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格及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 投稿雪上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97次
  • 评分4
  • 29
  • 0

叶慧伶 钟江顺 杭州师范大学

本文为2014 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项目“大学生网络爱国参与类型分析引导”阶段性成果。

摘要: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开放性、平等性、个性化和主体性产生了心理影响。通过对人格、网络的特性等概念的分析,着重阐释网络人格的涵义及特性,并深入探讨网络人格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具有促进大学生完善人格、社会化和独立意识发展的一面,也有易弱化大学生现实交往和导致行为与心理分裂的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格 网络 网络人格 大学生发展

随着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影响着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青年学生的各个方面,引发其生活的不断变化。网络逐步消解着大学生传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理念,带着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理念。网络对大学生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双向信息流通的自由共享集合体,充分体现了传播主客体间的互动性和交流的平等性。网络社会所营造的虚拟世界,突显了人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文化的兴起,必将导致人格的变革,促进大学生视野的拓展和人格的跃升。

一、人格(Personality)的涵义及特性

1.人格的涵义。关于人格,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美国人格心理学家Gordon W. Allport从不同领域界定了人格一词的涵义。其中,心理学领域的涵义可分为六种:其一,罗列式涵义,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其二,综合性涵义,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其三,层次性涵义,将人格各方而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而最高层次的特质具有统合作用;其四,适应性涵义,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其五,区别性涵义,强调人格就是个人的独特性,即个人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其六,本质性涵义,强调人格是个人最为本质的行为模式,人格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而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Allport于1961年进一步提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涵义:其一,人格与个体心理和生物特征密切关联;其二,人格是一种动态组织;其三,人格的综合性、层次性、适应性和区别性;其四,人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其五,人格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2.人格的特性。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四种基本特性。整体性是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感情和行为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复杂性是指人格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处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独特性是指个人与他人人格的不同之处。

二、网络(Network)的特性及其对人格的影响

1.网络的特性。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性。开放性是指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类信息;平等性是指在网络内容和上网者地位上的平等;隐蔽性是指网络作为一个非物理实体,上网和网上的言行都是网络匿名隐蔽的;虚拟性是指网络构筑的是一种虚拟空间。

2.网络对人格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个体更广泛、更主动、更深刻地体验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生存状态,交互过程中可以自由宣泄。网络的隐蔽性让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内容、交往对象,自由发表对各类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实现个体真实自我的自由表达。网络虚拟的身份和角色,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受限制的一部分行为和人格的去抑制化(Disinhibition)表达,是个体下意识的流露,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和设定自己期望扮演的角色和身份,可尝试进行角色预演、角色换位,体会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同时人们在网络交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言行,是个体内在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使人格的开放性、平等性、个性化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打破了现实社会的各种道德制约和压制,使人们的潜意识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和实现,缓解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促进人格多向发展。

三、网络人格(Network personality)及其特性

1.网络人格的涵义。网络人格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的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使个体表现出特有的心理和行为。网络人格是一种动态组织,受网络环境影响,并作用于网络环境。人们在网络环境中交流互动,形成网络亚文化(Networksubculture),并在其作用下,个体表现出特有的心理和行为。网络人格是现实人格的反映,又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人格,两者相互统一,丰富了个性特征。

2.网络人格的特性。网络人格具有虚拟性、稳定性、独特性和自我选择性。虚拟性是指网络人格是一种虚拟人格,个体作为抽象化的符号或角色出现,人格侧重于网络主体间的心理认同和感知,它会导致个体网络人格的虚拟化,易脱离现实,脱离自我,使人格以一种虚幻的状态游移于网络世界;稳定性是指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是在同一网络文化环境下各个体之间的共同特性;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特点和网络环境差异下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具有差异性和可辨性,表现出区别于他人的特性;网络的“远距离在场”使个体克服了这种束缚,可以随意选取自己满意的虚拟角色。虚拟角色是一种获得性角色,网络人格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其特征就是自我选择性。

四、网络人格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可不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身份和道德准则的约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各种需求趋于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能有效调节大学生的行为。网络人格使大学生可以尝试和体验各种现实生活中暂时无法适应的角色身份,逐步熟悉和掌握多种角色身份,以保持良好的心态。网络人格以各种方式向现实生活延伸,从而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现实人格。

2.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独立意识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一种必备品质,独立意识的成熟意味着大学生内在思想体系的完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主体人格的完备。网络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的双向信息交互方式,使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访问网站,主动了解各种信息,独立地参与讨论,经甄别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虚拟网络世界中通过独立解决问题,大学生能在正视网络中充分发挥出个性和创造力,逐步增强独立意识。

3.弱化大学生现实交往的需求。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在网络上以文字为主要中介的符号性精神活动,是一种间接交往。网络交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引发了诸如自我中心、逃避现实、信任危机、感情疏远、情感冷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网络人格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投入的时间日渐减少,所投入的精力和感情也日益不足。它的封闭性使大学生人格也趋于封闭,疏于现实交往,缺少现实交往的需求和技能,生活更加封闭,人格更加孤立。

4.导致大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分裂。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只能接触到信息形式,而无法接触、体会事物本身,一切观念的形成均依靠对信息的想象和理解,这将加剧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分离的可能,甚至会导致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网络人格是一种虚拟性与大学生在网络中满足需求的真实性存在分歧,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真实心理体验,大大超越了网络信息本身,导致其行为和心理产生分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Allport G W. 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M].New York:Holt Rinehart &Winston,1937:43-46

[2]黄坚厚.人格心理学[M].中国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17-18.

[3]Allport G W. 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2nded.)[M].New York:Holt Rinehart &Winston,1961:28

[4]郭永玉.关于“人格”的界说及有关概念的辨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41-45

[5]周洪英,孙崇勇.网络、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关系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13-114

[6]文丽.青少年网络人格的形成及其建构探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