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创业指导”教学实效管窥

  • 投稿赵小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30次
  • 评分4
  • 16
  • 0

曾杰豪(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610530)

[摘要] 在大学生创业指导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诸如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成效低下、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对创业政策敏感度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若干问题,基于此,提出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设计创业指导课程、以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创建伙伴学习分享平台、以资源整合实现创业政策的及时交流和信息交换、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构建多元化实战型指导队伍等应对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教学模式;创业指导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75?03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6-26

[作者简介] 曾杰豪(1982-),男,广东信宜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创业教研室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

一、“创业指导”教学的现存问题高校创业指导实践存在以下若干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不可行、学生创业视野受限、学生对创业政策敏感度较低、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认可度低、成效低下

高校创业指导实践活动常常会遇到政策波动、风险变异、形势不可控、成功个案不可模式化等诸多问题,而传统教学模式又重灌输轻思维、重静态轻动态、重教材轻学生、重智商轻情商[1]。因此,若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来开展创业指导,容易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受限,使创业实践难以突破常规思维;二是限制了学生试错犯错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大胆尝试素质的养成;三是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对课程投入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其日后的创业行动;四是学生习惯被动式学习,习惯于方法外部授予和经验外部灌输,而不主动通过实践去获取经验,长远将会影响其行动力和执行力;五是知识内容的记忆保留率低下,依据Dale(1946)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单向讲课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最低,两周后知识保留率仅约为5%,而参与式(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实践联系)的两周后的平均保持率可达90%以上。

(二)学生受专业思维限制,视野不够开阔

国内高校一般入学时即细分专业类型,以此来打造学生的专业思维惯性,这对于常规决策和例行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需要非常规决策思维的创业实践中,专业思维惯性却会产生消极作用,因为创新思维容易受制于专业思维惯性,而创新思维又是创业的必备条件。在创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和创业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受思维惯性左右,禁锢于自己的专业思维模式、专业特征和知识结构中,容易出现思路阻塞、思域狭隘、视野狭窄等情况,从而导致对创业的理解不够全面、决策不够大胆创新,无法迸发出创业的激情和火花。

(三)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敏感度较低

国家创业政策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变动尤为敏感。及时关注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各种融资政策、劳动力流动政策是创业大学生必备的行为意识之一,同时也是是高校创业指导的重要内容[2]。要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及时甄选重要资讯、判别失真资讯以及把握有利资讯。学生若得不到正确的创业政策指导、或者没有形成自主性行为的话,就会缺乏对国家创业政策的及时跟踪和迅速反应,容易失去利用好外部政策优势的机会,从而导致创业的良机擦身而过,创业激情严重受挫。例如笔者曾指导一个拥有自主研发技术专利的学生团队创业,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方面,笔者曾建议学生团队同时开发和攻克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过在具体创业实践中,学生团队在市场战略中剔除了国外市场,原因是他们认为国外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了放弃。这就是学生对创业政策环境敏感度较低的典型表现。国家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力调整外贸增长方式,改变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走出去”战略,特别对于国内自主研发技术高新产品的出口、境外投资设厂生产,有更加实惠和宽松的政策扶持。而国际上,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重压之下,世界经济的复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各国期望尽快摆脱危机的阴霾,而解决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充分解决本国就业问题,提高国民就业率,恢复国民信心,因此各国也纷纷出台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期解决国内充分就业问题,以提振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把国际市场纳入创业视野,从而大胆创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条腿平衡走路的思路,这就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保持对国家创业政策高度敏感的素质,更是我们创业指导者必须具备的核心教育思路。

(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结构是基于学校教师引入机制与评估体系共同起作用形成的,因此高校在引进创业指导教师时,通常采用职称、学历、技能证书等传统标准进行遴选,而不看重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实际创业经验,这样容易导致没创业经验的空谈创业、脱离企业多年的旧说创业等现象的出现。据麦可思不完全统计(统计节点为2012 年),在抽查的广东省38 所高校中,一共有178 名创业指导教师,其中55.62%完全没有企业工作或创业的经历(即教师毕业后直接到高校工作),91.01%从事高校工作后超过三年没有继续更新企业创业信息,70.22%授课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这暴露出我们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由此产生诸多弊端:缺乏动态创业形势解读、缺乏有血有肉的真实创业体会、缺乏切合实际的创业指导思维。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难以打动学生,更提不上有成效的指导。

二、提高“创业指导”教学实效的可行性措施针对高校创业指导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

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问题。

(一)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设计创业指导课程

Hayward 和Deward 先后在1905 年和1956 年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O’Sullivan 2003),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专家退化为一个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或帮助者[3]。该方法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让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把学习转变成学生喜欢去做、想做、甚至着迷去做的事情,把权力转移到学生手里,鼓励并支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整个学的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把学生放到主动位置与核心位置,高度融合创业创新最新实践,有机结合案例研究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实际操作活动法、模仿法进行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课程设计。

在实践过程中,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对学生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养成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年来,学生的课程反馈和毕业后创业就业跟踪反馈反映出,同学们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普通持高度肯定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思维更为开放、视野更为开阔、敢于大胆突破常规,而且还推动着教材设计更具趣味性、课堂更具活力、课程体系更为丰富并具有柔性,学生与教师的同步度明显提升,还促使着创业创新课程进入新一轮良性循环发展当中。不过,全新的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学改革,一方面要挑战先行教育者树立起来的权威,一方面也要顾虑课程颠覆性改革带来的各种后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循序前进,逐步实施,不断更新课程设计,不断去反馈印证改革成效。

(二)创建伙伴学习分享平台

伙伴之间相互学习、分享、互助,可以交换学习体验和心得,可以推动着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扩大学习成果[4]。创建伙伴学习分享平台,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轮转分享、网络QQ 群、微信群等具体形式开展,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巩固教学效果,更能实现课堂延伸,从学生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积极地扩大教学目的的范围,能引发创业指导的结果呈现“百家争鸣,万法归宗”的良好局面,即学生的收获和成才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和方向,但是由于伙伴之间的相互弥补和修正,学生们发展的大方向不会离开教师的预期。同时,创业指导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类型,对比归类,最好综合几种情况向学生们总结,或者可以让学生们交换不同体验和收获,让他们自己体会不同角度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讨论、头脑风暴、甚至争论,不过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创业思维的开拓,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对创业技巧的掌握[5]。

(三)实现创业政策的及时交流和信息交换

除了在不同场合不同途径去强调主动掌握创业政策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如官方网络、专业论坛等,引导并整合准备创业者、创业进行中者以及创业过渡完毕者到共同开放的平台,自由或者定向定题地开展信息互通交换活动,从而实现对政策的及时了解和充分利用。

(四)构建多元化实战型指导队伍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当今高校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构成存在问题,但受制于招聘制度与高校评估体系的条条框框,短期内不能做出明显的队伍重构,不过在校企合作日趋频繁和成熟的大环境下,我们已经摸索出两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称为“走出去,请进来”措施,在此可供借鉴。

1. 实行“教师企业锻炼制”

创业指导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企业、不能僵化死板、不能固步自封,因此,不少高校建立起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制,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奖惩激励,提供良好的契机给教师们到企业里面动态学习,参与创业创新项目,参与企业项目管理,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从而实现跟上行业企业发展步伐,及时了解政治经济形势动态发展趋势,以及更新知识系统、创业创新思维、工作方式,反哺创业指导工作[6]。一些参与到企业锻炼的教师普遍反映挂职后照本宣科的授课大幅度减少,课堂设计更贴近实际情况,学生认可度和参与度明显提升。

不过教师到企业挂职的过程管理和效果检测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帮助教师确实有效地在企业落地,协同企业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跟踪帮扶,解决挂职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进行挂职锻炼成效的即时性效果检测,即检测教师锻炼的具体成果;如何进行挂职锻炼的持续性效果检测,即检测锻炼成果在创业指导中的呈现、转化及提升;如何进行广泛性检测,对学生日后创业创新的后续影响等等。

2. 实行“企业导师引入制”

企业创业导师是指富有创业实战经历的企业创业者受聘于高校,作为高校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补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沙龙、创业培训、创业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甚至是真正创业项目的参与机会,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案例和真实的创业实战训练,即可以提供创业企业的第一线观摩或实践实训,又可以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创业方案到企业进行实战检验。企业创业导师的来源,既可以从成功或失败的创业者邀请,也可以从见证或亲历创业的往届毕业生中遴选聘请。

经过实践,企业创业导师的引入产生了若干影响:一、创业者真实的经历和工作场景会给学生们产生极大的冲击,成为正面激励的有效措施;二、创业者来自实战的实用经验一定程度可以借鉴,可以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三、有利于揭开创业神秘的面纱,更清楚看到创业的游戏规则和真实情形;四、及时检验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情况,及时补充指导[7]。不过,如何维持企业创业导师发挥长效作用,如何有效融入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如何评估与跟踪其成效,这些问题亟需我们不断思考完善,以推动企业创业导师真正形成长效机制。

总之,创业指导实践道路上,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将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应基于国情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对症下药、开拓创新,才能有效推动高校创业实践健康快速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林权,林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8):167

[2] 叶晖,张孟超.浅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9):11.

[3] 姜浩,芮燕萍. 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439--441.

[4] 宋之帅,赵金华,陈刚,徐姗姗.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3):75.

[5] 徐建军.建立健全三个体系,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3):5.

[6] 蒋宗珍.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20):42.

[7] 赵海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及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57-58.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