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初探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581次
  • 评分4
  • 27
  • 0

龚丹

摘要:近年来,为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阐述了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培养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700 万人,达到727 万人,相比2013 年的699 万人,增加28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没有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缺乏独立性、创造性,不能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提升学生以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为先导的素质和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必然选择。

一、创业型人才内涵

所谓创业型人才,就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并能够取得创业成果的人才。创业型人才是智商和情商的高度统一者,具有坚定的创业信念、敏锐的创业意识、顽强的创业精神以及过硬的创业能力,善于捕捉机遇,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新的价值和财富,开创新局面,促进自身、组织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和真正的创业人才相比,创业型人才现在和将来都不一定真正去创业,可以说是潜在的创业人才,但存在于这两者身上的创业能力是一致的。

和一般的人才相比较,创业型人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创业型人才首先应该具有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即创业精神;(2)创业型人才的灵魂是创新;(3)持续不断的学习;(4)勇于承担是创业型人才抓住机会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内容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打造学生基本创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其中,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个体在创新创业各项实践活动中的主观愿望和态度,这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创业精神培养是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理念;创业能力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合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项目运作的能力、财务知识及应用能力、团队合作及沟通协调能力;创业人格培养指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创新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高校在进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为大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竞赛等各类实践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将学生科研、社团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并将其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成果纳入毕业学分认定,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共同提高。

三、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具有创业精神的师资队伍,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创业精神,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把这种精神进行传承。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创新精神建设,并将这种创新精神渗透到教学之中,形成帮助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情境。学校要加强对相关专业教师的创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聘用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或优秀校友作为创业导师,或邀请具有创新能力的专家参与创业教学。在各类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辩论法、情景模拟法、参与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2.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多组织、多方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为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而举行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鼓励学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并对取得成果的学生给予支持奖励等;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实际运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加经验的积累。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3.成立多级管理创业教育的机构

在组织机构方面,成立多级管理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建立纵向的领导协调机制。由学校领导牵头,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作为校内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的最高层,负责确立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制定政策与监督实施等事务;各二级学院可成立创业教育二级管理机构,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或教研室,面向全校讲授具体的创业教育课程。

4.完善制度环境

教学管理制度环境是人才培养的保证,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把创业教育模块化,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以课程模块为单位加强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在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上,应从以知识评价为主转向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评价并重,改革传统的单纯依赖考试的评价制度,加大形成性考核比重,实现课程成绩构成多样化,尤其是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结语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针对学生的能力和需要来开展创业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岚.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3年第20期.

[2]王俊发,魏天路,朱向东.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3年第15期.

[3]陈斌.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年第27期.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