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言积累对小学 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 投稿呵呵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66次
  • 评分4
  • 74
  • 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语文阅读表达能力差,习作中内容空洞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素材这“米”。因此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素材。
   一 、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 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
   语言材料的积累,光靠教材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光靠五、六篇作文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大大地向课外延伸。低年级,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选择短小精悍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物,让学生立竿见影学会有针对性的阅读例如《小布头奇遇记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笨笨猪》《狐狸列娜的故事》《米切尔·恩德童话绘本》等有趣的故事书。中高年级推荐名著中的经典场面,激发学生积累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二、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 摘抄。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之一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又云:“不动笔墨不看书。”摘记的意义,一在过程,二在于储存备用,因为抄摘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有一个储备仓库可以随时取用,也就不怕临时不够用。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计划,特别是小学生,阅读和作文处在起步阶段,各级语言材料、名言警句、格言俗语仍然是作文所欠缺的基本材料,对他们的写作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低年级主要积累四字词语和优美的句子,中年级积累古诗、成语、优美词句,高年级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古诗词、现代文中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甚至逐步学会积累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文段等。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每周利用阅读课集中摘抄一次,主要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以及生动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鲜活素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红楼梦》等,让学生利用假期去阅读,同样要求有笔记、有心得体会。
   2. 背诵。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古诗文120篇(段)。我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课文中的经典篇目,可采用每篇必背的方式,进行积累。
   3. 感悟。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来自书本和生活,思想亦然。真正意义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所以我更注重让学生通过感悟来沉淀语文学习的内蕴。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就是明白语言含着的意思,把握住它内在的说法。理解的任务主要是准确地“再现”,是积累的起始环节。感悟,就是通过熟读成诵,从对象的内容信息中引发自己的感想,悟出自己的收获。感悟是学习者语言积累的较高层次,它能够推己及人。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