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太重要了。不经意的一个课堂环节,却收获了可喜的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给的关爱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学生不能理解孝顺父母的原因,更不能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然而,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但掌握了生殖系统的组成与作用,更多的是从心里真正认识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几十年后,孩子也许记不住课上的知识,但会把这份感恩之情深深地埋在心里。

总之,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借助生物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西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