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7-11-07
  • 阅读量560次
  • 评分4
  • 20
  • 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 年1 月至12 月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 年1 月至12 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观察组,两组均为同一科室的同一批工作人员,其中对照组未开展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观察组则实施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对两组的环境物品监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空气合格占比、无菌物品合格占比、紫外线灯合格占比、配置药物合格占比以及生物安全柜合格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院内感染预防控制;静脉药物配置;院内感染;环境物品监测

静脉药物配置即为对医疗所需药物进行配置,主要是对全静脉营养液、透析液、抗生素药物以及细胞毒性药物进行配置[1]。若配置的环境受污染,可影响操作人员与患者,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防控与监测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分析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应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的效果,特抽选不同时间段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2015 年1 月至12 月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对照组,将2016 年1 月至12月为观察组。研究期间,科室内未有人员变动的情况存在,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0.95±10.16)岁。

1.2 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预防控制措施,观察组则实施院内感染预防控制,主要包括整体布局管理、人流与物流管理以及感染控制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以上两组的环境物品监测(空气、无菌物品、紫外线灯、配置药物、生物安全柜)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 版进行处理,若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可用P<0.05 表示统计学有科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空气合格、无菌物品合格、紫外线灯合格、配置药物合格、生物安全柜合格占比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 所示。

3 讨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有重要作用存在,可以提升药物安全性及控制医院感染概率,对改善医患关系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我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时间较短,为此实施时极易有管理不足的情况存在,应当对配置流程进行优化。本文中将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应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的效果理想,其内容见下文所示:

(1)对配药场所进行合理的制定,使得工作量同功能室的设计适应,对洁净区、辅助工作区域以及生活区域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并且将醒目的标识设立,污染区域由红色代表,万级洁净区域由蓝色代表,十万级区域由黄色代表,合理的安排相应区域间人员物品的流动,尽可能将活动减少,将防止交叉感染的设施设立于非洁净区域,对危险的药物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将生物安全柜以及空气净化器独立设立,在生物安全柜当中配置特殊的药物,在水平层流台对普通药物进行配置,将局部百级洁净区形成。

(2)对无菌操作的规程严格的执行,工作人员均应当在更换鞋帽及无菌衣物、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进入配置室,进入至配置室以后,每批次药物工作人员均应当更换手套,必要的情况下可间隔半小时更换一次手套。在准备间将药品的外包装拆除,对相互传递进行禁止。配置室中相应的药品及设备均应当由专人管理,总务部应当对设备定期开展检修,保证仪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3)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同时对洗手的制度严格的执行。对无菌物品使用之前应当对其进行核对与检查,在不同药液配置时应当对注射器进行更换。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空气合格占比(97.14%)、无菌物品合格占比(100.00%)、紫外线灯合格占比(98.57%)、配置药物合格占比(100.00%)以及生物安全柜合格占比(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可以将配置室的环境物品监测质量提升,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今后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