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障碍的透视与反思

  • 投稿灯泡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44次
  • 评分4
  • 34
  • 0

张志雄,许海燕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着以下障碍: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创业实践知识、缺乏创业资金扶持、创业支持政策不到位、创业意识不强等。为此,反思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即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政策支持、健全创业服务机制、营造创业文化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障碍;透视;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27?03

[收稿日期] 2014-12-16;[修回日期] 2015-02-26

[作者简介] 张志雄(1977-),男,福建云霄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许海燕(1974-),女,福建顺昌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1]。以此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创业热情,为加快国家产业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的活力。然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起步较晚,现实中存在着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储备和创业经验不足、资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失位”等障碍,造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现实困境。数据显示,全国2013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2.3%[2]。可见,大学生是典型的创业“弱势群体”,亟需客观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难的诸多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对策,使大学生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

2014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727 万人,2015年达到749 万人,日益增长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加剧了就业压力,亟需通过大学生创业来缓解就业难题。对此,2014 年12 月10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高校建立弹性学制,鼓励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而在此之前,人社部等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出“力争实现在2014—2017 年引领80 万大学生创业”的目标。然而,大学生创业作为一条解决就业难题的新路向,其成功率令人堪忧。笔者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抵牾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创业实践有赖于创业意识。历史上,我国的教育与创业之间难有逻辑联系,反倒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对于这一点,从竞争惨烈的国考热中可见一斑。此外,高等教育长期实施的“统招统分”政策,使大学生这些天之骄子们无需顾忌就业问题,更毋宁说创业,以至于创业教育长期“失位”。事实上,对于家庭而言,将高等教育作为一笔投资,其回报势必指向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而非创业当商人,假使是商人,对大多数家长而言,就无需将孩子放进高等学府参加学习了。同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与其具备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等方面是成正比例的。但是,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仍然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仅是“接受者”而非“参与者”“话语者”,何谈创新?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观念,又厚实了大学生“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害怕竞争”的思想,以至于缺乏创业意识。对此,虽然国家层面上出台了诸多帮扶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然而真正敢于“吃螃蟹”的却是少数。

(二)“实践出真知”的创业知识缺位

杨振宁指出:“中国教育界几十年来形成了一种念死书的习惯,其结果是尽管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很好、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然而这些学生的知识是片面的。”[3]确实,与国外几乎每一阶段都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相比,我国在高中阶段就实施了文理分科,导致人才培养存在“单向度化”的趋向,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不足是大学生的“通病”。此外,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条块分割,人才培养的“工具化”倾向,使大学生群体难有知识整合提高的机会,没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来应对未来的发展。无疑,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行为,不仅需要创业者具备创业精神,更强调创业知识,如行业的运作模式、规则、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等知识,创业者都必须了解。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学生难有对接社会的实践机会,在创业时,仅靠专业知识,但对于创业项目、团队组建、市场开发、服务提供等方面却存在主观臆断的倾向,致使创业难成功。

(三)“无钱气倒英雄汉”的资金扶持短板

创业是人员、资金和项目的有机结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大学生创业,创业资金就像“巧妇之米”,缺少了资金的扶持,必然导致创业的无力和难为。事实上,创业作为一项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需要经济投入才能实现经济产出,当然,同样离不开创业热情、知识经验、能力、创意等的介入。在对诸多创业案例分析之后发现,创业资金不足是影响创业实践的瓶颈。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大学生主要通过向政府部门申请、亲朋好友筹借、吸引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个人储蓄等方式来完成。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所得来的资金都是有限的。银行虽有强大的资金量,但为规避风险,银行贷款存在着严格评审制度和利息高的问题,使大部分大学生望而却步,最终资金多靠向亲朋好友筹借,然而资金量有限,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导致创业失败,引发“无钱气倒英雄汉”的无奈和感伤,从而让自己的创业梦想与努力摧残在无金钱扶持的淤泥中。

(四)“形式大于内容”的创业环境梗阻

社会环境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效果的客观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社会创业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及法律服务体系等。其中,政策环境是基础,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是支撑,法律服务是保证。然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着整体不佳的局面。首先,在政策环境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创业颁布了很多政策,却多集中于税费减免、贷款支持、企业注册等方面,且不注重政策的落实,使多数政策流于空文。实际上,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理应包括创业项目的发布、市场信息的更新、资源共享、产业推动等等方面,但类似的政策显然不够。其次,在创业教育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表现为创业教育仅在高年级开设,而非整个大学生涯的全贯穿,即使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也只是流于理论而非理论实践一体化,一些高校建立了创业园,却不对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导致创业实践水平难以提升。最后,在法律服务方面,缺乏执行力、服务力和应对力。表现为现行的法律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对于大学生创业应有的优惠政策,又存在执行力不强、办事效率低等问题。这些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二、助推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路径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缘由,与创业观念不强、创业知识缺乏、创业环境不佳、创业政策不到位、创业资金短缺等因素有关。对此,必须强化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力度,方能破解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困局。

(一)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弥补大学生创业知识和经验缺失的最有效途径,理应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向。对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强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即不仅让学生懂得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拓展专业领域之外的其他知识,将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动创业课程设置的科学化。采用典型引路、案例剖析和专家辅导等方式来改革原本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重新梳理大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平台,将创业成功人士“请进来”,分享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并适时邀请创业专家入课堂的模式,增强创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课程设置优化对应的是,必须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通过创建创业产业园、实践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市场运作、创业项目提供、连锁经营加盟、创业社团建构等等形式,让大学生尝试创业、感受创业、获取创业价值。此外,坚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的理念,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化,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董事会”、专家诊断等活动,实现对大学生团队精神、企业家精神、市场嗅觉等意识的培养,以厚实大学生创业的根基。

(二)强化政策支持,疏通资金障碍,构建全方位的创业扶持体系

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实践中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政府和高校层面必须建立和完善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和资金扶持政策。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放宽审批程序,提高贷款限额,避免资金瓶颈而导致创业失败,还可以设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使大学生创业无后顾之忧。同时,政府还必须构建有利于提高创业企业存活率的政策体系,增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首先,要系统体现大学生创业激励导向,如削减大学生创业中的资质认定项目,实行先照后证制。其次,要对创业政策中与大学生创业特点不相符合的规定清除,优化审批程序,避免行政审批过多、过严而弱化大学生创业热情。再次,对如何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出台细则,推动政策落实[4],政策驱动,贵在落实,近年来,政府出台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不可谓不多,然而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够,这就需要对政策落实进行督导评估,使大学生对创业可望又可即。

(三)注重政府牵头,健全创业服务机制,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作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搭建者、设计者,必须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发挥领导作用,给予大学生创业全程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选择、企业注册、资金帮扶、融资渠道、人力资源管理等全面的指导服务。对此,必须设立对接大学生创业的专门机构,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打造一条“绿色通道”。事实上,英美等国家在扶持青年创业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国早在1983 年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启动和推广了“青年创业计划”,通过动用政府创业资金、动员企业界和社会力量为青年提供创业咨询以及资金、技术和网络支持的形式,实施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和重点扶持弱势群体等措施,实现了计划开展第三年仍然有60%以上创业企业存活率的成绩[5]。由此可见,政府在青年创业中的引领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四)营造创业文化,提升创业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想获得成功,并非易事,其中必然遇到资金、项目、审批、市场等等多重困难,假使缺乏“勇于创业、不惧挫折”的创业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诚信精神,“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实干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显然是难以实现创业梦想的。对此,高校创业教育中必须嵌入创业文化,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开展创业文化营造工作,包括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邀请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讲述艰苦创业的经历,使大学生明白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此外,还要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全程性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注重对其心智的引领,使其能不骄不躁、迎难而上、总结经验、磨练意志、最终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合格和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难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困扰大学生创业的诸多障碍,必须在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政策扶持、创业氛围营造、创业服务体系的夯实等方面做出应对,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实现“引领80 万大学生创业”的目标而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 2013-11-13(4).

[2] 麦可思研究院.2014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

[3] 张文强.大学生创业障碍及对策探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260-262.

[4] 周海涛. 让大学生创业可望又可即[N]. 人民日报,2014-05-29(4).

[5] 刘思思.扶持青年创业 看各国政府怎样做[N].人民日报,2010-07-09(4).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