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19
  • 阅读量427次
  • 评分4
  • 70
  • 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5例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43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肺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Velcro音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PEFR、FEV1、FEF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炎有明显优势,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
 
  關键词:间质性肺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63.1+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2-0027-02
 
  间质性肺炎又称为纤维性肺泡炎或肺纤维化,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患者多以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及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之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累及肺外器官,主要以体重下降、关节痛及疲劳感等全身症状为主,在各个年龄均有发生[1],患病后肺功能多有降低,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西医方法对间质性肺炎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太理想[2-3],笔者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炎的效果,选取本院2013年-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3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5例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第7版《内科学》中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通过临床症状、CT检查、肺活检等检查确诊,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实施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范围33~72岁,平均(53.7±10.2)岁,病程范围4个月~13a,平均(2.9±1.1)a。治疗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范围35~73岁,平均(53.4±9.7)岁,病程范围4个月~12a,平均(3.1±1.0)a。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支气管扩张等基础治疗,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强的松:口服,初始剂量,0.5mg/kg,1次/d,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调整,1个月后剂量逐渐减少,但仍保持每天用药剂量不低于2mg;乙酰半胱氨酸,口服,0.6g/次,3次/天,连续治疗3个月。
 
  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和用药剂量与对照组相同,此外给予中医治疗,中医辨证以肺气不足兼有瘀血痰浊为主,治疗以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药物组方为:黄芪30g,丹参30g,太子参15g,山药15h,郁金15g,桑白皮15g,黄芩15g,当归15g,杏仁15g,川芎15g,苏木15g,川贝10g,黄精15g,茯苓15g,根据患者的病症随症加减,痰多者加苏子、陈皮、葶苈子各15g,咳嗽严重者加紫苑、款冬花各15g,阴虚明显者加沙参、麦冬各15g,阳虚明显者加淫羊藿、巴戟天各15g,自汗重加用浮小麦10g,低热加地骨皮15g,盗汗加黄柏、知母各10g[4]。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Velcro音;每项症状体征计0-3分,(1)咳嗽,0分:无,1分:偶尔,轻微,不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2分,轻度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3分:频繁,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2)咳痰,0分:无;1分:24h咳痰量不足50mL,2分:50-100mL;3分:100mL以上。(3)呼吸困难:0分:无,1分:正常活动时发生;2分:小于平时活动量发生;3分,休息时发生。(4)肺部吸气性Velcro音:0分:无;1分:偶尔出现;2分:双肺底部出现;3分:整个肺部出现[5]。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R)、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流量(FEF),使用同1台肺功能仪器监测,以上指标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测定1次。比较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为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率(%),分别给予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见表1。2组治疗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Velcro音评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显著,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5/42),治疗组为9.3%(4/43),症状均比较轻微,不影响治疗,停药后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间质性肺炎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近年来,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间质性肺炎治疗的关键为延缓或抑制纤维化进程,以使患者的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西医对于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药物的成分也比较固定,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多个患者,没有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此外,西药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大部分医生偏重于使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能够使肺泡炎症有效缓解,病情改善,但是使用时间较长后患者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甚至会诱发多种其他疾病,也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6]。因此,间质性肺炎单独使用西医治疗,从疗效方面讲,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7]。而中药在治疗间质性肺炎方面优势显著,一方面,可使纤维化程度减轻,延缓病情的进展,另一方面,可从全面对人体进行调节,安全性高[8]。
 
  间质性肺炎属于中医“肺痹”、“肺痿”的范畴,《素问.痹论》中指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本病病位在肺,后期累及于肾,以咳嗽气喘、痰黏口渴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机上以肺肾气虚为本,瘀热互结标,本虚而表实,相因至病[9],治疗以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张氏医通》中指出“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耗而无流,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方中重用黄芪、丹参,黄芪为补气药,能补诸益,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之功,入肺補气,入表实卫,临床可用于气虚乏力,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10],丹参为活血化瘀药,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之功[11],而太子参补脾益肺,益气生津,黄芪与太子参共用,脾气足而肺气充盈,有培土生金之用,且两者均为甘平清补之品,补而不燥,滋而不腻。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当归、川芎、苏木补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瘀血祛而新血化生;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川贝、杏仁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之功,全方共奏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功,对痰多者,咳嗽严重者,自汗、盗汗者根据患者的病症随症加减以更好的体现个性化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够提高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丹参有消炎抗病毒,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太子参有抗疲劳、抗应激、增强免疫,镇咳及抗菌抗病毒作用[12],川贝有镇咳、祛痰、平喘、抗菌、镇痛等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EFR、FEV1、FEF等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改善的更明显(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炎能更好的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炎与单独西医治疗比较更有明显优势,实际价值显著,能使患者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改善机体状态及肺功能,并且中药毒副作用小,安全性更好,价格低廉、取材方便,长远来看社会经济效益良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昊
 
  参考文献: 
  [1]谢其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46-148. 
  [2]张婉,李繁丽,戈艳蕾,等,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 学版,2013,15(2):201-202. 
  [3]陈来福,李军,李学勇.活血化痰补肺益气对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49-50. 
  [4]沈越.中药治疗44例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79-80. 
  [5]阳俊,胡克.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6):438-442. 
  [6]任柏沉,李燕宏,孙健,等.乌司他丁治疗间质性肺炎63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B06):50-51. 
  [7]陶卫龙.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炎概述[J].河南中医,2014,34(7):1421-1423. 
  [8]孙妍.中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